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枝梅花踏雪来

2015-07-10

艺术评鉴 2015年2期
关键词:音乐会乌克兰声乐

2015年1月1日晚20:00点,在广州大剧院举办了一场 “爱,永恒的爱”刘喜梅独唱音乐会。音乐会是由星海音乐学院青年声乐表演艺术家、声乐博士、音樂学者、音乐教育系声乐副教授刘喜梅在新年第一天献给大家的一份贺礼。大剧院多功能厅的舞台上没有璀璨的灯光和漂亮的鲜花,也没有交响乐队和扩音设备,一架三角钢琴伫立舞台中央,舞台虽然看起来有些许单调,但更体现出了刘教授的实力和信心。

近些年多次有幸欣赏了刘喜梅老师的独唱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会:2008年6月,她在星海音乐厅成功举办博士归国后的首场个人独唱音乐会;2008年11月,在星海音乐厅再次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2009年在广东文艺职业学院举办刘喜梅师生音乐会;2011年6月,在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观摩厅举办了一场 “六月情深”刘喜梅师生独唱音乐;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730剧场举办了“爱之旋律”刘喜梅师生独唱音乐会;2012年12月,举办刘喜梅中国声乐作品音乐会;2013年6月,举办“声韵悠扬”——刘喜梅声乐展演系列音乐会——中外名曲欣赏;2014年6月,举办“唱响六月”——中外名曲演唱音乐会,以及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东各大院校、文化剧院等剧场成功举办过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师生独唱音乐会、重唱音乐会等大型演出。这些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南方都市报》曾进行现场采访报道,所到之处好评如潮。刘老师曾说:“声乐教学不能只求技巧、高音,更要表达内心世界,我们要创造艺术作品,要揭示人类最深刻的情感……”她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这场音乐会当中,不难看出她对声乐艺术的执着和热爱,以及在声乐艺术上的越发成熟、日臻完美。

音乐会上刘喜梅倾情演唱

首先在本场音乐会演唱曲目上,较之前有了崭新的变化,并且曲目的难度有一定的提升,从中也看得出刘教授对选曲的一丝不苟:既有不同风格的中外歌曲的结合,也有不同时期声乐作品的结合,还有不同体裁的作品的结合。音乐会上半场的演唱曲目大都是经典俄语歌曲,如拉赫玛尼诺夫《多么不幸爱上他》、柴可夫斯基的《树荫下》等,尤其是上半场最后两首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及《红梅花儿开》更是跨越时空、直击心扉。下半场则以一首委婉抒情的《在水一方》开始,刘教授的演绎赋予了歌曲新的内涵,让人耳目一新,音乐会的最后三首歌曲分别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爱,永恒的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选段乔乔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以及莱翁卡瓦诺歌剧《丑角》选段内塔的咏叹调《欢乐鸟之歌》,虽然曲目难度较大,但刘教授的演唱游刃有余、丝丝入扣。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刘教授盛情难却,两次返场,加唱了两首新疆民歌《一杯美酒》和《思念》,伴随着新疆民歌独特的音乐风格,刘教授载歌载舞,民歌风味相当纯正。总之,在演唱的近20首歌曲中,既有中国民族风味的曲目,还有近年来新创作的艺术歌曲,更多的是外国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段,选曲范围从东方到西方,时间跨越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二十世纪。

其次,本场音乐会体现出了刘教授对技巧性与文化性统一的把握。尽管很强调声乐的技能训练,但她一直以来更强调文化性。她认为一个声乐工作者如果仅仅掌握一点声音技巧,而缺乏其他文化知识,就只是一个唱歌的工匠,至多是一名歌手。要做到一个歌手并不难,只要有点天赋,加一点技巧的强化训练就可以了。而要兼有很厚重的传统文化就很难了,那是一辈子的事,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关注声乐以外的文化修养。因此在演唱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作品时能如此得心应手,收放自如。特别是在演唱俄语歌曲《四月,春天的节日》时的那份从容,演唱歌剧选段《为什么我不曾知道》时的那份华贵,演唱中国艺术歌曲《那就是我》时的那份深情,演唱中国民歌《一杯美酒》时的那份地道,都反应出刘教授扎实的声乐功底,和对作品文化背景的细致准确理解,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她的意识中,只有博采众长,多学、多想、多听、多看,借助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感悟声乐艺术的深刻内涵。所以刘喜梅老师1997年获得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的学士学位并留校后,又于2001年考取乌克兰敖德萨A.B.涅日达洛娃国立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先后师从于李宁、张婉、A.B.马洛斯、H.尤特舍、E.H玛勒卡娃等专家教授,获艺术学博士学位。她堪当声乐界的一个“异数”,其集声乐演唱、教育和研究于一身,这在声乐界的确不多。

