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尖上的“开心农场”

2015-07-09张万盈陈真勇

当代党员 2015年6期
关键词:病虫大棚电脑

张万盈++陈真勇

这是一个神奇的蔬菜大棚。

要光,大棚顶上的遮阳篷便缓缓打开。

要风,大棚两旁的排风扇会迅速运转。

要水,大棚顶上的喷灌系统将全方位洒水。

…………

呼“风”唤“雨”,不再看“天”吃饭,奥秘何在?

只要轻触仪器屏幕,你就能启动一个集温、光、水、湿自动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

“物联网+农业生产”的大幕,就这样在重庆市璧山区徐徐展开。

智能监测

“土壤PH值4.4—7.5,平均值5.5,碱解氮67—180mg/kg。”

“年平均气温20.3℃,年平均降水量1230.mm。”

“年平均日照时数911.h,年平均湿度75%。”

…………

2014年10月的一天,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智能化蔬菜育苗基地。

在位于入口处的检测仪器旁,基地现场总管罗明建紧盯着上面的数据。

而在罗明建身后,一幕景象异常壮观——

龙凤瓢南瓜、香炉瓜、飞碟瓜……蔬菜幼苗种类繁多、五花八门。

有的长在地上,有的种在墙上,有的倒挂空中,形成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

无土培育墙、螺旋仿生培育柱、营养液培育池,培育方法令人大开眼界。

“罗总管,还在捣鼓那个仪器啊?”一位育苗工人打趣道。

“这可是宝贝呦!”罗明建笑着说。

怎么个宝贝法?

“它首先能准确监测土壤的各类数据,酸碱值、营养元素值、保水能力等。”罗明建说。

监测到能干什么?

“进行分析后,一是可以确定最适合培育哪种蔬菜,二是根据土壤元素增补肥。”罗明建说。

因地制宜,才能事半功倍。

“不仅如此,还能监测水、温、湿等实时情况,从种子到幼苗成形,随时了解生长情况。”罗明建说。

智能化监测,让农业生产不再抓瞎。

指尖劳作

2015年4月27日下午,七塘镇喜观村。

蔬菜大棚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离成片大棚不远的一处坝子上,几间平板房看起来并不起眼。

但走进房里,你会大吃一惊——

一台台电脑,上面显示着一行行数据,桌子上还有模型、图表等,截然不同于外面的田园风光。

“电脑与控制仪器连接,控制仪器又可以实时感知大棚的状态。”技术人员刘吉振说。

作为重庆农科院下派的技术骨干,刘吉振在这里一呆就是两年。

两年时间里,他见证了蔬菜大棚智能化的发展。

“这些菜苗大都来自于育苗基地。”刘吉振说。

走到一个大棚外,他揭开观测仪器的侧盖,仔细查看各项数据。

“确保与电脑上显示的数据准确无误。”刘吉振解释道。

电脑控制仪器——大棚内部各类感知器,每一个链接首先要精准到位。

“这些对科技含量要求比较高,我们现在只能说是有了初步的模型。”刘吉振说。

尽管处于初步阶段,但神奇的智能过程已让人惊叹。

通风不好时——大棚两旁的排风扇便开始快速转动。

光照不足时——大棚顶上的遮阳篷根据监测数据实时调整开启。

湿度不足时——不再靠人力去一点一滴去浇,大棚顶上的喷灌系统开启后,便会全方位洒水。

但蔬菜种类不同,所需要的光照、水分等都不尽相同,如何处理?

“分片区、分种类、分时段进行。”刘吉振说。

电脑终端轻轻一“点”,另一边的大棚内“瞬息万变”。

“人、电脑、大棚融为了一体。”刘吉振笑着说。

远程“诊断”

2012年,七塘镇喜观村村民董其芬的大棚内的番茄遭遇了病虫灾害。

“起初,番茄长势还算喜人,还指望着赚点钱呢。”董其芬说。

但接下来的事,让董其芬傻了眼。

“突然有一天,一些新长的番茄由青色变成了暗褐色,还生出了黑色霉层……”董其芬说。

于是,她迅速找来村里的“土专家”,但“土专家”也束手无策。

时间一天天过去,番茄一天天发黑发霉。

“那一年损失太惨重了。”至今,董其芬仍耿耿于怀。

2013年,董其芬将此事告诉了下乡的刘吉振。

“说实话,就是我,当时也未必能找得出病因。”刘吉振坦言。

但现在,“董其芬们”和“刘吉振们”的这些“担心”已不复存在。

“有了‘物联网+农业,电脑终端会根据病虫灾害情况,实时给出对策,对症下药。”刘吉振说。

一般病虫灾害,专家当时就可解决。

“当然,电脑给出的‘药方更精准些。”刘吉振说,“因为里面储存了海量的病虫防治信息。”

而智能“诊断”最擅长的还是处理各类“疑难杂症”。

“农科院的张谊模、陶伟林、罗云米等专家为我们提供在线诊断服务,还有农委专家、西南大学专家,甚至农业部的专家学者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服务。”刘吉振说。

这之后,“董其芬们”再也不怕病虫灾害了。

智能推广

和董其芬不同,同村的艾远寿对这些新鲜玩意儿“不感冒”。

“看着那些电脑、按钮、图表,头都大了。”艾远寿说。

与艾远寿一样,许多农民也是“敢看不敢试”。

如何扫除惠农富农路上这只“拦路虎”?

刘吉振决定从两个方面发力。

第一,简化程序,让老百姓看得懂、会使用。

化繁为简,将主要的温、光、水、湿、病灾等显示器及其按钮等凸显出来。

“甚至还扩大了字体,突出标识。”刘吉振说。

第二,对老百姓进行信息化培训。

由下派的农技专家指导培训,“手把手”指导。

“以前怕这些东西,现在我也是懂‘网的人了。”艾远寿说。

如今,艾远寿通过指尖操作便能管理好几个蔬菜大棚。

“农民也玩起了‘开心农场!”艾远寿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智能化生产,为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育苗基地的幼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也大幅增加,还能错季销售,占领市场。”刘吉振说。

最值得称道的,当属质量——块头大、无公害、无农药,绿色健康,营养更丰富。

“同样一斤番茄,我们价格高得多,还供不应求。”刘吉振说。

尽管智能化生产还有很多问题,如投入大、科技难度大等,“但这代表农业的未来和希望”。璧山区农业科技园区副主任严灿丰说。

猜你喜欢

病虫大棚电脑
电脑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