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桃褐腐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5-07-08雷建新牛森
雷建新 牛森
桃褐腐病又叫灰星病,是桃树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果实产量和栽培效益的提高,在全国各地分布普遍。除为害桃树外,还为害杏、李、樱桃等果树。
1. 发病症状
果实、花器、枝梢和叶均能受害,以果实受害最重,尤其是快成熟的果实。被害果病斑初呈圆形、褐色,几天后扩展至全果,果肉呈褐色软腐,病斑表面呈现出一圈圈灰色绒状霉层。大部分发病果干缩悬挂于枝条上不落。
花器最先受害,可造成花腐症状。即先从花瓣和柱头开始,产生褐色水浸状斑点,逐渐扩展到花萼和花柄。潮湿时病花迅速腐烂,枯死后不脱落。
枝梢受害引起溃疡,病斑长圆形,边缘紫褐色,中央稍凹陷,灰褐色,有时流胶。病斑扩展绕枝一周时,枝条枯死。叶片很少受害,一般是病花、病果蔓延至叶片上,使其呈现褐色湿腐。褐腐病发病期很长,从花期到果实储运期均可发病,并能为害较多部位。
2. 发病规律与导致发病的因素
桃褐腐病菌以菌丝体在僵果或病枝溃疡斑内越冬,第二季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经风、雨、昆虫传播,从伤口或自然孔口入侵,引起花腐,然后再为害叶片、枝梢和果实。环境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病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气候。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其中湿度作用大于温度。桃树开花期遇低温高湿时,易造成花腐,花腐是再侵染的主要病源。果实成熟期,如果温度在20~25℃,多雨高湿,则果腐严重。
②虫害。昆虫不仅是传播媒介,为害后还造成伤口,如桃椿象、食心虫等害虫为害的伤口,给病菌造成侵入机会,致使褐腐病发生。
③果园管理。树势衰弱、管理粗放和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或栽植密度过大、修剪不当的果园,发病就重。
④品种。一般果实成熟后质地柔软、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易感病;表皮角质层厚,成熟后果实组织保持坚硬状态的抗病力较强。
⑤储藏条件。果实储藏期温度起主导作用,遇高温、潮湿损失严重;温度低于10℃,不易发病。病果、健果接触后相互传染,易造成大量腐烂。
3. 综合防治技术
一是冬季清除园中和树上僵果,结合修剪除去病枝,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地,将地面的病残体翻入土中,减少初侵染。二是及时防治桃椿象、桃蛀螟、食心虫、象鼻虫等害虫,可减轻病害发生。病害严重地区和易感病品种,有条件的5月上中旬进行果实套袋,保护果实不受侵染。三是桃树发芽前一周,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固体石硫合剂200倍液喷雾;花后10天及果实采收前20天,各喷1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不套袋的果园,喷药间隔10~15天。四是果实储运期要避免创伤,做到低温防潮,通风对流。
(作者联系地址:雷建新 陕西省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723300;牛 森 洋县农业局 邮编:7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