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息诱惑带来“血的教训”

2015-07-10

农村百事通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息服毒筹集资金

四川省三台县建设镇女青年李某莉在尝到借贷公司给的一点甜头后,带动父母一起参与,在亲朋好友中以高息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再交给“朋友”放贷,从中获取利息。殊不知“朋友”两个多月前突然失去联系,面对2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其父母无奈之下,双双服毒身亡。

女儿报警

父母在山坡上服毒

2014年8月30日,三台县公安局中太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女青年称,其父母在辖区建设镇卫生院后面山坡上的玉米地边服毒自杀。“报警人就是两个服毒者的亲生女儿。”知情人说。民警火速赶到现场,一男子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另一妇女还有微弱呼吸,虽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该妇女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民警称,他们在两个死者的服毒现场发现了装牛奶的纸盒、一瓶饮料和一个保温杯。“现场农药味非常浓,卫生院医生是按有机农药中毒抢救的。”

朋友失踪

巨额债务压垮夫妇俩

派出所民警介绍,服毒自杀的两人是夫妻,建设镇本地人,丈夫姓李,现年52岁,妻子姓邓,现年45岁。两人一起服毒自杀,是因为200多万元债务压垮了他们。

李某某、邓某某为何会负债200多万元?他们的女儿李某莉悲痛不已地告诉民警,她和父母在亲朋好友那里借了200多万元,而后由她将这200多万元借给两个放高利贷的朋友。谁知两个多月前,她的朋友突然失去联系,面对200多万元债务,一家人急得不知所措,终日不敢出门。事发前两天,李某莉父母说:“我们还不起这笔巨额债务了,人死了,也就抵债了。”当时她还以为这是父母一时说气话,谁知8月30日快中午时,父母突然神情木然地离家,等她发现情况有些反常,在山坡上找到父母时,父亲已经去世了。

女儿“放水”尝到甜头

父母心动陷深渊

李某某、邓某某平时为人老实善良,其独生女儿李某莉前些年在成都、重庆等地打工时,结识了几个经营借贷公司的朋友,通过这些朋友,挣了一些钱回家,尝到了一点甜头。正因为如此,当这些朋友要李某莉筹集资金,与他们一起发财时,李某莉心动了,随后其父母也参与其中。

2014年年初以来,李某莉和父母在亲朋好友中以1万元每月200元的利息,借款200多万元,其中借款最多的40多万元,最少的也有10多万元。李某莉没想到,她毫无设防把这些钱交给她最信任的朋友,朋友会在拿走巨款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得知李某莉的朋友卷款失去联系后,借钱给李某莉一家的亲朋好友也非常着急,虽然没有上门逼债,但李某某、邓某某还是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最终,他们选择了服毒自杀。

● 案件警示

农民朋友要提高风险意识,“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可能一夜暴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

由于信息滞后等原因,农民朋友对于很多新型的违法行为并不了解。哪些是民间理财,哪些是非法集资,对农民朋友来说是难以鉴别的。据《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专家指出,正确识别非法集资活动,主要看主体机构有无资格,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货业务的主体资格,就涉嫌非法集资。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及工商登记处查询。同时利率应在法定范围内,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利息如果高于基准利率的四倍,则不受法律保护。在此提醒广大农民朋友,一定要抵制住高息的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千万不能让血汗钱化为泡影。

(北京 黄志富)

猜你喜欢

高息服毒筹集资金
酒店的服毒者
职业放贷人问题研究
服毒谜案
服毒案
探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浅析银行贴息揽储现象
浅析扩大再生产后通过何种筹资方式进行设备配置
民间借贷实证分析——以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为样本
谈核算企业筹集资金技能的教学培养
分割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