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2015-07-08马春蕾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民办高校

马春蕾

摘 要 从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现阶段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特征、会计学专业师资结构分析与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四个方面,论述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关键词 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28-0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教学资源中的核心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实现民办高校办学质量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1]。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教育不同于工程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也应该区别于普通公办高校教育,应该是独具特色,并具有相当竞争力的适用型高等教育,主要面向各类型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培养适用型会计人才,即能将会计理论适合地运用到实践工作中,提供高品质的会计服务的专业人才。其培养目标是为各类单位及政府机关工作一线培养具备全面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高级适用型会计人才。急需一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充裕的专业知识以及过硬的科研能力,而且符合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需要的专业、稳定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

1 民办高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002年12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并于2003年9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说明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倡导、充分肯定与高度重视。其中明确提及的是大大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地位。在该部法律中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说明该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在岗位聘任、职业培训、晋升奖励、教龄与工龄的计算、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的地位与权利[2]。

2013年6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做出修正,该《修正》进一步明确了民办高校的办学原则、资质审查,专业设置、办学质量保证等相关问题的规定,为民办高校规划出发展方向。面对民办高校强劲的发展态势,保证教学质量,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民办高校的当务之急。建设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2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情况

我国民办高校的会计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一支可靠的、坚实的趋于合理的教师队伍,他们在学历、职称、教学经验等方面日趋成熟,在专业教学与科研中承担重要的责任。但是从特色的适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层次的教师需求来看,还存在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师结构年轻化 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大多建立时间不久,独立聘任培养的专业教师趋于年轻化。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也存在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缺乏更多的实践工作经历,学历高,专业修养高,但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教学,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适用型高等会计教育比普通本科会计教育更难把握,要求教师具备更扎实的实践基础,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课程。当前民办高校的学生知识基础普遍较低,知识系统完整性缺失的现象明显,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通俗完整地传授会计专业知识。

重视理论教学,疏于实务训练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情况。与此同时,一部分教师因为从来没有参与过会计实务工作,对具体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或会计事务所的会计工作缺乏一定认知,所以对组织会计工作也不能全面把握,致使教师在讲授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时候纸上谈兵、形而上学。对于会计学这种操作性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的知识会对实践教学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教师管理培训机制欠缺 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也值得关注,专业信息匮乏、封闭,专业知识长期不能及时补充与更新。如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2007年企业所得税法调整,会计业务核算、处理内容也要相应地调整。教师在教学中应先于教材调整教学内容。但实践中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出现滞后。

科研力量不足 会计学专业作为传统热门专业,近年来各高校会计学专业招生人数不断扩张,但师资力量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使得民办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当繁重。另外,由于民办高校的科研资源与教研资源相对有限,导致会计学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研工作相对落后,这也使增强专业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 民办高校现有会计学专业师资结构分析

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教师是培养适用型会计人才的实施者。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当中有这样一段陈述:“无论我们如何强调教学质量,即教师质量都不过分。”确实如此,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如果教师素质低下,更无法谈及高水平的教学质量[3]。当前,聘用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是我国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模式。一般存在下面两种模式。

一种模式是社会力量,如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等举办的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教育,主要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组织专职与兼职教师。学校自己的专职教师数量有限,力量薄弱,很难保障教学质量。

另一种模式是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育模式,高校内部自己的教师是主要的师资组成,不足的少数专职教师与一部分兼职教师从社会上招聘,有效实现普通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会计教育资源的共享。虽然这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师资队伍,但与建立真正的符合适用型高等会计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存在一定差距,最终导致民办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教育流于普通高校的教育形式,缺乏自己的特色。

基于以上分析,民办高校的领导应加强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民办高校的常远发展储备资源。

4 培养独具特色的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

为专职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 民办高校应鼓励学校会计学专业的专职教师参加专业教学培训、职业技能继续教育,这是一种低投入高回报的做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根据会计学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准则、规定的更新,设置继续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务内容。

