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群饲养密度对育肥猪健康生长的影响
2015-07-10何良伟
何良伟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动物防疫站,湖南郴州423000)
在猪价连续两年低迷的现状下,不少养殖户都对栏内养殖的育肥猪的收益抱有担忧。而大部分养殖户都选择一定程度地减少肉猪存栏量,而带来的效果是部分养殖户育肥猪生长情况明显优于以往高存栏量时的水平,饲养成本也有一定下降。笔者从这一现象出发,深入探讨如何控制育肥猪饲养密度,从而使广大牲猪养殖户提高饲养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选择当地内三元杂种猪所产仔猪,试验分小猪(40~100日龄)、中猪(100~125日龄)与大猪(125~165日龄)三个阶段组,指标项目包括猪日采食量、料肉比、疾病、死亡、均匀度等。试验所用栏舍为统一结构,水泥地面,水泥料槽、鸭嘴器饮水,地面坡度为3%。本次试验共分为6个组,1、2号栏设为高密度饲养(1.2~1.4m2/头),3、4号栏为常规饲养密度饲养(1.5~1.6m2/头),5、6号栏为低密度饲养(1.7~1.9m2/头)。处理情况见表1。
表1 猪栏面积、密度表
1.2 试验所用饲粮与饲养管理
试验日粮根据猪营养需要(第十版)模型,按体重(10、50、70kg)按配置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不添加任何营养药及粗粮。喂料3次/日,空槽时间在每日8小时内,自由饮水。常规饲养管理,全程记录育肥猪生长与疾病死亡情况。试验初始重、末尾重、日采食量、料肉比均取该栏每头猪的平均数。
2 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密度下,猪群的健康状况、生长性能及均匀度各有差异。如小猪阶段,各组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空间对小猪生长的影响不大,不会造成拥挤,但高密度饲养下,小猪易引发腹泻、链球菌感染等症状,见表2。
在中大猪阶段,生长空间对猪群的影响很显著,高密度饲养造成猪群日增重低于正常标准,料肉比提升,详见表3、表4。此外,高密度饲养也会造成猪群呼吸道疾病和生长不良影响,进而使猪群均匀度有较大的差异。而在低密度下的试验组3、4、5、6对比,其生长性能的增幅随着密度的减小有一定量递减趋势。因此,广大养殖户应把握时机,在小猪阶段进行合理的分群调栏,通过对饲养密度的合理把控减少阻碍猪群健康生长的不良因素。
表2 小猪阶段饲养情况
表3 中猪阶段饲养情况
表4 大猪阶段饲养情况
3 讨论与小结
3.1 饲养密度应合理进行调控。
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密度的饲养条件下,各项生产性能指标虽有增加,但是并不是越低越好。低饲养密度也会造成农户栏舍利用率低、饲养成本增加,反而减少了收益。因此,应对饲养密度合理进行调控,结合试验分析,密度调控的关键是在猪群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相适宜的密度,这样能加强猪栏利用率的同时也能提高猪群生长性能。
3.2 密度也是影响猪群健康的要素之一。
总结多年对生猪养殖场服务的经验,疾病的开始很大原因是受环境的影响。除去防疫、消毒的影响,饲养的密度也是造成环境病的要素之一。在小猪阶段,高饲养密度造成的主要影响便是腹泻,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笔者就此分析主要的因素有:一是高密度造成小猪吃料时拥挤,造成吃料不均匀,继而营养不良引起腹泻。二是小猪阶段定位差,拥挤的栏舍会造成栏内湿度变大,各类细菌、真菌增多,易造成小猪肠道感染。
在中大猪阶段,呼吸道疾病的产生也是与密度有一定的关系。栏内氨气的增加与拥挤的环境为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菌创造了良好的繁殖环境,一旦突破某一阙值,疾病便会爆发而且迅速传染。这类疾病中典型的为喘气病及蓝耳病,一旦爆发会造成养殖户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大猪阶段的饲养管理中,应及时了解猪群变化,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减少疾病发生。
3.3 合理密度是养猪收益的关键
试验结果表明,相同饲养条件、饲养管理下,高饲养密度的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水平都有下降,造成育肥猪生长迟缓,疾病增加,增加饲养成本等一系列对养殖户不良的影响。为提高养殖户收益水平,减少不良因素的产生,应加强对饲养密度的关注,不能盲目填栏、并栏以加大栏舍利用率,合理的密度才是饲养育肥猪有良好收益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