APP下载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年指挥

2015-07-10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施特劳斯指挥家维也纳

每年1月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由世界历史悠久、素质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都会演奏保留曲目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最后一首则是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以此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对于圆舞曲的伟大贡献。此外,每年音乐会演奏的最后,指挥都会转身向广大听众致辞,预祝新年快乐。

每年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准时为全世界的乐迷奉上一场盛大的音乐会,与这些指挥家是密不可分的。甚至每年上演的曲目的形成也与指挥家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维也纳爱乐乐团形成了演奏施特劳斯作品的传统得益于当时一位施特劳斯作品的狂热拥护者:克莱门斯·克劳斯。1929年8月11日,他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举行了全部由施特劳斯家族作品组成的系列音乐会。由于音乐会巨大的成功,一直到1933年,他每年都举行类似的音乐会。当然,音乐会的作品除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外,还有其家族别人的作品,这就是新年音乐会的雏形。

1946-1947年乐团的指挥换为约瑟夫·克里普斯,尽管他带领乐团首次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并没有博得广泛的好评。1948年,克莱门斯·克劳斯重新执掌乐团,直到1954年克劳斯辞世,一共举行了七次新年音乐会。在克劳斯一生指挥的十三次新年音乐会中,他把新年音乐会变成了维也纳的一个非常特殊的音乐活动。尽管没有电视将他的指挥艺术保存下来,但从存留的各种文献上我们仍可以认为,他对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的演绎,起到了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克莱门斯·克劳斯的不幸辞世给维也纳爱乐乐团带来巨大的问题。谁能接替他的位置并继续他的成功?乐团为此召开了几次全体会议,最终选择了威利·波斯科夫斯基。当初这个选择引起了许多的争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这是个多么正确的选择。波斯科夫斯基一共指挥了二十五次新年音乐会——从1955-1979年。他使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因此当他因病退休时,也同时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波斯科夫斯基与众不同的是,那种只能在回忆中,在梦境中,在施特劳斯的音乐魔力中才能被唤起的奥地利的古老传统,通过波斯科夫斯基的指挥,他的小提琴展现出来,让世人全然忘记了身处的时代。在波斯科夫斯基年代,增加了每年12月30日晚上为奥地利军队演出音乐会的传统。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电视台介入了音乐会,由于广播电台和电视的作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成为世界最知名的音乐盛会和奥地利音乐文化的象征。

当1980年威利·博斯科夫斯基因病退休后,维也纳爱乐乐团选择了洛林·马泽尔——一位在国际乐坛取得辉煌成就的指挥家,他指挥新年音乐会直至1986年1月1日。从那以后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每年更换。所有指挥都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当年音乐季中取得最大成功的指挥。

洛林·马泽尔

时间跨度:1980-1986年、1994年、1996年、1999年、2005年

代表曲目:马勒交响曲、德彪西拉威尔作品

指挥风格:马泽尔的指挥不仅激情四射,而且也具有深刻的哲理,因此他是世界乐坛上最为看好的一位指挥家。马泽尔认为:指挥棒的技巧必须来自于音乐而不是附加在音乐之上的东西。

在当代指挥家中,马泽尔堪称音乐鬼才,在过去30多年指挥生涯中,他指挥100多个乐团演出超过4000场次的歌剧及音乐会,所指挥录制的唱片获奖更是无数。据说他有对生谱一读就能熟记的能力,甚至能背谱指挥整部歌剧。他的指挥动作直接干脆,音乐处理上经常奇峰突起,有极为强烈的对比,曲目之广泛令人惊叹。

