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竞争力的互补性与经济合作
2015-07-07徐坡岭
徐坡岭
摘要:企业异质性是相对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标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几乎不存在同一行业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情形,产业互补性特征明显。这就为中俄贸易和相互投资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人力资本是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人力资本存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是中国和俄罗斯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经济;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 7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5)02-0005-04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亚欧大陆两个最大的经济转型体,随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显著。中俄两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丰裕要素边际生产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并在特定时期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2008年以来,经济全球化出现新的变化,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美国正在通过推动TPP、TTIP来实施新的超级区域一体化战略,中俄两国存在被边缘化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须仔细梳理两国经济转型以来逐渐形成的对外贸易结构,分析由比较优势形成的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收益,研究新形势下两国经贸合作的机遇。
一、中俄外贸结构的企业异质性
无论是动态比较优势变迁还是出口产品结构升级,最终的主体都是企业。但是作为经济行为主体的企业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体现在生产率、企业规模、人力资本、资本密集度、所有权等因素上,生产率是其最主要的异质性特征,人力资本既是差异性的表现,也是异质性的根源。正是这些差异形成了相对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决定了一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生产率的角度来看,同一产业内部,各企业的生产率不同,进入国际市场要承担较高的出口沉没成本,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能出口。产业的开放,降低了出口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规模,高生产率企业选择出口,能够在差异化产品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企业降低成本,迫使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出口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低生产率企业退出释放的生产要素部分进入高生产率企业,部分可能流向新的产业,促使出现新的比较优势。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在中国和俄罗斯,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且大多处于垄断地位,尤其是俄罗斯尚缺乏参与市场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使得其他企业难以进入该产业,企业异质性无从发挥作用,动态比较优势升级被遏制。生产效率低下是国有企业天生的缺陷,由图l可知,2003年中国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在工业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为25%,实现利润仅占9%。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效率有所改进,但仍远低于私营企业。2012年中国私营工业企业以20%的资产实现了33%的利润,而国有工业企业则以13%的资产实现了6%的利润。
俄罗斯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提高其生产效率。俄罗斯占最大出口份额的能源资源产业基本由国家控制,使得生产率低的国有企业驱逐了生产率高的私营企业,导致整个产业生产率低下。转轨以来,俄罗斯始终以能源发展为核心,虽然多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但收效甚微。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抑制了工业的发展,且私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竞争力,无力进人国际市场。俄罗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促使企业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企业必须积累异于竞争对手的异质性优势,因此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培养异质性企业。
中国经过20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培育了大批的市场经济主体,它们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但中国企业的相对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成本优势,而非生产率优势。这种优势不可能长期保持,随着产业开放程度的提高,该产业的要素价格也将提高。在非国有企业垄断的行业,通常存在大量较小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技术水平相近,主要通过使用更为廉价的要素来降低成本,企业创新意愿不强。作为出口主体的企业技术水平低下,相对比较优势难以升级,出口产品结构势必低级化。
企业异质性的重心在于生产率的不同,而企业生产率的高低根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劳动力资源差距较大,但都存在人力资本存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企业家精神缺失。中国虽然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同时实现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有教育投资和在职培训两种渠道。中国在教育投资方面,虽然投资总量增长,但相对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只有高等学校的十分之一。在职培训方面,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尚未被大多数企业认识到。
俄罗斯人力资本短缺主要是由转轨以来人才流失严重造成的,1990-1998年共流失了100多万科技人才。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颁布了一系列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文件。《2020年前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长期构想》明确提出,“现代教育是创新发展的必要条件”。2002年俄罗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为24.8%,到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4%。虽然相对比重提高迅速,但由于基数较小,俄罗斯人力资本仍不足以支持其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二、中俄竞争力的互补性
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具有地缘优势和经济渊源,但经济发展的初始要素禀赋极为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行业竞争力。