第三,本场音乐会还体现了娱乐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刘老师认为音乐会不仅应该使观众身心愉快,而且它的审美价值应远远超出其娱乐价值。这场音乐会带给观众的主要是审美感受。从所选曲目来看,都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典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民族情感内容,也有不同风格的美,更有深邃的审美意境。同时还体现出刘教授较强的二度创作能力,特别是俄语歌曲的演唱,既具有非常准确的俄罗斯风格,又能融入中国人的一些审美习惯,正如她所追求的“要将美声唱法发声技巧和中国音乐的演唱风格有机结合”。刘教授音色清纯明亮,感情细腻真挚,融抒情的青春柔美、戏剧的激情华丽于一身,能驾驭不同风格的中外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段,并以科学的方法唱出个人的气质韵味。除了让现场的观众感受到刘老师细腻精准的表现力,及舞台控制能力之外,更渗透着非常厚重的美学蕴涵,使观众获得了深层次的美学感受。从表演效果看,由于刘喜梅老师有着全面而深厚的音乐素养和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因此,她的形象设计和角色性的投入,给观众一种美的视觉、听觉和情感享受。

音乐会尾声刘喜梅多次谢幕

事实上,她早在海外留学时就已经硕果累累,留学期间,曾饰演过多部世界著名歌剧主要角色:《艺术家的生涯》中的绣花女咪咪、《蝴蝶夫人》中的乔乔桑、《卡门》中的米卡爱拉等。世界著名女中音歌剧表演艺术家、乌克兰人民功勋演员、国际声乐比赛评委、声乐教授A.B.Джмaгpцян及乌克兰敖德萨歌剧院院长、乌克兰人民功勋演员、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际声乐比赛评委B.B. Новроский对她饰演的绣花女咪咪角色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塑造了一个声音与人物统一完整的咪咪”。她在多个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其中在乌克兰“Южный экспрфесс”国际电视声乐比赛中获得金奖;乌克兰“ХХI Сentury Art”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优秀奖等。她还曾在乌克兰敖德萨A.B.涅日达洛娃国立音乐学院金色交响音乐厅、乌克兰大剧院、乌克兰菲拉摩尼交响音乐厅、俄罗斯剧院举办过独唱音乐会。

最后,本场音乐会充分折射出刘喜梅教授全面而优秀的综合素质,刘喜梅教授多年来很注重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不断提升,她特别注意人文知识和人文思想的修养,因为在她看来这些比音乐本身更重要。同时她对家乡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也很感兴趣,经常到民间采风,向民间艺术家学习,希望从中吸取表演、教学、科研和创作的灵感,力图使自己的音乐艺术生涯达到一种更高更纯的境界。

在教学方面,刘教授长期以来严格要求自己,孜孜以求,任劳任怨,勤恳教学。她特别反对那种以功利主义为目的的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在教学方法和态度上,她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凡是接到手上的学生无论其嗓音条件及悟性如何,都一视同仁从最根本的问题入手,严格要求,按声乐教学大纲循序渐进,从不哗众取宠打空花拳,在注重科学发声的同时,亦注重质色、风格的培养。不仅在专业上有精到指点,还引导学生注意扩展声乐以外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从教学效果上,她不仅能把很一般的声乐人才培养达到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还使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变得更优秀。她培养的学生中有多位在国内外声乐赛事中获奖。她本人获得了由中国文化部艺术中心、中国音乐家教育学会、奥德利巴德格尔斯国立音乐学院、台湾音乐艺术家协会、香港音乐艺术家协会、香港国际艺术家协会等多家权威机构颁发的“声乐指导名师奖”、“艺术教育先进个人奖”、“优秀育才成就奖”、“国际优秀声乐导师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艺术指导成就奖”、“艺术指导名师奖”等奖项。并连续五年获“广东省优秀音乐家”荣誉称号。她多次应邀出任国家级、省级大型音乐艺术声乐比赛的专家评委,包括“希望之星全国艺术人才教育声乐比赛”、“新加坡国际文化艺术盛典声乐选拔赛”、“华夏青少年艺术节声乐比赛”、“畅想中国全国艺术人才声乐选拔赛”、“中韩文化艺术节声乐比赛”和“亚洲国际艺术交流大赛”等赛事。

科研上,她多次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象征主义学研究》及《声乐心理学研究》專著两部,编写并出版教材《中老年歌唱实训课程》《俄语发音基础》,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索》《音教专业声乐演唱与舞台实践》《岭南音乐非物质文化资源采集——潮州音乐文化》《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及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中两篇分别荣获乌克兰顿涅茨克国际优秀论文奖、全国优秀论文作品二等奖。

正是以上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才使这场音乐会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广州大剧院多功能厅座无虚席,掌声不断,观众被这场音乐会深深吸引。本场音乐会的成功,在于独有的运思理念及鲜明的艺术特点,让观众在欣赏演唱的同时更得到了文化的熏陶。近几年来,刘喜梅教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多次举办高质量的独唱音乐会及师生音乐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实属不易。“一枝梅花踏雪来”,让我们祝福她的声乐艺术事业犹如雪地红梅,分外耀眼。

猜你喜欢

音乐会乌克兰声乐
搞砸的音乐会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失败的音乐会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失控的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