很多中国乐迷熟识并开始欣赏马泽尔的演出是由于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979年博斯科夫斯基退休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选择五十岁的马泽尔继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常任指挥——这一决定在当时曾引发一系列争议,人们对于非奥地利指挥家能否完美地指挥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普遍持怀疑态度。然而1980年新年音乐会的巨大成功一举平息了评论界和听众的质疑,马泽尔以华丽的演绎,以及出色的琴技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维也纳音乐界,也开始马泽尔与维也纳爱乐乐团方面的一系列密切合作。1982年,马泽尔顺利出任维也纳国立歌剧院音乐总监一职。然而,由于在剧目演出安排以及音乐理念方面的一系列分歧,双方的合作出现了裂痕。1986年,在马泽尔第七次指挥“新年音乐会”之后,乐团方面宣布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不再常任,而改为每年由乐团方面投票选出,马泽尔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不得不宣告中止。

1994年,爱乐乐团与指挥家冰释前嫌,马泽尔又一次受邀,第八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出获得巨大成功。1996年,正值奥地利“千年庆典”(公元996年奥地利开始以实体国家的形式存在)期间,乐团方面再度邀请马泽尔指挥新年音乐会——也正是在这一次新年音乐会上,马泽尔先生用十几种语言组合成的长长的新年祝词中出人意料的加上了中文“新年好”,吐字发音非常准确,而且放在倒数第二的显著位置上,引发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马泽尔先生的新年祝词伴随着电视转播发送到全世界,他的中文问候语也传到了中国。《人民日报》在1月2日的头版发表社论,对中文第一次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回响感到自豪和欣慰,指出这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体现。

此后,马泽尔又于1999年和2005年两次受邀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999年洛林·马泽尔指挥的新年音乐会打开了“施特劳斯年”的序幕——1999年是小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00周年,老约翰·施特劳斯逝世150周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05年新年音乐会正值印度洋海啸灾难发生不久,马泽尔先生与乐团方面协商,决定史无前例地取消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并在下半场开场时增加乐团为灾难募捐的环节。乐团方面和指挥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在让人感动的同时,也体现了新年音乐会作为世界性文艺活动所应有的担当与价值。

赫伯特·冯·卡拉扬

时间跨度:1987年

代表曲目:卡拉扬最擅长的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奥地利作曲家的作品,如:贝多芬、勃拉姆斯、门德尔松、舒曼、瓦格纳、布鲁克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另外,对于近现代作曲家,如:德彪西、拉威尔、西贝柳斯、尼尔森、肖斯塔科维奇,他都有着非常精彩的演绎。

指挥风格:卡拉扬力图将托斯卡尼尼的忠于原谱和富特文格勒的即兴发挥融为一体。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时而充满激情,时而细腻精致。在指挥台上他经常闭目深思,使得乐队各声部之间达到了演奏室内乐般的默契。在他的领导下,柏林爱乐乐团展现出了一种有如金属般的亮色,被誉为卡拉扬“音响”。

金色大厅1987年的那场新年音乐会,指挥家卡拉杨用他那无比优雅的气度完美的诠释了施特劳斯父子的经典作品。也就是在这场音乐会中,卡拉杨创造性的指挥观众参与到了音乐会中,这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合着观众掌声而又无比欢快、热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在本次音乐会中留下了一个传统,那就是当《拉德茨基进行曲》演奏时,观众往往情不自禁的鼓掌。卡拉扬在此时转过身来指挥观众和着拍子鼓掌,于是自此以后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拉德茨基进行曲》就成为了保留曲目,而观众鼓掌与乐声水乳交融则成为了保留节目。

1987年,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由卡拉扬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80岁高龄依旧指挥得精妙,卡拉扬两年后去世,为历届音乐会指挥艺术成就之最。

克劳迪奥·阿巴多

时间跨度:1988年、1991年

代表曲目:意大利歌剧、马勒交响乐及部分现代派作品,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

指挥特点:阿巴多的指挥集众家之所长,集名师之大成,以此揉成自己的指挥特点。他的指挥,具有鲜明的意大利风格,热情、明快、如歌、流利、敏锐,双手极富有魅力,眼睛里有音乐。他的曲目十分广泛,古往今来,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对罗西尼、威尔第等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作品,他的演绎尤为出色,堪称一绝。他也擅长指挥德、奥、俄的交响乐以及现代作品。他是一位尊重总谱的指挥家,没有准备好是不会站到指挥台上的,《沃采克》就排练了40次,为了掌握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他足足花了十年时间研究。

