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莉斌:用孝心唱出最美的歌
2015-07-10张永强
◎本刊记者 张永强
在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提起后勤服务中心职工、共产党员段莉斌,知道她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她不仅是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好同志,生活中也是一个“孝敬公婆的好儿媳”。
结婚26年来,她对待公婆如同亲生父母,公婆对她也如同己出。在婆家,公公婆婆说,她是儿媳也是闺女;哥哥姐姐们说,她是弟媳也是妹妹。大家都亲昵地叫她“段斌”。
26年来,她悉心照料、伺候公婆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演绎着尊老敬老的人间大爱。面对别人的称赞,她却总是淡淡地说:“其实也没啥,我只是在尽一个晚辈的责任罢了。”
公婆多了件“小棉袄”
段莉斌为婆婆修剪指甲(摄影:刘旸)
1989年,23岁的段莉斌和在郑州肉联厂工作的赵胜喜结婚,成了赵家的儿媳妇。但赵胜喜的爸爸妈妈很快发现,他们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儿媳妇,更是多了一个“闺女”。
段莉斌从小跟姥姥一起生活,姥姥经常说:“尊老敬老、勤俭持家、和睦相处是咱老一辈留下的传统美德。”她始终牢记着姥姥的话,早早养成了顾大家、爱操心的习惯。结婚后,性格开朗、勤快善良、善解人意的她很快融入了新家。
赵家是个大家庭。赵胜喜姊妹5个,他是老幺,自然处处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顾,事事不用操心。但段莉斌是个爱操心的人。结婚后,她每次到公婆家就闲不下来,拖地、抹桌子、擦窗户、洗衣服、做饭、洗碗,样样都干。哥哥姐姐们都说:“段斌一来,我们都没事干了。”闲下来,她跟公公婆婆拉家常,说开心事,讲工作生活中的稀罕事,始终让老人开开心心的。
段莉斌两口收入并不高。但每次回家,她都会买些公婆爱吃的东西带回去。公公是个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革命,一辈子只喜欢穿军用布鞋。段莉斌知道公公的这个爱好,便四处寻找能买军用布鞋的地方。发现一家军队干休所服务社里卖军用布鞋后,她就成了那里的常客。从此,她也就“承包”了公公的鞋子。“老爷子个高体壮,穿鞋费。但段斌买得也勤,经常是脚上的鞋还没穿旧,新的就买来了。”说起弟妹给老爷子买鞋的事,大哥赵新发赞不绝口。
尽管赵家有两个闺女,但这个小儿媳的孝心、贴心让公婆心里像吃了蜜,逢人便说:“俺们又多了一个闺女,多了一件贴心小棉袄。”
段莉斌的公公身材比较魁梧,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肥硕的身材使得洗脚时弯腰很不方便。有一次,看到公公洗脚不方便,她就主动说:“爸,我给你洗脚吧。”她蹲下身子,就给公公洗起脚来。享受着“小闺女”的一片孝心,老爷子惬意地笑了。从此,每次回家,段莉斌都主动打好洗脚水,给公公洗脚、剪脚指甲。老人的指甲厚,每次剪时,她都小心翼翼的,唯恐伤着老人的脚。
段莉斌心里装着公婆,公婆也始终惦记着莉斌。刚结婚时,他们和公婆住在一起,每天早上婆婆总是做好饭,叫莉斌吃饭上班。公公每天早上都要看看莉斌的自行车有气没有,没有气就给打满气。婆婆上街遛弯儿,看到路边地摊卖衣服,也会想着:“这件衣服给莉斌穿着挺好的。”
久病床前见孝心
天有不测风云。2002年,婆婆突发脑梗阻导致半身不遂,每逢节假日、星期天,段莉斌回家,都要为婆婆喂水喂饭,帮婆婆洗澡、梳头、按摩、捶背、剪指甲、做康复锻炼,精心伺候,从不厌烦。
婆婆住进医院,赵家兄妹几个轮流到医院照顾。哥哥姐姐已经退休,时间较为宽裕,就让段莉斌安心上班,不用天天跑了。但段莉斌白天上班,下了班就从西三环的单位往黄河路的医院赶,几乎穿过半个郑州市区,到医院给婆婆喂饭、擦身、端屎端尿。开始,同病房的病人还认为她是老太太的女儿。婆婆幸福地说:“她是我的好儿媳,更是我的好闺女!”