1)更新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教育。2000年以来,国家财政部门先后颁布、修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这些制度、准则是具体会计工作的依据。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会根据全球经济活动的新动向、新情况不断修订相关国际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学专业教师,及时掌握国内会计准则与制度的更新,了解、掌握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是对其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任职的会计学专业教师进行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培训,夯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让教师紧跟行业的发展,以便将革新的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教学中,从而提高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水平。

2)着重普及金融知识与资本运作知识。在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中,会涉及有关财政与金融、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知识,也会有毕业生专门从事金融企业会计的情况,然而部分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教师并不熟悉这些方面的知识。因此,着重普及西方经济学及西方市场运行规律、资本运作理论以及市场经济导向的会计准则改革方向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拓展会计学专业教师的知识范畴,有力支撑课堂教学。

3)加强培训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随着会计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与广泛应用,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且相对成熟。另外,课件制作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丰富,使会计学专业教师掌握一些软件使用方法,开展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成为必然趋势。依据“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改革方针,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作为专业教师为满足教学要求,务必涉猎相关知识。

4)多途径开展培训教育。民办高校应开辟多种途径开展任职会计学专业教师的培训与继续教育,着重增加对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并且在培训时间安排方面给予教师充分的保证[4]。可以采用的方式灵活多样。

第一,定期组织会计学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学术领域交流会。邀请专家、具备较高学术水平的名师参加,针对会计学术与实务领域的问题,展开座谈或讲座,达到传播互通、收获共识的效果。

第二,组织会计学专业的业务培训。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出台,相关政府部门一般会开展宣传与讲座。民办高校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根据学院工作安排,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习,之后组织校内专业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便紧跟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更新的进度,进而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第三,通过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专业培训。当前民办高校的专任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量较重,很难接受一段时间的完整学习与培训。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业务水平,可以通过在线教学的方式,将会计领域的专家或名师的讲座视频共享在网络课堂上面,方便教师在线学习,快捷掌握专业领域的动态,完成专业知识的补充与更新。

第四,提倡教师参加科研任务、主持课题立项。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积累经验,努力成为既懂理论又明实践技能的实用型教师。

第五,建立稳定、密切的以企、事业单位或相关政府部门为基础的实习基地。制订计划,安排专业教师到实习单位会计科室挂职工作,给教师实习提供土壤和机会,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完善学院的会计实践教学[5]。

通过以上方式为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建立多途径培训教育,为培养特色适用型会计人才提供保障。

聘任企业会计人员进入课堂 在企业会计人员当中有一部分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水平,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有较强的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的人员。民办高校可以聘请这些会计从业人员兼任会计专业的教学工作,或者定期在高校开办专题讲座,这是民办高校会计教学工作的有益补充。这些来自企业会计工作一线的会计人员在实务方面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与训练,可以减少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的失误,最大限度缩短学生的实习期,帮助学生建立从事会计工作的信心。因此,聘任业务水平高、工作经历丰富的企业会计人员进入课堂,是解决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师资短缺的辅助措施,同时也为校内专职教师提供了可贵的学习机会。

给予民办高校教师与普通高校教师同等的社会地位 各级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应努力宣传,减少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的各种质疑与偏见,大力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与地位。把教学工作放在民办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采用科学的考核办法考评教师的工作水平与业绩,奖励教学工作成果突出与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5 结语

综合上述途径,民办高校应聘任专职的会计学专业教师,并采取多种渠道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兼职,从事会计工作,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会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聘任企业会计人员进入课堂,提高学生实务工作能力,以便尽快胜任工作。综合两种途径,建立一支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兼具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的专兼职结合的会计学专业教师队伍,提高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学飞,秦惠民.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M].1版.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95-100.

[2]胡弼成.高等教育学[M].1版.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110-102.

[3]肖雪莹,朱倩.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2(1).

[4]高洁.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5]曹恰.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11(5).

猜你喜欢

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民办高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会计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探讨
民办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中职学校如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