198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角是阿巴多,一个看似随和但又有些叛逆的指挥家。说他随和,是因为在1989年卡拉扬辞世之后,柏林爱乐乐团选择阿巴多接班的原因之一是他的脾气温和;说他叛逆是因为他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曲目选择非常的另类。值得一提的是,阿巴多在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名声是毁誉参半的,这种毁誉参半的名声源自他孜孜不倦地挖掘当代作曲家的新作,并且一直延续到1997年。并不是说在1997年之后,阿巴多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彼此化干戈为玉帛了,而是从那一年开始,阿巴多便永别这个乐团了。而在1991年,阿巴多第二次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时候,这种决绝就初现端倪——由于曲目选择等种种原因与乐团方面发生龃龉,此后阿巴多逐渐减少了与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合作。

卡洛斯·克莱伯

时间跨度:1989年、1992年

代表曲目:贝多芬(第5、7交响曲);勃拉姆斯(第4交响曲)

指挥特点:克莱伯的指挥,比托斯卡尼尼要富有灵气,比富特文格勒要严整,比卡拉扬要丰厚。克莱伯的指挥有力、新鲜、深刻、流畅、富于激情、具有生动的现代感。

1989年,金色大厅迎来了继1987年卡拉扬之后又一位重量级大师——卡洛斯·克莱伯,这位以擅长赋予音乐戏剧性变化且指挥时肢体语言流畅优雅而著称的指挥家,为乐迷们带来了一场与1987年卡拉扬指挥的并肩齐名的音乐盛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以流利的德语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致以新年问候,这也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一项惯例: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以自己精心设置的方式,带领乐队向广大听众致辞。

1992年元旦,时隔三年之后克莱伯再次出现在金色大厅,由于1989年的大获成功,所以在1992年正逢维也纳爱乐乐团150周年团庆之际,乐团方面特别邀请克莱伯出山。而这确实是一场极为珍贵的盛会,克莱伯在当年便功成身退,此后极少在公开场合进行演出。

祖宾·梅塔

时间跨度:1990年、1995年、1998年、2007年、2015年

代表曲目:《尼伯龙根的指环》

指挥特点:他的指挥,有音乐,有情感,有个性,有美感,具有现代气息;他的风格,既有富特文格勒的气质、托斯卡尼尼的热情,又有瓦尔特的浪漫、卡拉扬的流畅,更有他自己的豪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他集各方大师之特色于一身,揉成自己的指挥风格。

1990年元旦,维也纳迎来了继卡拉扬、阿巴多、克莱伯之后第四位年度指挥——来自印度的祖宾·梅塔,这也是亚洲指挥家第一次登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台。在这场音乐会上,梅塔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魅力,其豪爽的艺术举止、充满力度的指挥动作显得仪态万千,引人入胜,因此被誉为“最细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诠释者”。1995年,他再次走上元旦的金色大厅,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梅塔安排了两首初次亮相的新曲目——约瑟夫·施特劳斯创作的《塔利亚女神》马祖卡波尔卡舞曲,以及爱德华·施特劳斯创作的《雷电波尔卡》。此外,还安排了许多冷僻的曲目,为这一古老的音乐盛会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气息。特别是曲目中的最后一首《射击者四方舞》尾声处的火爆的枪声,成为了本届音乐会的“娱乐节目”。“1995年的新年音乐会超乎寻常地反映了指挥的个性——祖宾·梅塔——一个豪爽愉快的庆典大师。”