2007年,婆婆的脑血栓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瘫痪在床,不会说话,四肢不能动弹,吃饭依靠胃管,把流食直接送进她的胃里,几乎成了一个植物人,需要有人专门伺候。已退休的大姐主动挑起了日常照顾老母亲的担子,但他们几个姊妹也都尽量多去看望老人。段莉斌和老公住得远,平时顾不上,但每周末回家去看望公公婆婆,成了她每星期雷打不动的常规功课。这样一来,她陪老人的时间多了,自己的娱乐时间少了;回去帮着做家务的时间多了,自己休息的时间少了;陪老人聊天的时间多了,和同事朋友交流沟通的时间少了。
每次回家,段莉斌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婆婆的床前,用手轻轻拍着她的脸说:“妈,我回来了!看看我是谁?还认识我吗?”这时,大脑有意识却无法动弹的婆婆就瞪大眼睛看看她,脸涨红起来,眼神里满是开心和喜悦。
每次回家,她都帮着大姐给婆婆洗洗澡、洗洗头,给婆婆剪指甲、按摩。姐姐们心疼她,不让她常跑,让她多歇歇。但她说:“平时大姐在家照顾妈妈辛苦,星期天我回来替换一下,也让大姐能好好歇歇。”
每次回家,性格开朗、善解人意的段莉斌都会和公公聊天、拉家常。因为她明白,婆婆瘫痪在床,不能说话,80多岁的公公也盼着子女们回家,一起聊聊天,让家里热闹起来。
每到周末,公公就会念叨:“明天莉斌该回来了。”然后,催促在一起住的大女儿、女婿,去买鱼、买肉,等着“小闺女”周末回家。如果哪天段莉斌单位有事,说不回来了,“老爷子一星期都没精神,天天阴着脸”,说起段莉斌在爸妈心里的位置,大姐赵秋菊这样说。因此,几乎每个周末,段莉斌都会从市区西南西三环的“小家”赶往肉联厂家属院的“大家”——这段十几公里的路程,需要她步行半个小时,到伏牛路坐102 路电车到火车站,再转4 路公交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给公婆带去孝心,给“大家”带去欢声笑语。
从2007年瘫痪在床至今,七八年过去了,但在段莉斌和哥哥、姐姐、嫂嫂们的悉心照顾下,婆婆身上没有一片褥疮,始终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孝心在无声中传承
段莉斌26岁的儿子赵坤说起妈妈,满怀着崇拜。
从他记事起,就耳闻目睹妈妈对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与家人亲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亲姊妹般地和谐相处。每次去看望爷爷、奶奶,妈妈给爷爷、奶奶洗头、洗脚、剪指甲的一幕幕从小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段莉斌经常说,有什么好的东西,老人都是先想到子女,再想到自己。所以,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回报老人,做什么事应该先想到老人,再想到自己。我们应该帮助老人,多为老人做一些事情,不要嫌弃老人。
儿子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地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儿子。言传身教中,赵坤也从小就养成了尊老敬老的好习惯,传承了父母身上尊老敬老的美德,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上学时,每周末他都要去看望爷爷奶奶,与爷爷奶奶分享自己的成长和取得的每一个成绩;参加工作后,每到周末,只要公司不加班,赵坤都会跟爸妈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陪老人聊天,逗老人开心,使得老人尽享儿孙之福。
二十多年来,段莉斌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爱心、孝心。勤劳、善良、慈爱、孝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妇女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
段莉斌孝敬公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她的事迹也被大家广为传颂。2012年,段莉斌荣获了郑州市“敬老好儿女”荣誉称号。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有榜样。
记者手记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孝敬一下长辈并不难,难的是多少年如一日地孝敬长辈。
段莉斌,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照顾婆婆、孝敬公公,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让老人快乐。她用自己的爱心对长辈尽显晚辈孝心的感人事迹使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间的真情,人间的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