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学研新型模式下的航海类专业学风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2015-07-08丘烨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卓越计划学风建设

丘烨

摘 要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产学研新型模式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在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奋斗的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优良学风则是卓越计划的重要保障。以上海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卓越班”为例,从思想引领、考评机制、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航海类专业学风建设。

关键词 航海类专业;学风建设;卓越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67-03

1 航海类专业“卓越班”基本现状

在以产学研新型模式培养人才的背景下,上海海事大学航海类两大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均入选“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每专业每届70人左右(两个班),开始推行“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培养制度。对口企业为中国海运集团。“卓越班”采用四年制本科“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三年在校学习,累计一年在企业实践和从事毕业实习。

2 产学研新型模式下加强航海类专业学风建设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运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支柱所在,而海运业的发展支柱则是海运人才。《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亦提出:“完善海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海运人才。”[1]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产学研新型模式,目的是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航海类专业“卓越班”中建立加强学风建设机制,为卓越人才的培养打造优良的学风环境,培养更多建设海洋强国所需的海运人才,是航运院校卓越计划班级的迫切任务。

3 如何加强航海类专业“卓越班”的学风建设

发挥准军事化管理优势,加强组织领导 准军事管理是航海类专业的特色之一,也是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利用好现有准军管管理机构的现实作用,协调各类教学和管理资源大力支持学风建设工作,促使“卓越班”内部形成优良学风环境,做到行动军事化、行为规范化、着装统一化、锻炼强制化,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纪律观念、强健身心及团队精神。同时,进一步完善准军事化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创建积极向上的学风,形成有海事特色的文化精神和海洋文化竞争力[2]。

设立班级学风建设小组,推进集体学风建设 以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工程专业“卓越班”为例,“卓越班”成立以班委会为中心的学风建设小组,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行为准则》,准则内涵盖了早晚出勤、上课纪律、寝室内务要求、考风考纪、日常学习兴趣小组等条例,由中队长、教官助理和各班委负责监督实施,实行量化管理,分数与综合测评成绩、评优评先、入党等挂钩。为提高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设立了英语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互相激励学习,并共同参与“英语口语角”活动,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该学风建设小组在每次考前均会开展考风考纪教育,在整个“卓越班”营造出“不想舞弊,不敢舞弊,不用舞弊”的良好风气,大学四年,班级考试违纪人次为0。

良好的学风铸就非凡的成就,经过学风建设小组的努力,该“卓越班”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96%,普通班仅有 90%;大学六级通过率为30%,普通班仅有24%。轮机工程专业共有学生289人,其中含“卓越班”学生72人,占比 25%;大学四年专业综合测评成绩前10名中,有4名是“卓越班”学生,占比40%;前100名中,有31名是“卓越班”学生,占比30%。由此可见,“卓越班”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学风建设,而学风建设小组则是这一切的保障所在。

探索适合“卓越班”的学风建设工作考评制度 要完成航海类专业“卓越班”的优良学风建设目标,必须要施行符合“卓越班”发展的学风建设工作考评制度,将其放在学生工作的首要位置。正因如此,要探索一套符合“卓越计划”发展目标、科学有效的考评制度,客观、合理地评定学风建设工作的成效。建立符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质量与数量相匹配、评价指数合理的学风建设考评制度,形成学校考评学院、学院考评“卓越班”、“卓越班”考评班级成员的多级考评制度。

建立以突出“卓越计划”为导向的学风建设考评制度,构建指标全面、操作性强、权重合理的考评标准,应包括学科竞赛成绩、智育成绩、金工实习成绩、航行实习成绩、就业率、四六级通过比例等重要指标,兼顾各指标的重要程度设置差异化的权重指数,使考评制度科学全面合理。同时要突出考评的引导作用,使其能为“卓越班”学风建设工作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加强思想引领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在培养航海类专业“卓越班”学生时务必要贯彻“德为先,品为本”的思想引领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建设海洋强国对海运人才的需求和海运人才的素质要求。