1998年,印度指挥大师祖宾·梅塔继1990年以及1995年之后第三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此番除了延续自己细致、奔放、热情的指挥风格外,梅塔特别选择了多达八首第一次在新年音乐会上表演的新曲目,使得整场演出充满着新鲜感。2007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祖宾·梅塔继第四次执捧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音乐会中,梅塔充分展示了他的指挥魅力、豪爽的艺术举止、充满力度的指挥动作,引人入胜,赢取到来自全球的掌声。2007年适逢约瑟夫·施特劳斯诞辰180周年,梅塔在音乐会中选择了六首他的作品及《祝你健康进行曲》、《威尼斯狂欢节的梦幻回忆》、轻歌剧《护林员》序曲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另外,今年的芭蕾舞表演不再拘泥于室内表演,而将舞台转移到室外花园,在视觉上更具冲击效果。

而刚刚结束的201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则是祖宾·梅塔第五次执棒这项拥有悠久历史的音乐盛会。维也纳爱乐乐团在宣布这一决定时说:“在长达52年的艺术合作中,乐团与梅塔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此次邀请意在向这位长久以来指导乐团的伟大人道主义大师致敬。”

2015年是爱德华·施特劳斯诞辰180周年,我们发现曲目单中有三首他的作品,这个数字至少在近三十年里是创纪录的。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又有一首火车主题作品——《蒸汽快速波尔卡》亮相。这首同样出自爱德华·施特劳斯之手,以“火车汽笛声”拉开帷幕的小品,一如既往地充满了明快、开朗的气氛。除了施特劳斯家族的四位成员之外,2015年的曲目单里还有两位“外人”——弗朗兹·冯·苏佩以及汉斯·克里斯蒂安·伦拜。前者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常客,而后者的作品也已经是第三次在元旦的金色大厅中亮相——这位丹麦作曲家创作的《香槟加洛普》时隔五年再度上演。其实,另一位来自北欧的作曲家差一点有机会首次登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让·西贝柳斯。乐团原本计划演出他的名作《悲伤圆舞曲》,以此纪念这位芬兰伟大作曲家诞辰150周年。但由于作品仍处于版权保护期内,乐团和版权所有者未能就细节达成共识,最终导致计划流产。而乐团自2009年起,借助作曲家生卒纪念契机,向新年音乐会连续输出“新面孔”的惯例也不得不随之暂时画上休止符。

里卡多·穆蒂

时间跨度: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

代表曲目: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悲怆交响曲

指挥特点:穆蒂对前辈大师的艺术是无比崇敬的。他在托斯卡尼尼、瓦尔特、富尔特·文格勒等艺术家的唱片中吸收了很多东西。他说过最为敬佩托斯卡尼尼在指挥上的高度准确性。总的来说,穆蒂本人的艺术风格更接近于托斯卡尼尼,他有与托氏相似的客观主义意识,和相似的忠于原作的特点;排练和演出时其百分之百的投入程度也如托氏一般。但是穆蒂只是沿着托斯卡尼尼的足迹探索自己的路子,而不是纯粹的模仿者。自身的强烈个性在穆蒂的指挥艺术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指挥风格富于动感,曲目广泛,其中以指挥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等作品著称。

1993年,穆蒂以极其潇洒的风度、高贵的气质,完美地指挥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观众心中他的大师形象进一步树立起来了。1997年、2000年和2004年,他再度担任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他精湛的指挥风格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2000年新年钟声的敲响,指挥大师穆蒂第三次登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舞台。这次新年音乐会除为听众呈献了长久以来倍受人们喜爱并熟悉的传统性曲目外,还特别演奏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经典作品。穆蒂的指挥比起前两次来虽然还是那样的精力充沛,但音乐表现中却更加沁透着一种深邃的情感,尽管施特劳斯的音乐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眼中被看作是“轻音乐”,然而指挥大师穆蒂却在它“轻盈”的后面,赋予了一种内在深刻与严肃的感情,使得这些音乐产生出与众不同的效果,很是值得聆听。

2004年1月1日,穆蒂第四次站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台上,一副金色边眼镜配合他的服饰装扮显出一份儒雅气质,虽然岁月不饶人,但他力图保持一份年轻的活力。他一共挑选了7首第一次在新年音乐会中上演的曲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