从表l中可以看到,中国在纺织品、皮革和制鞋,电气和光学设备,其他工业和回收行业具有较强的显性比较优势。但是纺织品、皮革和制鞋以及其他工业和回收行业的动态比较优势小于1,表明中国在这两个行业的比较优势在弱化,而在电气和光学设备行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俄罗斯在木材、造纸、纸制品,化学和非金属矿产品,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方面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总体上看,1995年以来,俄罗斯在化学和非金属矿产品上的竞争力在增强,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行业的竞争力指数在减弱,在未另分类的机器和设备行业,原先的显性比较优势已经丧失。在纺织和运输设备行业,RCA指数不仅小于1,而且处于下降中,行业萎缩特征明显。食品和运输设备领域中国和俄罗斯都不具备竞争力,双边贸易很难在此行业发生。endprint
显性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基本上反映了由于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崛起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低技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逐渐丧失,技能水平较高的制造业的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俄罗斯在其资源类产品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制造业正变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在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去依靠关税保护的俄罗斯制造业将无力抵抗外来竞争产品的冲击,俄罗斯未来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
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看,中国和俄罗斯竞争力行业具有互补性,几乎不存在同一行业都具有显性比较优势的情形,产业互补性特征明显,这就为中俄之间的双边贸易、投资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俄罗斯加人世贸组织后关税降低,为中俄双边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产业间贸易将是中俄之间的主要贸易形式。产业内贸易最可能发生在未分类的机器和设备领域。尽管俄罗斯在该领域的显性比较优势已经丧失、中国的竞争力在提升,但大致相当的竞争力为中俄技术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
良好的地缘关系和经济上的互补性,为中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在中俄双方政府的推动下,近十年双方在经贸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但是与双方的地缘和政治关系仍不相匹配,扭转“政热经冷”的局面需要更多的合作。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后中俄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于2010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尽管中俄双边贸易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贸易结构仍然较低级化,两国的比较竞争力优势并没有得以充分发挥。
如图2、图3所示,以增加值核算的两国贸易仍以原料产品、初级加工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且产业内贸易占有比重主要集中在化学和非金属制品、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以及未分类的机器和设备上。2009年中国向俄出口的主要产品中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占12%,这类产品在俄向中国出口产品中占16%。采矿和采石业产品是俄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品种,占有20%的比重。两国的贸易合作主要体现在低技术领域,在高技术领域的贸易和合作极为欠缺,且贸易方式单一,主要是一般贸易辅以边境贸易。
改变对外出口结构,实现动态比较优势升级,是今后一段时间中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俄罗斯当前已经出台多种政策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经济,降低对能源资源部门的依赖,提高加工工业部门的增长速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入世贸组织或许是俄罗斯真正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契机。
中俄之间存在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互补性和要素互补性,尤其是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俄罗斯劳动力匮乏严重,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广阔合作空间。在双方技术水平都较高的行业进行研发合作,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在前沿技术领域的垄断。充分发挥各自竞争力优势,加强合作,对于中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对外贸易结构的升级都将起到重要作用。2011年6月,中俄在《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联合声明》中提出,“在2015年前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提升至2000亿美元”。2013年中俄贸易总额达到892.1亿美元。
随着俄罗斯加人世贸组织后关税水平降低,中俄经济贸易规模将加速发展,2015年的目标预计可以提前完成。2014年5月20日《中俄联合声明》的发布表明,除了传统的能源和机电产品等贸易领域,中俄将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彼此借力,两国未来多领域合作将被推向更高水平。
能源合作仍是中俄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尤其是在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中俄在石油、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将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与贸易、能源合作相比,中俄投资合作很薄弱。不仅金额小,投资项目档次也不高,一般都是在资源开发、建筑和轻纺等领域,缺乏高端产业、高科技产业方面的投资。随着俄罗斯投资环境的改善,未来中俄投资合作可能进入提质增量的快速发展阶段。
加强高科技领域合作是扩大中俄经济贸易合作的基础,应发挥各自的科技优势,扩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的互利合作。中国具有世界领先技术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激光、农作物杂交、反卫星武器、智能机器人等;除航空航天外,俄罗斯在生物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俄罗斯既可以利用技术互补性发展各自的弱势产业,也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增强研发合作,使双方的技术同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无论是优化中俄各自的对外贸易结构,实现比较优势升级,还是促进中俄经贸合作,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企业。企业异质性是相对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因此中俄改变当前困境的根本还是在于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不仅要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而且要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中国和俄罗斯实现创新型经济的前提条件。
注释:
(1)这里的出口都是以国内贸易增加值衡量的出口。
(2)这里的RCA是以增加值为基础得出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