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
2015-07-08
语文课上的“练耳”
1.听句子,找出其中的毛病。如“蓝蓝的天上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学生说“一轮”是圆的,不能说“弯弯的”。“大海无边无际的真是壮观啊!”学生说大海是有边际的,应该是“一望无际”。
2.听同一句子不同的重音和语调所表现的不同意思。如听“他听老师的话,是个好孩子。”用平直调读,只表示肯定、没有赞许;用降抑调读,即表肯定又有赞许;用昂上调读表示怀疑;用曲折调读,并加重“听”“话”“好”三个字的读音,就变成否定,且含有讽刺之意了。
3.听录音,说内容。如播放一段小贩和城管争吵的录音,让学生不仅要听争吵的内容,还要根据语气想象争吵时的动作、神态,然后说一段话。又如现播放一阵汽车的紧急刹车声,再播放120的呼叫声,让学生想象发生了什么事,把当时的场景说出来。
4.听一段话,回答几个问题。如听《邓稼先》中有关邓稼先生平的介绍,然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看看谁回答的正确率高。问:A.邓稼先出生在哪一年?哪个省?B.1950年10月,邓稼先到哪里工作?C.中国第一颗氢弹是什么时候爆炸的?D.1986年哪月邓稼先逝世?可以边听边记要点。
5.听几句话,复述传递。要求:速度要快,信息要准确、完整。如准备几张小纸条,每张小纸条上写着一句话。把小纸条分发给每组的第一位学生,该学生看完后,立即轻声地告诉第二位学生(不能让第三者听见),依次传下去,最后一位学生听后大声公布听到的内容。最后由教师宣布小纸条上的内容。
6.听一则小故事,复述故事情节。方法:记重点,捕捉有用的信息,比如:人物、地点、事件等。故事不要太长,最好两百字左右。看看谁复述的与原故事情节最接近、最具体、最生动。
(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吴民益)
班主任工作的“三要”“五不”
三要:
一、要勤跟多导 即眼勤、手勤、腿勤、脑勤,勤跟班、勤检查、勤督促。多指导、多开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坚持“七勤三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循序渐进 学生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只有根据其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逐步深入的启发与引导,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要心中有数 管理好班级的前提全面了解班上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社会交往、个性特点以及家庭等环境状况,对学生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不:
当情况不完全了解时不急于表态;问题尚未考虑完善时不草率回答;是非不明时不轻易猜断;对方情绪非常时不急于下结论;场合不适宜时不随意谈论。这就是班主任成熟的表现。
(湖北省十堰郧阳区谭家湾镇谭家湾小学 陈龙才)
谈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
一、倾听——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
1.听录音磁带。我经常利用午间游戏的时间播放录音磁带,让孩子倾听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讲故事,倾听字正腔圆的播音,倾听抑扬顿挫的语调,倾听跌宕起伏的情节……学生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读句等方面的错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2.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积累——贮存规范的语言材料
1.背经典。朗读背诵能最直接、最完整地感受语言材料。低年级孩子可以背诵《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浅显易懂的古诗词、中外经典儿歌、著名童谣等。 2.背课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经过专家们仔细精选的优秀篇章,极富特色,或语言灵动,或文意深远,或情感真挚,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极佳材料。
三、交流——重视言语实践
1.引导学生说规范话。如:一年级上学期要求说好一句完整的话;一年级下学期要求说二三句通顺连贯的话;要求一年级学生掌握六种基本的句式: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什么干什么。同时还让孩子们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2.上好口语交际课。 (1)口语交际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再现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2)紧扣生活随机训练。(3)利用活动随机训练。
四、阅读——加强言语实践
1.大声朗读。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及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一篇文章,读出声音来,读出抑扬顿挫来,读出语调神情来,比单用眼睛看印象深刻得多,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领会得要透彻得多,从中受到的感染要强得多。朗读多了,时间久了,优秀作品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会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2.阅读课外书。 (1)推荐适合低段孩子特点的书。(2)推荐订阅优秀的少儿刊报。(3)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图书。
(富裕县教师进修学校 富 娜)
考前要“心平气和”
心:心态平和。考前焦虑很大程度是由于对自己不能准确定位而造成的,很多情况都是患得患失、高估自己、低估自己而形成的。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建立恰当的期望值。对于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要有一定客观的评价,这个评价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是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先审查自己,再估量别人,才能让自己静下心,以平和的心态做好考前的复习工作和心理的调节。