时间跨度:2001年、2003年

代表曲目:贝多芬、布鲁克纳以及勃拉姆斯交响乐作品

相比起同胞卡拉扬以及伯姆而言,哈农少了几分张扬,但更多的是奥地利本土音乐家的精致与从容。而广大中国乐迷得以欣赏到这位奥地利本土音乐大师的风范,则主要是借助2001年以及2003年两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2001年,哈农库特第一次受邀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位以崇尚本真主义为己任的指挥家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气象一新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哈农库特从衣着装饰到音乐处理,几乎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本土化特质,所以当年的评论界认为这场音乐会是历年来口味最为“地道”的一次。哈农库特赋予了这些舞曲以清新、纯正的听感享受,同时也凸现了自己的指挥风格,在他的指挥下维也纳爱乐乐团显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干净音色。在选曲上,他大胆地用《拉德茨基进行曲》的原始版本作为开场,没有观众掌声的附和,体现出这首曲目最为纯朴的一面,也表现出哈农库特对本真的追求。在他的棒下,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和波尔卡作品显得熠熠生辉,欢快而热情。

2003年,哈农再度受邀指挥新年音乐会,依然给广大乐迷带来了全新的感受,虽然老人家看起来又苍老了一些,但是音乐中所表现出的活力却丝毫没有减退。哈农库特在指挥台上似乎更加活跃,选曲也更加丰富且具有创新。我们听到了一些在往年新年音乐会上较少出现,甚至是首次出现的曲目——包括韦伯的《邀舞》、勃拉姆斯最为著名的《匈牙利舞曲》等非施特劳斯家族的名曲都出现在这次音乐会之中,让乐迷大饱耳福。

小泽征尔

时间跨度:2002年

代表曲目:小泽征尔是一位指挥曲目广泛的指挥大师,几十年来,他指挥的作品可谓包罗万象,其中有着众多不同时代和不同风格的作品,但从总的方面来看,他对于浪漫主义作品和现代主义作品有着更加出色的演释能力,在浪漫主义作品中,他对于以柴科夫斯基为首的俄国音乐,以及以柏辽兹、拉威尔为首的法国音乐有着尤为突出的解释,例如,在指挥法国作品方面,他很早就有着“柏辽兹作品指挥专家”的美誉。而对现代主义作品方面,他则十分擅长于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温、奥涅格,及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等人的作品。另外,小泽征尔也是东方音乐杰出的演释者,尤其是对于日本作曲家的作品,他的演释是最具权威性的,在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他最为擅长的是武满彻、黛敏郎和小山清茂等人的作品,对于这些作品,他曾广泛地在世界各地进行演奏,并且还将其中的许多作品灌制了唱片。他在这方面的出色成绩,为在全世界传播日本音乐艺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指挥特点:小泽征尔的指挥风格,既能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地将乐曲引向高潮,又能恰如其分地控制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运用带有表情的目光和“会说话”的双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音乐表现意图十分明确。他指挥时好像在浩瀚的音乐海洋中游泳,使观众感到他浑身都是音乐。

200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是东方观众非常熟悉的日本知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他也是继祖宾·梅塔之后,史上第二位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亚洲人士,对东方人来说是一大骄傲。在向观众致以新年问候的环节,小泽征尔请乐队众多乐手以不同语言向观众致意,自己则用中文向全世界的观众说出了:“新年好”三个字,令中国观众为之动容。

小泽征尔所挑选的演出曲目仍是以施特劳斯家族作品为主,由于他那高雅精准的手法,甚至偶尔幽默俏皮的神来之笔,完美传递了施特劳斯轻松活泼的旋律,在他的指挥妙手下,这场演出被誉为“近年来最富维也纳气质的音乐盛事”。

他以其快乐的艺术气质演绎了一场充满幽默的音乐盛宴,其中东西方文化在施特劳斯音乐作品中的完美融合,对传统大作《蝙蝠》序曲的独特诠释,以及最令整场音乐会听众热血沸腾的首演曲目《魔鬼音程之舞》,都经由他会说话的双手呈献出来。

