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农业支持政策发布农产品展望信息
——2015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
2015-07-08顾红华
本刊记者 彭 华 顾红华
专题报道SpecialReport
解读农业支持政策发布农产品展望信息
——2015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
本刊记者 彭 华 顾红华
2015年4月20—2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的2015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发布了《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2024)》,对18个品种未来10年的生产、消费、价格、贸易走势进行了展望,并对中国农业支持政策、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源环境、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大数据、农产品贸易6大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本刊记者对有关农业支持政策和部分与畜牧业相关的农产品展望信息进行了摘录,现刊发如下,以飨读者。
对农业实行支持与保护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是目前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我国的农业支持政策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针对整个农业部门的综合服务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粮食安全储备、产粮产油大县奖励和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另一种是针对生产者的补贴,这种补贴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价格支持,通过政府的定价机制,由消费者来负担,属于黄箱补贴,如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措施等;二是直接补贴,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补贴农业,这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农产品生产即种植的面积、产量、销售量挂钩,也就是种得多补得多、种得少补得少、不种不补,主要包括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另一种是不挂钩的补贴,直接补给农民,种多种少不一定能反映出来,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
长期以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理念主导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在加强农业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初步形成了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作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农业政策保护体系,但是在新常态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农业现代化政策要发挥更好的作用,无论从地位来说还是效率来讲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论坛期间,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就国内、国际的农业支持政策进行了深刻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