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中提琴

2015-07-10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提琴小提琴乐器

主讲人:王昌海,中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研究生导师。

由于社会认知、相关资料的获取渠道等存在问题,致使人们对中提琴——这件在弦乐家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乐器——认知较少,甚至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偏见,如“学不成小提琴的人迫不得已才转学中提琴”,“中提琴仅仅是一件在管弦乐队和弦乐合奏中的支持性的中声部伴奏乐器”,等等。

为了弥合这种潜藏于人们意识里的认知差距和偏见,也为了让这件无论是从发展、音色,还是在音乐中所占据的分量和地位都不输于小提琴、大提琴,甚至其他任何一件乐器的中提琴,得到公平、公正的审视。在本期期刊中,我们特意邀请到中提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研究生导师王昌海做客《名师开讲》栏目,为我们讲一讲他在演奏、教学实践中对于中提琴的认识和看法,以及他所看到的中提琴的前景。

音乐时空:请简单介绍一下中提琴的发展。

王昌海:中提琴这件乐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早时,提琴的演奏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肩上用腮和肩夹住演奏,像现在小提琴、中提琴的演奏方式,叫Viola da braccio;另一种演奏方式是用两腿夹着竖立演奏的,叫Viola da Gamba。中提琴的由来和小提琴是一样的,都是由在肩上拉的Viola da braccio演变而来,中提琴要比小提琴低五度对音,比大提琴高了八度。在四部和声中,中提琴是中音部,因此可以说中提琴在弦乐家族中起到的是一个协调作用,衔接着高音和低音两个声部。

从形制方面来看,中提琴的结构和材质都和小提琴相近,只是在尺寸上要更大一些,音色也更具变化性。和小提琴不同的是,中提琴这件乐器在古时是不定尺寸的,所以通常我们看到的中提琴大小不一,因人而异。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提琴制作家安德森(Anderson)和著名的中提琴家里欧奈勒·特提斯(Lionel Tertis)共同商议将中提琴的长度定在410mm-430mm(16-17英寸)之间。形制上的固定,对于中提琴声音的完善是大有裨益的,也使得中提琴这件乐器更加规范,更加能够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

从巴洛克时期起,中提琴就被定位在伴奏的位置,与其他乐器相比,相关的独奏作品比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一批天赋极高的中提琴演奏家的涌现,更多的作曲家开始创作中提琴乐曲,特别是20世纪初,以亨德米特为代表的中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中提琴作品,这些作品的诞生将中提琴的技术特色充分展示,也使得中提琴的作品得到不断丰富。从此,中提琴不只是在重奏和乐队当中发挥作用,中提琴独奏方面的曲目也层出不穷,许多可充分发挥中提琴特色的新作品应运而生,发展到今天,中提琴的近代和现代作品也非常丰富。此外,一些重要的中提琴专项国际比赛也推动了中提琴的发展。

音乐时空:中提琴在弦乐家族中的地位如何?

王昌海:中提琴在四部和声的声部中是第三声部,是非常重要的声部,也是不可缺少的声部。中提琴的优势还在于它的优美音色是其他乐器无可代替的,中提琴浑厚的独特音色使其显得非常诱人,在乐队及重奏中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中提琴在乐队及重奏、合奏中是不可缺少的。

随着时代的推移,大家对中提琴这件乐器的了解也逐渐增多,中提琴的演奏曲目也逐步丰富起来,比如分别由Bela Bartok(贝拉·巴托克)、Paul Hindemith(保罗·亨德米特)、William Waltton(威廉·沃尔顿)创作的三首主要的现代中提琴协奏曲,这三首中提琴协奏曲的出现,使得中提琴和交响乐队的合作有了更多的内涵。在独奏方面,中提琴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式,也使人们了解到中提琴独到的美。比如,独奏时流淌出色彩丰富的声音,使人们意识到中提琴作为独奏乐器出现是多么的优美和重要,人们也开始越来越认可作为独奏乐器出现的中提琴。因此,中提琴在弦乐家族中,不只是分担了重奏声部中的合奏部分,它作为独奏乐器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时空:目前国内外中提琴的学术氛围分别是怎样的?