2)树立学风典范,开展榜样教育。大力宣传学风优良集体和个人的先进典型事迹,遴选学习榜样、励志榜样等进行事迹宣讲,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同时把消极不端的学风案例作为警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深入人心的榜样教育,创建以优良学风为荣、不良学风为耻的舆论氛围,激励师生自觉加强学风修养。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每周升旗仪式都会安排一名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升旗手,公开讲述优秀学生事迹,并在各宿舍社区宣传栏公开展示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历程和先进事迹,开展榜样教育,既鼓励了表现突出的学生,又给广大学生树立了模范。

重视卓越文化建设,建立专业学科竞赛机制

1)加强卓越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鼓励航海类专业“卓越班”学生参与如“挑战杯”“创新活动计划”等课外科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以科技、艺术、体育活动为载体,积极举办读书节、科技节和科技创新竞赛、创业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浓烈的学习氛围和追求卓越的良好品质,推动优良学风的养成。鼓励有资历的教师担任学生科技创新导师,全面指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等,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探索“卓越班”班集体文化建设。建设什么样的班集体文化,会直接影响到班集体学风建设的总体氛围,也即集体性学风,集体性学风亦会反作用于个体学风。对于航海类专业“卓越班”,构建班集体文化建设内涵,探索将班集体文化建设与准军事化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关键是使班集体的内在文化符合“卓越计划”精神要求,重点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针对航海类专业“卓越班”特色开展活动,创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班集体文化,同时营造班集体文化的温馨氛围,促使班集体学生自觉进行自我管理以及深化自我的主体意识。

3)建立专业学科竞赛机制,鼓励“卓越班”学生参与。建立面向“卓越班”的学科竞赛机制,让学生能够把课堂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在设计专业学科竞赛机制时要充分研究航海类专业“卓越班”的针对性,立足于学生创新水平和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大一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大二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大三阶段则要充分鼓励学生参与高水平层次竞赛;大四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开展专业知识和今后工作岗位要求相匹配的学科竞赛,以竞赛促就业。

加强校内实践和企业实习教育,拓宽学生专业知识视野 针对“卓越班”的培养要求,可在校内安排“卓越班”学生到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实习教学船等地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建立起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知和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同时,联系对口企业,在企业内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制造的流程和模式,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现场实践操作,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增进对未来工作环境的认知。

上海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卓越班”,在日常教学之余,还会安排去轮机模拟机舱、自动化机舱等地学习,加深对专业课程的了解。“卓越班”学生在大一结束的暑假便参加为期两周的“育锋轮”航行认知实习,与船舶和大海零距离接触,与船员同吃同住,故对船舶的直观了解程度和认知度均高于普通班学生。在商船学院组织的航海知识竞赛中,卓越班学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囊括一、二等奖。在大三第一学期初,“卓越班”赴扬州的中海工业(江苏)造船厂进行为期两周的船厂实习,实地了解船厂的生产组织和流程管理,对修造船工作有了深入了解,进一步巩固了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为今后增强就业择业能力打下牢固基础。

加强“卓越班”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风建设的推行者和管理者,教师自身的学风教风水平对学生的学风建设有着不可比拟的示范作用。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学要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目标,着力实施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教学内容与组织结构,努力打造精品课程,并引入工程现实案例教学,使课堂内容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增强学生上课求知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优良学风的建设。

在学风建设推进进程中,“卓越班”辅导员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把学风建设摆在日常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认真细致地抓好学风建设工作。把强化管理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辅导、各类活动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矛盾。同时要把思想工作落实到个体学生身上,特别要重视所谓“落后”学生的教育帮扶工作。针对航海类专业准军事管理的特殊性,要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生活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从早操、升旗、列队到晚自习、就寝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Z].[2014-8-15].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

32/n13095885/16125084.html.

[2]江小林.航海类专业学风建设机制探究[J].科教文汇,

2013(6):80.

[3]吴江,任建兴,等.基于培养模式改革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30-31.

猜你喜欢

卓越计划学风建设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依托“卓越计划”构建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卓越计划”的制冷压缩机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