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因子异常对小麦穗部和灌浆的影响
2015-07-09刘梧林等
刘梧林等
摘 要:小麦是淮北地区跨年度生长期最长的作物,全生育期220~230d。在栽培措施科学配套和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小麦生长发育良好,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淮北地处南北气候带过渡带,气候因子变化在某一阶段,不一定与小麦该生育阶段要求相吻合,就会对小麦的生育造成影响。若在小麦生育前期出现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小麦自身调节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补救,而后期出现气候异常对小麦生育造成的影响,则是无法弥补的。
关键词:淮北地区;小麦;穗部冻害;倒伏;灌浆;锈病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47-02
小麦生长发育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淮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可基本上满足小麦生育的需要。气候因子季节性的变化与小麦的生育阶段的需要基本同步。如气候条件能适合小麦生育的需要,小麦生长发育就良好。如气候因子变化与小麦阶段发育需要不吻合,则会影响小麦的生育过程,重则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灾害,影响产量。如在小麦生育的前期出现这种现象,通过小麦自身的调节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补救,减少损失。如在小麦生育后期出现,则无法补救。淮北小麦4月初开始孕穗,下旬抽穗,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生育阶段。如气候因子的异常会影响小麦生育的正常进行。2015年4~5月份淮北气候变化异常表现:
1 低温寒流过程
4月4~6日淮北普降中雨,降雨量23.2mm,降雨后出现低温过程。根据濉溪气象局观测,4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为12.8℃和14.0℃,比历年同期低0.2℃和1.3℃。4月7日和8日极端最低温度-0.2℃和2.8℃,4月14日极端最低温度1.4℃。今年由于低温持续时间长并反复出现,对进入四分体期的小麦幼穗造成了冻害。
2 大风暴雨
4月下旬小麦开始抽穗,4月底5月初齐穗。濉溪县一些乡镇5月2日、5月8日和5月15日,分别遭遇暴雨大风天气,造成小麦倒伏。5月2日晨濉溪北部下了1次中雨,百善的降雨量29.4mm,这次风力不大,但雨下的急,造成一些田块的小麦倒伏。5月8日濉溪县铁佛镇的卧龙湖降雨量38.9mm,刘桥26.0mm,风力达8级,最大风力12级以上,造成小麦大面积倒伏,严重倒伏的占30%以上,中度倒伏的占15%~20%。5月15日濉溪县杨柳降雨53.4mm,四铺29.9mm,伴有6级大风,小麦倒伏田块达30%,有一些地块小麦倒伏80%以上。
3 寒流低温造成小麦穗部轻度冻害
寒流低温后,笔者在麦田实地查看,小麦穗部颖壳颜色正常,剥检小穗尚看不到受冻后的症状,但发现一些小穗没有雄花。随着时间推移,小麦穗部冻害症状开始显现。
3.1 麦穗上部分小穗冻坏 当麦穗抽出时,这些受冻损伤的小穗颖壳色较浅,后逐渐变白干枯,这些冻坏的小穗以上部居多,也有少数是麦穗中部和下部冻坏的。紧靠冻坏部分的1个小穗颖壳虽呈正常绿色,但颖壳内只有雌蕊,,雄蕊消失,这样的小穗没有籽粒。
3.2 小穗异形 正常的小穗都是紧贴穗轴向上生长,而一些小穗受冻后向两侧或向下生长,这些小穗没有雌雄花,最后没有籽粒。
3.3 个别麦穗没有籽粒 抽穗后小穗颖壳色略浅并向外张口,这些小穗没有雌花和雄花,全穗没有籽粒。
3.4 穗粒数减少 2014年因4~5月份气候对小麦抽穗、开花、灌浆十分有利。小麦穗粒数多,穗中间的一部分小穗有4~5个籽粒,少数有6个籽粒。2015年多数品种的小麦,中间小穗多数是3个籽粒,少数有4个籽粒。穗粒数比去年减少5粒以上。
根据定期剥检小穗观察得知,发生不孕小穗的主要原因是雄花受低温或其他不利条件的影响,失去活力,造成不孕小穗。而雌花生活力较强,小麦开花后10~15d,剥检时发现一些小穗不见雄蕊但小穗的雌蕊保持正常的活力。
淮北地区1993年4月12日出现-2℃的低温,造成大面积的穗部冻害,西安8号小麦受冻最严重,减产30%~40%。2013年4月7日和4月10日出现2次低于0℃的低温,因穗部冻害减产20%以上。今年穗部冻害轻度发生,比预定产量减10%以上。其原因是低温寒流到来之前下了一场透雨,耕层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田间湿度大,降低了低温影响的程度。如果处在干旱的情况下,小麦穗部冻害的损失程度不会低于2013年。因此,在低温到来之前遇旱浇水是一项有效的减轻穗部冻害的措施。
4 大风雨造成小麦倒伏影响灌浆
