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2015-07-09隗继胜
隗继胜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的深化阶段,尤其在教育改革层面,新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信息技术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不断地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日渐凸显。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活动理论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希望通过此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操作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关键词:活动理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0-0122-02
前言
活动理论主要是将行为系统作为分析单位社会文化的分析模式,将这一理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得到实际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当前的单一教学现状。这不仅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提升有着很大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及活动理论分析
1.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分析
信息技术教育自身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实践性、现代性、应用性、工具性等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有着很强的现代性特征,在这一方面主要是在教学的内容及计算机升级层面。[1]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要能够动手操作计算机,所以在实践上有着显著体现,同时有关计算机的教育也正是为了方便学习者对它的应用,故此工具性特征就比较鲜明地体现出来了。
2.活动理论的主要内涵
活动理论源于黑格尔及康德的古典哲学思想,即人类的行为是人和形成社会及物理环境事务等双向交互的一个过程。而活动理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在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探讨,之后对活动理论在教育学中的应用意义也开始了探究。活动理论中的活动自身具有整体性特征,这一理论主张活动强调知识及能力等在个体活动中的有机整体。不仅如此,活动理论还具有构建性特征,即主体活动在本质上是指向活动对象的和目的性的主动建构及不断改造的过程,兼具阶段性及创造性。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的作用及原则
1.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的作用
信息技术课和其他的传统课程相比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的不同、课程讲授方式的不同及学习成果的衡量不同。活动理论主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重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2]
2.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活动理论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活动理论要遵循相应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具体内容上首先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过程中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个性品质。其次,要遵循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对新知识的领会和对旧知识的运用都有着促进作用。再次,要遵循学习环境设计原则,这是学习活动的重要保障。最后,就是要遵循协作会话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育中活动理论的具体应用
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双向交互活动,所以在形式上就比较多样,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以任务为主题的活动、以问题为主题的活动和以游戏为主题的活动等。信息技术教育由于所面临的学生年龄层不同,故此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实施。以中学生为例,这一阶段的学生在逻辑思维上的能力发展比较显著,他们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抽象逻辑解决实际问题。[3]对这一年龄层的学生可通过问题活动为主题进行展开,从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协作,并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这样不仅能学习相应信息技术知识,也能明确其实际应用的方向。
例如,教师在设计多媒体作品“太阳升起”时,应首先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设置图形对象的基本方法、熟悉并掌握Authorware绘制图形图像的操作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信息工具的应用,以及用原有信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当然,学习工具也很重要,它能够将客体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活动的展开。同时,为了确保教师机与学生机在信息传递上能够保持通畅,就需要多媒体设备能够在教学中和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其次,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也不容忽视,即通过Authorware软件独立创作“升起太阳”,作品的情境要和实际相符合,对于背景可独立构图,如太阳从近处山背后升起等,可充分发挥想象力。[4]
学生的学习环境设计方面,每位学生都要有一台安装多媒体工具软件的计算机,教师机同样也要安装多媒体工具软件及网络教师软件,如多媒体平台及教材、局域网等。开展学习活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另一种就是展示学习任务,通过投影将学习任务展示给学生,教师对任务的主旨进行讲解,并将学习活动的规则通过投影在屏幕上进行展示,同时强调课堂活动当中需要遵循的要求及规则。
实践过程中学生要以学习活动任务作为起点,结合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创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巡视及进行个别辅导,并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不良行为。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要检查学生作品的完成程度、质量等方面,这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而后选择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对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5]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共同来参与作品的评价。
以任务为主题的活动最为关键的就是对任务的设计,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开放型和封闭型任务。通过以上的任务主体活动理论的应用能够将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结语
总之,活动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实际应用,对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提高与素质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活动理论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实践经验所限,不能进一步地深入阐述,在以游戏为主题及问题为主题的活动理论应用方面还有待后来者深入研究,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从印度软件业的崛起看我国信息技术基础教育[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9).
[2]蒋鸣和.“后非典”时期的基础教育信息化[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7).
[3]苗逢春.解析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及其实施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13(13).
[4]李康.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两种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5]龚道敏.关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方案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