王昌海:目前我们国家的中提琴学术气氛整体是非常好的。通过多年不断的“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国家整体的中提琴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是整齐划一的水涨船高,更确切的说,中提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比如说,一些前沿音乐学院的中提琴水平是较高的,这主要体现在学术成果上,教师和学院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即通过教学上的提高及严谨的学术使学生们的水平得到整体提高。这一点通过在国际上的一些比赛就可以得到证明。近年来,在一些国际一流的中提琴赛事中,我们培养的学生屡获大奖,使得国际中提琴界对我们刮目相看。当然,国内有些院校的中提琴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亟需提高,在教学的规格和深度上还不够等方面,这些因素便使得 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成绩平平,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任何参赛的可能,这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能够提供的平台都是有着很大关系。学术要发展,但也要竞争,而且只有在竞争中学术才能得到发展。

在国外,大家尊重实力,尊重学术,欧、美、日、俄等国家的中提琴发展是世界领先的。欧洲是西洋乐器的发源地,自不必多说;美洲方面,很多优秀的音乐家移民到了那里,使得他们的水平居高;俄罗斯及东欧是有历史传统的,沿袭着风格的发展,水平自然不错;最值得一提的是与我们紧邻的日本、韩国,日韩的中提琴水平近些年来急速发展。日本的中提琴起步比我们早,音乐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是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日本的经济发展比我们早,他们在中提琴的发展上早于我们;另外就是韩国,在中提琴方面他们的启动和发展早于我们,多年来有很多学者赴欧洲或美洲的各大音乐学院学习,并获得好的成绩回到他们的国家,促使他们国家的中提琴水平得到提高。由于发展得比我们早,所以在亚洲、日本和韩国也可以说是我们在中提琴领域的有力竞争对手。

音乐时空:中提琴国际交流活动有哪些主要形式?

王昌海:目前中提琴的学术交流和其他音乐领域基本是一样的,除了一些重要的国际比赛之外,还有一些学术上的交流,如行内专家的学术交流,比赛艺术节的学术研讨会,定期或不定期的各个音乐学院的专家讲座、音乐会等。具体到中提琴上面,还有中提琴的专业音乐夏令营、艺术节等。

音乐时空:目前而言,中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如何?请就目前我国中提琴的发展状况谈谈您的感想。

王昌海:中提琴这个专业在我们国内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全国各个音乐学院的前辈们已在教学第一线耕耘多年。只是相对其他热门专业,中提琴专业的学生人数不算多。而社会就业岗位又有着相应的人才需求,以至于有一些职业乐团的中提琴演奏家职位是由小提琴改拉中提琴的人担任的,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这些演奏家们并没有受过专业的中提琴演奏训练,一些基本功稍好的演奏员还能胜任中提琴的演奏工作,另外一些则半途而废了。正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些现象,使得很多人对中提琴的印象也不是很好,也有了“小提琴拉不好才改拉中提琴”的说法。

中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其实也有着历史层面的原因。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学习和演奏中提琴专业的人也不多,由于中提琴的普及程度和参考资料方面的限制,人们对于中提琴这件乐器还不甚了解,不太认识,看到在肩上拉的就以为是小提琴;另外一点是,即便有些人知道中提琴这件乐器,但都不愿意学习和演奏,因为他们对中提琴缺乏足够的了解,总感觉不如小提琴。其实不是中提琴不美,或者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中提琴不如小提琴,而是对中提琴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知道中提琴真正的魅力。

就学习和演奏中提琴的人数来看,近些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的人一批紧接着一批,中提琴学习方面的资料也越来越多,人们对中提琴的了解也逐渐增多了,就专业院校中提琴专业的招生情况来看,学习中提琴的学生也在逐年增长,各个音乐艺术院校也都扩充了招生名额,学习和演奏中提琴的人从体制规模上就多了一些,这些优秀的毕业生们都已经或者即将充实到全国的各个职业院团,从事和中提琴相关的工作。从专业学院的师资力量来说,我们的很多老师都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可以说大大加强了中提琴的教学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家的提琴教学传统是严谨的,训练是科学的,在国际上的很多有关中提琴的赛事中,由各大专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中提琴专业的学生都取得过很好的成绩和名次,通过比赛也大大提高了国内中提琴的水平,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总的来说,就中提琴的演奏和教育两方面来看,和以前相比,在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国际先进的中提琴水平相比还是有距离的。欧洲是提琴的发源地,无论是风格的传承,还是作品处理的严谨度等方面都值得我们不断学习。但是前景也是相对乐观的,因为从中提琴的发展来说,学习和从事的人越多,受到的关注度就越高,有了普及就会有提高。而且在未来中提琴的发展上,有一些新的潮流我们也会及时跟进,这样不但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和演奏水平的提高,更主要的是我们也是国际中提琴大家庭的成员,我们也在为中提琴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音乐时空:我国中提琴独奏在世界的地位如何?有哪些影响力不错的国际比赛?

