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影院的平衡术

2015-07-08陈振华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影展艺术

陈振华

卢米埃影城放映厅

2015年6月6日,上午11点,烈日炎炎。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小院里,早早就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等待当天下午1点开映的《美国往事》放票。

这部票价为120元的经典电影,共卖出了600张票,单场放映票房就达72000元。即便除去版权费、设备运转费、人工费等成本支出,收益仍然可观。

“这部长达4个多小时的经典艺术影片,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时就一票难求,这次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影需求,特地加映的。”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愿意买票进电影院看艺术电影的观众并不在少数。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上,共展映了《爆裂鼓手》《少年时代》《利维坦》等影片391部,放映1275场,观影人次超30万,票房则高达约1800万元。

每当北京国际电影节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重映《教父》《2001:太空漫游》等经典艺术电影时,观众总会在短时间内把票一抢而空,甚至还有观众在影厅最后一排站着看完影片。

这看上去有巨大的空间。然而,中国却至今没有专业艺术院线去满足这个庞大的市场需求。目前能看到的,只有一些零星的尝试。

在北京,有公益性质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从1996年开始放映艺术电影,还有商业化运作的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卢米埃影城等少数几家商业影院,常年放映艺术电影;在上海,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联合四条院线、十家影院定期放映艺术影片;而在全国的二三线城市,种类繁多的各种艺术影展也不时举行。

然而,一家影院要想纯粹靠艺术电影存活,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可能性微乎其微。艺术影院除了片源稀缺,还面临着商业片夹击、不成熟市场的考验以及匮乏的支持政策。

从电影资料馆开始

1996年,位于北京小西天的中国电影资料馆(以下简称“资料馆”)影厅正式对普通公众开放,主要公映艺术电影。

自媒体“人间电影指南”创始人、《大众电影》副主编徐元从2000年开始混迹资料馆。他告诉本刊记者,早年资料馆每周四放映两部馆藏片,票价不高,但观众始终不多。“除了少数片,基本上座率就一半,甚至更少。而那时候的排片也并非全是艺术电影,通常是一部好莱坞热门片与一部外国文艺片组合。”

到了2007年,这样的艺术电影放映模式形成常态,资料馆两个影厅每天放映2场,积累了不少粉丝。2014年,位于百子湾的北京电影资料库也对公众部分开放。

沙丹介绍说,目前资料馆每周有15部左右的放映量。然而,这样的常态放映并没有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作为电影“国库”,资料馆的片源的确令人艳羡,但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修复、研究和保存电影档案,而并非展映。

201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卢米埃影城举办巴西影展,经典影片《上帝之城》导演和制片人参加座谈

更重要的是,这种常态放映赚不了钱。“不是每部片都像《美国往事》那样卖座,大部分电影票房都不会很好。低至10元、20元的票价,再算上各种成本,一半以上的电影放映都是亏本的。”沙丹说。

近年来,随着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火爆,电影资料馆逐渐为人熟知。在201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资料馆14天内承担了58场放映,共2.7万人次观影。

《美国往事》一票难求,资料馆还加映了两场,不出两个小时,600张电影票售罄。

拉长影片排期

与中国电影资料馆公益性质定位不同,北京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以下简称“百老汇”)和卢米埃影城(以下简称“卢米埃”)则依循商业规则行事。面对经营上的压力,这两家影院只能把艺术片和商业片的排片量比例做到1:10。

“要先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再想情怀和意义。”百老汇节目与宣传推广经理杨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目前,百老汇放映的国产艺术片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属于拿到“龙标”、没有明星、没有大规模宣传发行成本的新的国产艺术片。这样的影片排片较为松散,但周期也长,持续两个月或者更长;

第二种是经典老片,比如《霸王别姬》等,主要以回顾展的形式展映;

第三种则是一些“半老不新”的国产片,例如《万箭穿心》这样口碑好的影片。

实际上,放映艺术电影并非铁定亏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院线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100个座位的影厅放映一场2D艺术电影的成本大约800元,分账、交税等费用约占票房收入的一半,如果卖40元一张票,只需来40位观众,也即四成上座率,影院就能收回成本。

“我们的票价不可能低到资料馆的水平,并且绝大部分院线把艺术片排在冷门时间,上座率肯定低,院线经理就会排更冷门的时间段或者直接下片,这就形成恶性循环。”该负责人说。

杨洋也观察到,艺术片不可能像“爆米花”电影在短短几日就票房破亿,其盈利往往需要一个口碑发酵,走的是长尾市场的路子,“所以会拉长放映周期”。

卢米埃也是这么做的。“像《推拿》,我们持续放了一个多月后,还有近一半的上座率。”其市场主管高远致告诉本刊记者。

在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卢米埃影城拿出一半影厅,在黄金时段放了38个场次电影,票房也很好。

但即使有这样成功的尝试,影院的整体盈利还是要靠商业大片拉动。

影展的片源难题

从资料馆开始,到百老汇和卢米埃,再到上海艺术电影联盟,艺术影展形成了一种更为集中和稳定的运营模式。

2013年6月,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组建了上海艺术电影联盟(以下简称“艺联”)。

“现在共有10块银幕,1000个座位,每天固定在中午12点和晚上8点这样的黄金时段放映,每个影片持续放映约2周。”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秘书长金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艺联还会趁新片上映之际策展,比如《黄金时代》上映时,就做了导演许鞍华作品的特别展映。

“但这样的策展无法形成规模,而且如果正上映的片子票房不好,还会影响其余片子。”金辉说。

2015年初,艺联决定固定在浦东和浦西的两个影城,每周五、周六的黄金时间举办影展放映。影评人徐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艺联已策划了三个影展,其中“库布里克展”最令人印象深刻,因为那是第一次做海外展。

目前中国仍有外国片进口配额限制,其中大部分配额都给了好莱坞大片,而海外展的影片都不属于进口配额,只能向相关机构单独报批。

“以往的政策是,影院无法报批外国电影,我们只能与大使馆合作,作为场地承办方来操作。这两年,影院可以作为主体申请报批了,但仍需要与大使馆合作,依然要受两国关系和政治气氛的影响。”杨洋说,正是因为没那么容易拿到配额之外的外国片源,没有优秀的影片,因此也无法长久地维系观众群。

艺联做海外展,要么向机构买版权,要么通过该国文化部门解决版权事宜。

“购买版权,费用每场2000美元左右,加上翻译费、人工费、宣传制作费等,共需3000美元,这个成本相当高;而通过与文化部门合作就便宜些,像我们与法国电影联盟合作做法国影展,放一场成本在1000美元。”金辉介绍说。

外国电影片源不便宜,国产片源问题也多。据金辉透露,因为中国没有二轮放映的机构,艺联不得不与版权方逐个敲定合作模式,一般版权方会要求35%的票房分账,耗时耗力又无法形成大的盈利。

“而且国产片的数字化保存工作做得也不好,现在新的优秀国产片源更少,支撑不起艺术院线。”金辉说。

猜你喜欢

影展艺术
纸的艺术
第二届澳门国际影展 甄子丹等人担任明星大使
“普通人的2016影像记忆”影展(长沙站)正式开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