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5-07-09王海霞
王海霞
【摘 要】目的:分析手术室全程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接受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手术配合度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但与观察组相比,后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度为88.50%,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手术配合度66.67%,护理满意度为85.83%,观察组手术配合度、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全程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配合度与满意度,缓解其焦虑心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全程护理
手术室护理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护理模式及管理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手术室护理服务的内容,除了传统手术台操作、与医生的配合之外,还要进行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人性、安全的手术环境,提高患者满意度[1]。本研究以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室全程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手术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排除全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在16~72岁,平均年龄43.2岁;对照组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在18~69岁,平均年龄4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如下:术前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体温、心率、血压、脉搏等,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心、肝、肺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保证患者身体各项机能与手术要求相符。如某项指标未达到手术要求,则要进行调节干预,恢复正常后方可进行手术。术前对手术区域进行常规备皮、消毒等;协助麻醉师摆放适合体位;术中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沟通、访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并向其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的目的、恢复过程等,对其进行术前行为指导,为患者手术做好准备,提高患者对手术及麻醉的应激能力,缓解其术前恐惧心理[2]。②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不超过50%;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走动或交谈,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噪音,麻醉前向患者大概介绍手术室的设备仪器,使其注意各项配合要求[3];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在满足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尽量保持患者生理功能的舒适度。巡回护士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还要注意其面部表情、呼吸幅度等,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以提高其舒适度。③术后护理:鼓励其早日下床活动,并进行手术指导,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1.3 评价标准
参考VAS疼痛评分自拟模糊数字量尺,指导患者利用该量尺对其主观手术舒适度进行评价,主刀医生则利用该量尺对患者的客观手术配合度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统计患者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及手术配合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为(38.45±9.47)分,经过舒适护理后,其焦虑评分为(30.28±10.74)分;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38.37±10.59)分,护理后焦虑评分为(33.64±9.57)分,护理后焦虑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但与观察组相比,后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度为88.50%,护理满意度为97.50%,对照组患者手术配合度66.67%,护理满意度为85.83%,观察组手术配合度、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患者而言,手术较其它治疗手段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多数患者手术前均会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会降低患者的耐受程度,从而影响到机体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持续的紧张、焦虑状态还会改变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系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等,从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力与抵抗力,进而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
舒适护理顾名思义即是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的护理服务,患者手术前由于对手术治疗相关知识信息缺乏了解,术中害怕手术疼痛,还易对手术预后做出种种猜测,针对这种不良心理状态,舒适护理针对这一特点加强患者的术前访视,缓解其各种顾虑,使患者从心理上获得满足感与安全感,为手术过程创造更好的身体条件[5]。手术过程中持续给予患者以心理、生理方面的支持,缓解其心理应激反应;术后访视则是手术护理人员责任的延伸与扩展。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配合度及心理焦虑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手术室全程护理中融入舒适护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钱玉秀.中日两国手术室护理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13,17(12):18.
[2]周艳,刘晓丹,李勤.舒适护理的人文底蕴[J].护理研究,2014,22(12A):3105-3106.
[3]吴宝青,李爱军,谢柔珍.手术室舒适护理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1(12B):3244-3245.
[4]李辉.手术患者舒适需求调查与个性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
志,2014,12(7):1355.
[5]孙百华,宋守华.舒适护理在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15,6(1C):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