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2015-07-10周慧玲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探索性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周慧玲

摘 要 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要想使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取得实效,应做好:选择好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精心组织、明确分工、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关键词 生物课堂 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34-02

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增加了自我表现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又实现小组成员全面进步的目的。但是怎样才能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取得实效呢?总结经验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选择好适宜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一)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可以让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而某些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仅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我在教《现代生物技术》时,提出了:“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如何?你们怎么看待转基因产品?”这一具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和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相互启发,取得个人独立学习所难以取得的学习效果,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二)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出现不同意见后,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执教《生命的起源》一课时,提出了“关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神创论、自然发生论、生生论、化学进化论和宇宙生命论,你最支持哪种说法,为什么?”这时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我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辩论。为了使自己一方的观点成立,理由充分,同学们合作协商,交流探讨,挖掘信息,辩论精彩纷呈。

(三)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如我在教《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一课时,提出了“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什么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这一颇具开放性的话题,并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这种创造火花的闪现恰恰得力于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中思维的碰撞。

(四)大部分学生都有意见想发表的教学内容。有时,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后,学生举手如林。这时,教师不能满足每一位学生发言的需要,便可以让学生相互说说,满足学生倾述的欲望。如我在执教《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时,让学生“列举出你知道的一些动物的取食行为或其他行为”。这时班上大多数学生争相举手发言,为让每位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内发言交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看到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现。

二、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展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思考的时间。

三、精心组织、明确分工

1.分好组。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上课的表现6-8人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

2.做好分工,合理安排角色轮换。每个小组成员分别承担着“主持人(小组长)、书记员、发言人、检查员、控时员、纪律员”等的责任,并且各角色间每天轮换一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

四、教师做好指导工作

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作用表现为:当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当小组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任务……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探索性小组讨论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谈独立思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谈独立思考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