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肝健脾兼祛风法治疗小儿目连札疗效观察
2015-07-10朱爱武杨晓香高海音
朱爱武杨晓香高海音
(1.山西省吕梁中阳县人民医院,033400)
(2.山西省太原康明眼科)
清肝健脾兼祛风法治疗小儿目连札疗效观察
朱爱武1杨晓香1高海音2
(1.山西省吕梁中阳县人民医院,033400)
(2.山西省太原康明眼科)
小儿目连札系眨眼不止之候,因胞睑不能自主而频频眨动,多发于6~13岁儿童,发病率约为1%~3%。该病的发展具有渐进性、隐匿性等特点,且伴有临床综合征。若本病以结膜炎治疗,难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学认为,引发该病主要因胆经风热或肝受风邪,而风入于目所致。起初多见疳积或风热攻目,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1]。笔者在小儿目连札的临床治疗中以清肝健脾为主,祛风为佐,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中阳县人民医院眼科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目连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目连札的相关诊断标准。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孩17例,女孩13例;年龄3~12岁,平均(7.2±1.1)岁;病程7~60d,平均(35.4±2.8)d。对照组中男孩19例,女孩11例;年龄4~11岁,平均(6.5±0.8)岁;病程10~52d,平均(35.6±3.4)d。在基本资料比较方面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临床对照条件。
辨证分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肺阴虚型(21例)和脾虚肝旺型(39例)。其中肺阴虚型临床表现为胞睑频频眨动、眼睛灼痒干涩、脉细、白睛淡红及口咽干燥等;脾虚肝型临床表现为双眼胞频频眨动、常喜揉拭、眼干涩、饮食偏嗜、形体消瘦、脉弦数等。
治疗方法
观察组:本组患者给予清肝健脾兼祛风法进行治疗。中药处方:茯苓、山楂、麦芽各8g,白芍6g,钩藤、蝉蜕、僵蚕、天麻各5g,防风4g,甘草3g。并进行中医辨证治疗,针对肺阴虚型患者加麦冬5g,桑叶6g,生石膏(先煎)8g;针对脾虚肝旺型患者加龙胆草3g,石决明(先煎)10g。用水煎服,1剂/d,分2次口服,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进行治疗。餐后口服葡醛内酯片(湖北华中制药有限公司),3次/d, 1片/次。若患者服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则立即停药。每天口服维生素B1,1片/d。以5d为1个疗程,患者连续治疗2~3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患者经治疗后,其眨眼、目涩及其他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胞睑正常开合,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患者经治疗后,其眨眼、目涩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且胞睑频频眨动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患者经治疗后,其眨眼、目涩及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严重,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讨论
小儿目连札为眼科常见病症。该病多表现为临床综合征,除胞睑不能自主、频频眨动外,还表现为偏食、头发干枯、纳差、皮肤干燥皲裂等,甚至严重者出现耸肩甩头、搐鼻弄嘴、挤眉弄眼等。在西医眼科学中,对于小儿目连札病症描述较少,多数学者认为是由精神因素、慢性结膜炎等原因引起眼睑痉挛所致。中医学认为小儿目连札系肝风内动。脾常不足,肝常有余为小儿生理特点。治疗本病应肝脾同治。因后天之本在于脾,再加之小儿偏嗜少食,脾虚则易生湿热;肝经热盛,眼睑属脾,肝开窍于目,风邪上犯则目眨。本病与肝、脾关系密切[2]。中医治疗小儿目连札从肝论治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小儿阳气极盛,且阳气、阴气为初发阶段,火易动,阳易亢,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则风自内生。如《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身中阳气之变动乃内风。”本药方中钩藤、天麻为君药,具有平肝熄风之功效;僵蚕为臣药,可祛风;佐白芍柔肝平肝、养血敛阴;蝉蜕归肝经,具有镇静解痉、疏风之功效;麦芽、山楂、茯苓具有健脾消积作用,并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健脾养血,解痉,肝风熄而动自消,可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清肝健脾兼祛风法可有效治疗小儿目连札。
综上所述,清肝健脾兼祛风法治疗小儿目连札临床疗效显著,且药物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8.
[2]雷春燕,张一迎,张夏玲,等.中药治疗小儿目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15(2):762-763.
2014-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