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型猪瘟的防制
2015-07-09任凤
任凤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42-0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我国把猪瘟列为一类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根据猪瘟发病情况,分为古典型猪瘟和温和型猪瘟。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养殖户高度重视,由强毒株引起的古典型猪瘟越来越少见,而由弱毒株引起的温和型猪瘟却困扰许多养殖场户。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不典型,剖检变化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不高,常不引起养殖户的重视,特别是温和型猪瘟所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给整个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温和型猪瘟的防制。
1 温和型猪瘟发病原因
造成温和型猪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概括起来有以下六方面:
1.1 猪瘟病毒因素。
因长期免疫,猪瘟病毒适应性地发生变异,基因重组变成致病弱毒株;
1.2 猪瘟免疫程序问题。
如对妊娠母猪注射猪瘟弱毒疫苗,能引起胎盘感染,但不造成仔猪死亡。这些经胎盘感染的仔猪不但长期带有弱毒和排出弱毒株,而且会产生先天免疫缺陷,免疫应荅低。还有免疫剂量不足,产生的低水平抗体无法阻止环境野毒株的侵害而发生温和型猪瘟。
1.3 猪瘟疫苗剂量不足。
实践中不能灵活按照2倍量、4倍量等超出推荐剂量进行免疫,不能产生高水平的抗体阻止环境猪瘟强毒株的攻击。
1.4 疫苗质量不佳。
因购于非正规厂家或其它途径,造成疫苗含量不足,失空,或已经失效、或是假疫苗等等。
1.5 疫苗使用操作失误。
没有进行低温保存,使用时已经失空或超过有效期,稀释液不合格,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的2小时时间内用完而造成免疫应答失败。
1.6 免疫猪群因素。
如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免疫猪群患有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等,造成免疫失败而发生温和型猪瘟。
2 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2.1 温和型猪瘟临床症状: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常表现为带毒综合症,易发生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先天性震颤、出生后一周不明原因的整窝死亡等。购入的仔猪和育肥猪常表现为:高热、气喘、不食、精神萎靡;猪群中同时出现腹泻和干便交替,后背毛根有出血点,腹下皮肤发红,后肢运动不协调;注射猪瘟疫苗时出现过敏、发病或死亡。常误诊为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白痢、传染性胸膜肺炎、气喘病、链球菌病等病。在使用抗生素和退烧药物治疗后,能暂时控制病情,但停药后易复发,死亡率不高
2.2 温和型猪瘟剖检变化:病理变化不明显和不典型,往往只能发现肾脏呈土黄色,表面隆突不平,出现沟状结构,并有米粒大小乃至指头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深入皮质内,肾乳头有点状或索状出血,以针尖大小居多,淋巴结肿胀,水肿或出血,常表现为外周出血,膀胱、咽喉偶见出血点。
3 温和型猪瘟诊断
目前,温和型猪瘟诊断比较困难,兽医要凭多年临床经验和有限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做出初步诊断排查,一般要靠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确认。
4 温和型猪瘟防制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提高猪群抵抗力,减少环境强毒株的感染几率。同时做好猪群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免疫障碍疾病的防控工作,防止免疫失败而发生温和型猪瘟。
4.2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通过猪瘟抗体监测,了解母源抗体降低时间,母源抗体在1:8—64之间时确定首免日龄。无条件的猪场,一般建议在25日龄首免,65日龄二免。
4.3 免疫注射剂量要足。参照国际标准和规模养殖场的成功经验,可适当提高猪瘟免疫注射剂量,每头猪3—4头份比较合理。免疫剂量不足,产生的低水平抗体无法阻止环境野毒株的侵害而发生温和型猪瘟。
4.4 猪瘟免疫程序。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作者推荐的猪瘟免疫程序如下:
4.4.1首免:组织苗免疫母猪所生仔猪30—35日龄,用猪瘟弱毒苗2头份,肌肉注射;细胞苗免疫母猪所生仔猪20—25日龄,用猪瘟弱毒苗2头份,肌肉注射。
4.4.2二免:60—65日龄,用猪瘟弱毒苗4头份,肌肉注射;后备猪,配种前2周用猪瘟弱毒苗4头份,肌肉注射;成年种猪,每年3月和9月除妊娠母猪外,其它种猪用猪瘟弱毒苗4头份,肌肉注射。
特别提醒:妊娠母猪禁止用猪瘟弱毒苗免疫注射,可在空怀期或配种前2周用猪瘟弱毒苗4头份,肌肉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