王昌海:随着中提琴独奏曲目的不断丰富,中提琴的独奏音乐会也是很多的,在世界范围内虽然从事中提琴的人没有从事小提琴的人那么多,但是却在逐渐增多,这主要原自中提琴的发展。随着中提琴国际水平的整体提高,和我们这些年的发展、普及,我们国家的中提琴独奏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逐步上升,就像我一再提到的,我们国家的中提琴选手经常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一些出类拔萃的选手还在一些国际性比赛中获得大奖,这是我们多年的努力,也是我们的成绩。

另外,中提琴的国际比赛很多是按周期举办的,比较重大的中提琴国际比赛,如:德国的慕尼黑国际音乐比赛,中提琴比赛是四年轮回一次;瑞士的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也是四年一次轮回到中提琴;英国以著名中提琴家的名字命名的“里欧奈勒·特提斯(Lionel Tertis)”国际中提琴比赛,每三年一次;美国以著名中提琴家威廉·普瑞姆罗斯(William Primrose)命名的国际中提琴比赛,每三年一次;近些年来兴起的,日本东京国际中提琴比赛,每三年一届;俄罗斯以著名中提琴家“尤利·巴什梅特(Yuri Bashimet)”命名的国际中提琴比赛,每三年一届。以上这些都是中提琴领域比较重要的国际比赛,还有一些国际中提琴比赛或综合性国际比赛有中提琴的专项,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总的来说,在众多的中提琴国际比赛中,有的是一如既往的保持着它的高水准,有一些新晋的国际赛事的水平是在逐年提高,有一些比赛的水平则有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取决于组委会邀请评委的标准和当年参赛选手的水平,以及临场发挥程度,当然,也有一些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音乐时空:我国的中提琴演奏取得了如此大的进步,目前我国中提琴教育和国外还存在哪些差距?中提琴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还有哪些制约因素?

王昌海:我前面谈到过,目前我们中提琴教育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比较前沿的音乐院校的中提琴水平是很不错的,有些甚至比较先进,因为他们培养出来的中提琴学生在国际上是领先的,并已经获得了国际上非常有名的大奖。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国内各大音乐院校的中提琴水平是有悬殊的,有一些中提琴专业的学生还是处在比较初级的程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学习的环境、条件、师资、学习资料等多方面。根据我这些年的经验,以及去到各地讲学的感触,中提琴的发展要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还应大力增强中提琴的普及程度,有一些地区连弦乐四重奏都组织不起来,因为没有拉中提琴的人,甚至连中提琴这件乐器都没有,这也是我们和国外相比,在中提琴发展上存在最显著的差距之一。我们作为音乐院校的中提琴教师自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也要借力于整个大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全社会的认可。

至于中提琴现在沿袭的教学模式,目前各大音乐院校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在国际上也都是一样的模式——和其他专业一样,学生们得到严格的教导,学习到必要的演奏手段,并不断丰富自身的音乐修养等。正常的教学是多年来积累下的经验和总结出的规律,这也是得到实践验证了的。根据我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其中很大一个感触就是,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们的接触机会还需要再多一些,因为有一些资质不错的孩子,由于环境、地域等限制,没有机会和正规的教学环境接触,这是相当遗憾的事情。如果有关中提琴的音乐会和音乐活动,如音乐的夏令营、艺术节,大家在一起合作、学习,相互接触的机会再多一些,相信中提琴的发展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还想提到的一点是,我们有些教师的教学态度也需端正,应真正把学术放在第一位,使得学生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如果还有老师因为本位主义思想,致使学生流失,这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另外,我们也缺乏一些基本的沟通渠道,如书谱的普及、教材的普及、音像视频等学习材料的普及等等,这些都是制约中提琴进一步普及和发展的因素,都需要在未来的进程中逐步得到改善。

音乐时空:这些年国内在推广和教育中提琴的道路上,都有哪些成效?

王昌海:从专业教育方面来讲,现在中提琴的形式好于二十年前,因为中提琴的教育形式在好转,学习和从业人数在增加,也在推动着中提琴事业的发展。目前在国内除了音乐学院外,各个大学也都成立了音乐系所,也设立了中提琴专业,使得学习和从事中提琴的人数增加了很多,各个大学也都在和国际高水平的教育机制接轨,很多院校有了学生们组织的乐团。从斩获的国际大奖上来说,由各大音乐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获得了很多国际比赛大奖,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们中国的获奖者会越来越多,我们在国际中提琴领域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放眼整个社会,从2000年起,也举办过若干次全国或者地域性的专业中提琴比赛,大大推动了中提琴的发展。中国音乐家协会也批准成立了中提琴学会,中提琴学会成立后,组织了若干次和中提琴相关的艺术节、讲座、比赛等。可喜的是,在国内各大院团的、职业的中提琴演奏家越来越多,而且从年纪上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由能力更强的年青一代来领衔我们的中提琴事业,我相信我们的中提琴事业会更加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中提琴小提琴乐器
学乐器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老余
乐器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谈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Pear Concert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