马里斯·扬颂斯

时间跨度:2006年、2012年、2016年

代表曲目:俄罗斯及东欧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

指挥特点:杨松斯在指挥时会赋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色,在节奏速度的对比变化和对音色的处理上,也是杨松斯近几年极为注重的方面。

在200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听到,杨松斯善于通过突出弦乐的中低声部增加音色的厚重感和流动感。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常只有6把大提琴,而杨松斯指挥的200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却出现了8把大提琴,足见杨松斯对于弦乐的中低声部的重视。可以说,杨松斯对于音色的考究,在当今指挥家中是独树一帜的。与当今很多指挥家偏于明朗的音色不同,杨松斯的音色偏向于厚重,同时铜管乐声部又不乏嘹亮;并且打击乐声部与管弦乐声部的融合又非常的融洽,丝毫没有突兀或者是凌驾于乐团之上的感觉。因此,在处理浪漫主义后期作品的复杂情感时,就更显得游刃有余。他在这场新年音乐会中,选择了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和莫扎特的《费加洛婚礼序曲》等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并当选为维也纳爱乐乐团2006年度的年度指挥家。在2012年,杨松斯再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此纪念杨松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20周年。

维也纳爱乐乐团按照惯例公布了下一年度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指挥人选,自1992年便与乐团开始进行合作的拉脱维亚指挥大师马瑞斯·杨颂斯将继2006年和2012年之后,第三度执棒这一传统音乐会盛会。乐团主席Andreas GroBbauer在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还特意谈及自己2006年在杨颂斯大师指挥下首次参加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出的难忘经历。由他担任年度指挥的前两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均刷新了演出曲目数量的记录[23首和24首],2016年会否再创新高呢?我们拭目以待。

乔治·普莱特

时间跨度:2008年、2010年

2008年是奥地利转播公司通过卫星电视直播维也纳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的第50个年头。 在200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过程中,奥地利广播公司首次在音乐会电视直播信号中加入中国钢琴家郎朗的画面。郎朗将向全世界的乐迷致以新年的问候。

2008年,已经84岁高龄的普莱特作为第一位法国本土指挥将在金色大厅亮相(之前频频出场的马泽尔也是法国人),但很年轻时就加入了美国籍。他一举打破1987年卡拉扬79岁登台的纪录,成为维新指挥台上最年迈的指挥家,乐迷们戏称“苍老的新面孔”。在这届新年音乐会上听众第一次听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拿破仑进行曲》,而为了呼应北京奥运会,听众还欣赏到了老约翰·施特劳斯所作的《中国人加洛普》。在那届新年音乐会中,更大的看点是音乐会对将于6月在奥地利瑞士举行的欧洲足球锦标赛所设置的噱头,在加演曲《运动》快速波尔卡中,乐队成员全部披上了球迷围巾,而他以哨声开始,并在中途向“不听指挥”挥动球迷围巾的乐队首席——小提琴家辛克先生出示黄牌,以哨声结束,出人意料地被辛克掏红牌“罚下”,音乐与足球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奥地利对欧锦赛的热烈欢迎与迫切期待,同时也展示了普莱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幽默气质与表演天赋,有效地调动了现场气氛。这是他的第一次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由于出色的指挥,在两年后再次受邀,登台指挥了2010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又一次给人们带来了听觉上的一次享受。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时间跨度:2009年、2014年

指挥特点: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新一代指挥家,巴伦鲍伊姆的艺术修养是很深厚的,他有着天才的钢琴演奏技艺,同时又深通作曲法和室内乐演奏艺术,再加上他本身所具有的浪漫艺术气质,因此他总能给人以一个敏捷、精干和完好的艺术形象。他的指挥风格细腻、简洁和明快有力,从技术上来说,他的指挥棒技巧准确而有功夫,能够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牢牢地控制住乐队。他的音乐鉴赏力是十分高雅的,因为他有着多年指挥室内乐团的经验,并以此种形式打下了他牢固的指挥业务根基。此外,他还是一位情感丰富和充满浪漫气息的指挥家,这种天生的特征是与他身上带有的犹太血统紧密相连的。