平:风平波息。放松的目的是降低考前的焦虑度,但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他们所采用的放松方法也不尽相同。喜欢锻炼的学生,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等,但尽可能不做剧烈运动,像打篮球和踢足球,因为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反而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如果感觉到自己的内心很郁闷,憋得难受,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带,大吼几声,或尽情地唱歌,释放自己的苦恼;多愁善感的女学生,不妨假想一下:自己穿过铺满鲜花的道路,来到了美丽的湖畔,躺在小舟里,在平静的湖面上飘荡,欣赏着蓝天、白云……endprint
气。意气风发。一位充满自信、意气风发的学生,很容易考出好成绩的。班主任一定要采取多种方式给学生打“气”,如教育学生每天走路昂首阔步,微笑地面对老师和同学。这样做,就是增强信心,给自己增添力量,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和:营造和谐。和谐的氛围,不但有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更有利于消除考前焦虑的影响。为此,班主任首先要和家长沟通,让他们多陪孩子玩玩,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用父母子女的亲情,打造和谐家庭;班级还要开展一些以娱乐、同学情、师生情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用和谐的人际关系舒缓考前焦虑。
(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徐永晨)
数学教学中如何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熟悉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表明,要使学生有效地接纳新知识,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适当的观念。如在进行“分数的性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作业、测验、个别谈话等方式去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相关的观念,比如他们是如何理解分数的,是否真正领悟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概念掌握的如何等。
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之一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加以联系的倾向性。这是使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1)让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到什么或将要具备什么能力。(2)能造成认知冲突。(3)问题情境是学生熟悉的。(4)提出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难度是适宜的。
三、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要发展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就必须要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建构思想方法层次上的数学观念。例如,像判别式法、反证法这一类基本方法;像实验、观察、猜想等一类思维方法;以及方程的思想、分数的思想、小数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等类高层次的思想观念。
四、注意整体性教学
注意知识组块的教学。如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如果不做进一步的组织加工,那么这些孤立的知识是难以保持和应用的。但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公式放在一起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最后概括为新的知识组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那么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就能得到优化。实施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在掌握部分之后,要根据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从属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对立关系、逻辑关系等)把这些部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类别清楚和联系紧密的网络结构。
(河北省武邑县城关联小学 彭希荣)
高年级小学作文教学
一“写景忌用成语,要写真情实感。”有的高年级小学生描写蓝天,一上来就是“万里无云”“碧空如洗”“风和日丽”等,描写绿草就是“绿草如茵”“翠色欲流”等,写景就把平时积累的成语都用上了,以为这就是好文章。殊不知这样的写景作文最缺少真情实感,没有达到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目的。久而久之,必然让小学生的表达越来越呆滞。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遣词造句,逐步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哪怕最初表达不华丽,也要放手大胆去写。
二“遣词造句要讲平仄,以语感引导写作。”虽然小学生没受过系统的格律音韵训练,但声调的平上去入是晓得的。教师鼓励学生写完作文多读几遍,自己找找感觉,也就是写作文时尽可能的平仄交替出现。记得老舍先生说过: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因为后者皆平,难听。要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对于词句平仄的语感,以语感引导写作,服务于作文。
三“避免行文矫揉造作,以平易为先。”高年级小学生爱故意为文,总想把一些很平常的事儿写得精彩,结果却往往欲速则不达。钱昌照《简要清通诗》说:“文章留待别人看,晦涩冗长读亦难。简要清通四字诀,先求平易后波澜。”教师一定先要求学生把作文写得平易明白,然后再求变化多端。况且,小学生作文首先是要把培养表达习惯、表达清楚作为第一要义,不要迷信什么“文似看山不喜平”那样的话,因为那是在有一定写作基础后的要求,并不适合小学生,切不可拔苗助长。
(佳木斯市松北小学 徐 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