小麦灌浆表明小麦生育已进入形成产量的最后阶段。小麦灌浆历时30d左右,不仅要求适宜的气候条件和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还要麦株本身健壮,叶片功能正常。研究表明: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除来源于茎鞘原贮存的营养物质外,还有25%~30%来自抽穗后茎上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小麦倒伏后,首先是养分和水分运输不畅;其次是叶片和茎杆互相重叠,影响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尤其是严重倒伏的麦田,下2叶、3叶陆续发黄腐烂,这就势必会影响小麦灌浆正常进行。
小麦倒伏的时间早晚和倒伏程度对灌浆和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早倒伏的(5月8日)不仅粒重降低,而且穗粒数也减少。在烟农19倒伏田块取样,5月30日成熟时考种(此块麦田小麦倒伏50°,倒伏后7d麦穗直立),倒伏的千粒重比未倒伏的低9.0g,降低10.1%,穗粒数减少16粒,减少30%以上。淮北地区小麦灌浆的特征是:一个麦穗中间的小穗先灌浆,一个小穗是两边的籽粒先灌浆,中间的籽粒后灌浆。5月8日小麦倒伏后,中间的籽粒尚未灌浆或刚刚开始灌浆,因受倒伏后营养条件所限,小穗中间没有籽粒或是很小的籽粒。晚倒伏的对穗粒数影响不大,仅是千粒重降低。如5月15日倒伏的济麦22,5月30日取样测定,比未倒伏的千粒重低6g,降低13%。倒伏严重的对产量影响大,从铁佛镇火神庙村一块全倒伏在地的烟农19麦田取样测定,与未倒伏的相比倒伏的不仅穗粒数减少1/3,千粒重也降低50%以上。
5 空气湿度大造成小麦锈病重发
20世纪60、70年代锈病是淮北地区小麦的一种主要病害。随着小麦品种的抗病能力提高和新技术的应用,锈病危害程度逐年减轻。前些年只是零星发生,在麦田仅能发现个别叶片上有锈病孢子。锈病已不当作小麦主要病害来防治。
2015年淮北地区小麦锈病重发,其严重程度是近30a未有过的。从田间调查看没有不感病的小麦品种,只是品种不同感病程度不同。以柳丰种业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播种的26个展示品种来看(根据李复宁提出的小麦锈病5级简易分级标准),发病轻的品种9个,如:山农17、山农20、淮麦20、淮麦28等,发病严重程度1~2级。发病较重的品种5个,如:烟农19、烟农5258、烟农0518等,发病严重程度4~5级。其余品种发病中等。
今年锈病重发的原因是5月上中旬空气湿度大。5月1~6日有5d降雨,虽然每次降雨不大,但雨日多,麦田湿度大。5月上旬平均空气湿度为76%,比2014年5月上旬平均空气湿度49%高27%。5月7~9日,空气湿度均超80%。5月中旬平均空气湿度为66%,比2014年5月中旬平均空气湿度60%高6%。
像前几年一样,5月初在麦田仅发现点片叶锈病。5月10~15日普遍发病。发病重的田块到5月20日后上2叶开始因病发黄干枯,旗叶也开始发黄,5月25日发病严重的麦田上2、3叶开始干枯。
在同一品种的麦田,取发病程度不同的单株麦穗考种,锈病发病严重程度4级的单株麦穗千粒重比发病严重程度1级的低2.6g。
6 结语
气候因子变化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自然规律,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可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以适应这种变化,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如调整小麦种性布局,选用抗倒抗病和抗寒性强的冬性小麦品种。如在干旱情况下,根据天气预报在寒流低温到来之前灌溉浇水,及时防治各种病虫害等,均可减少受灾损失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陈若礼,訾秀华,单勇.淮北地区小麦穗部冻害及其防范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1995(9):6.
[2]杨光,陈若礼,张存岺.淮北小麦灌浆特性及其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454-5456,5460.
[3]张东志,董成,陈若礼.淮北小麦灌浆过程与外界条件的关系[J].农业科技通讯,2013(7):204-205.
[4]朱建奎,张存岺,陈若礼.气候异常对濉溪县2013年小麦生产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3(12):187-189.
[5]白岩,陈若礼,张存岺.濉溪县小麦单产超千斤的气候条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85-8686. (责编:吴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