200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天文年,决议由伽利略的故乡意大利提交。1609年,伽利略将望远镜第一次指向天空,这个开创性的伟大发现所触发的科技变革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400年后,联合国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主题为“宇宙等你去探索(The Universe, Yours to Discover.)”。为此,巴伦博伊姆选择了《天体乐声圆舞曲》来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同时,2009年又是佛朗茨·约瑟夫·海顿逝世200周年。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他一生创作了104首交响曲。为纪念海顿这位奥地利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巴伦博伊姆在20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特意选择了他的《告别交响曲》的第四乐章,这也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历史上首次出现海顿的交响曲。200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开创了这场音乐会的一个新纪元,从那一年开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便在每一年都上演一到两位新的作曲家的作品。

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由来自以色列的指挥大师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担任指挥,这也是巴伦博伊姆继2009年之后再度亮相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台。2014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迎来的是克莱芒·莱奥·德里布和理查德·施特劳斯两位新作曲家的作品,继续为这场音乐会注入新鲜的血液。值得一提的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那部《随想曲》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而剧本的创作人之一正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首位指挥家克莱门斯·克劳斯。同时我们还发现,在这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爱德华·施特劳斯的一首四对舞曲作为开场曲目,这也是近几十年来绝无仅有的一次开场选曲。同时,约翰·施特劳斯的《百万拥抱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等经典圆舞曲也在巴伦博伊姆指挥下重返舞台。

弗朗兹·威尔瑟-莫斯特

时间跨度:2011年、2013年

代表曲目:《尼伯龙根的指环》

第73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1日中午在维也纳音乐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整场音乐会上演了大量新曲目,气氛轻松欢快,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演出以首次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亮相的约瑟夫·施特劳斯作品《女高音歌手》开始,奥地利指挥家威尔瑟-莫斯特和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鲜花簇拥的金色大厅中给全球听众带来一场听觉盛宴。

新年音乐会仍然继承了以演奏奥地利人最引以为豪的施特劳斯音乐家族作品为主,而其家族的大多数圆舞曲作品均取材自奥地利民间音乐和风土人情,承载着奥地利文化和民族记忆,因此整场音乐会散发着浓郁的奥地利风情。

此外,为了纪念瓦格纳和威尔第诞辰200周年,本次新年音乐会也第一次引入了两人的作品。

除了演奏大量新曲目以外,参演音乐家们还展现出诙谐幽默的一面,在音乐会进行到下半场最后一首曲目、有意大利风格的《威尼斯狂欢节的梦幻回忆》时,一向严肃有余的威尔瑟—莫斯特却增加了几分幽默,他出人意料地给乐队音乐家们送上毛绒玩具,作为新年礼物,最后给乐团首席莱纳·屈希尔先生送了一把炒勺,而屈希尔先生回赠了指挥家一顶厨师帽,威尔瑟—莫斯特将厨师帽戴在了头上,以炒勺代替指挥棒,在乐曲结束时做了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搅拌动作,由此向大家献上新年祝福。

在加演曲目中,作为每次新年音乐会不可或缺的曲目,《蓝色多瑙河》再次将音乐会推向高潮。作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知名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蓝色多瑙河》用美妙的旋律展现出多瑙河如诗如画的风景以及奥地利人对多瑙河的崇敬与爱。

猜你喜欢

施特劳斯指挥家维也纳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施特劳斯
没有绝对的天分,也没有绝对的天才——指挥家陈琳专访
乐师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曼妙地走在五线谱上
——访女指挥家、作曲家朱婕
不想做个追随者
施特劳斯论海德格尔与现代哲学
因为仰慕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