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15-07-07沙一
沙一
摘要:幼儿园歌唱教学是幼儿走进音乐大门的第一步,也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的歌唱教学活动中仍出现幼儿对歌唱活动不感兴趣,歌声不悦耳等现象。本文以提升幼儿园歌唱教学质量为目的,对幼儿教师歌唱活动执教能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教学;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65-2
一、存在问题
1.对歌唱活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
目前的幼儿园音乐活动,大都以歌唱教学为主,但是广大教师对歌唱活动的价值认识还不到位。仅仅将歌唱活动的价值落脚在“教会唱这首歌”上,忽视了对幼儿音乐综合素养、音乐兴趣、歌唱技能的培养,更忽视了对幼儿歌曲作品审美感动的培养。
2.对教材的分析与挖掘不到位。
教师对歌曲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比较片面,只停留在对歌词表面的理解和歌曲最基本的音乐元素上。而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以及乐曲结构、风格特点、歌曲所创设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都存在着价值点,这些恰恰都是教师容易忽略的部分。而歌曲分析的不到位,也直接影响了对歌曲教学价值的挖掘,一旦幼儿学会了歌唱,之后就很少再提起这首歌。对歌曲所蕴含的进一步优化演唱、创新表演、游戏、节奏活动等方面的价值缺少思考。
3.目标制定比较片面。
教师在歌唱活动的目标制定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更多地关注认知,而忽视审美。即便在目标的制定上关注了两者,而在实施中却不由自主地向“唯智”倾斜,始终关注的是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理解了歌词,记住了歌词,唱会了歌曲。把教学重点都放在了理解和记忆歌词上,缺少年龄段幼儿针对性和技能学习系统性的思考。另外,有些教师对于歌曲的学习,往往用“学习演唱歌曲”一言而概之,诸如对歌曲风格和内在美的感受、节拍附点等音乐元素的学习、歌唱技能的培养等方面的目标思考较少。也较少考虑幼儿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情绪的宣泄,是否体验到了美与感动。
4.策略运用比较单一。
教师在歌唱活动组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的方法手段单一,惯用的环节是听范唱——学歌词——反复练唱——演唱。听范唱时,常常是听电脑或录音机里的儿童歌曲,这些歌曲范唱不仅速度快而且曲调高,歌词也含糊不清,根本不利于幼儿对歌曲建立初步的完整认识。学歌词时,教师会利用一些图谱,但很多时候是为了图谱而图谱。练唱时,教师既没有对“唱得好听”的坐姿、声音上进行要求,也没有巧妙的练唱方法,幼儿只是在站(坐)着唱、男(女)生唱或者是分小组唱等形式中练习,枯燥乏味。经过这样的学习,最后的演唱环节成为了活动的“鸡肋”,常常会出现幼儿失去了歌唱的兴趣,歌声稀疏的现象。教师形同“录音机”,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反复地带唱,歌唱活动教与学的乐趣便无从谈起。
5.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高。
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不高主要表现在:(1)歌曲的弹唱能力不高。为什么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更愿意使用多媒体里的范唱?因为教师自身在弹唱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连贯、调性不熟悉、左手伴奏过于简单等问题,可见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对所授歌曲的弹唱准备是非常不够的。(2)歌曲的演绎能力不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阐述中,反复提出让幼儿倾听和欣赏好听的声音,可见呈现给幼儿一个美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歌曲的新授环节,很多教师在范唱的过程中会出现走调的现象,歌声也缺少美感,这样的示范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是非常不利的。
二、改进策略
1.树立正确的歌唱活动教学价值观。
幼儿园音乐活动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歌唱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被师幼所共同拥有的艺术的生活世界,应该体现着艺术审美价值,让幼儿“学会唱好听的歌,学会好听地唱歌”,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综合音乐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指出:“我们要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参加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感受、体验和情感表达方式,积极地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和审美情趣,提供幼儿自主表达的音乐空间,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技能和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人。”所以,教师应该摒弃仅仅以“教会孩子学会歌曲”为着眼点的价值观,逐步形成以歌唱活动为媒介,培养幼儿综合音乐素养这一共识,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情感、经验、思考参与到歌唱教学活动之中,使歌唱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2.关注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选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好的教材像一个宝藏,既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左右逢源,又能为幼儿提供一个充分表现的舞台,使“教”与“学”都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所以,在选材时,除了考虑幼儿本身的实际情况之外,歌曲内容上可以考虑它的趣味性以及所反映的内容是否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小画家》、《小树叶》等。从歌曲风格可以考虑活泼、幽默、优美、雄健等多个种类,如《柳树姑娘》、《小海军》等。另外,我们还应注意旋律是否流畅、乐句是否明显、节奏是否简洁明快,这些都是优秀儿童歌曲所必须具备的元素。最后,还要认真分析歌曲在歌词理解、曲调学习、节奏等方面的重难点,同时,从整合理念出发,思考在节奏练习、创编、表演、游戏方面有没有可挖掘的余地,充分发挥歌唱活动的内涵价值,达到促进幼儿综合音乐能力发展的目的。如《我们一起握手》,歌曲极其简单,只有反复四句的“我们一起握手哈哈哈”,对于这样一首简单的歌曲,我们就可以从演唱、节奏训练、歌词创编、默唱这几方面来组织活动。使原本简单的歌唱活动变得有趣而生动又富有价值。
3.关注歌曲的旋律。
柏拉图说:“音乐的学习比其他学科是更为有力的一种手段,因为节奏和曲调会渗透到灵魂里去,并在那里深深扎根,使灵魂变得更美。”可见旋律的重要性。以成人学习歌曲的经验看,歌词的熟悉度在歌曲学习中并不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成人歌曲学唱往往是从某一段旋律开始的。当人们对某段歌曲旋律感兴趣之后,才会愿意去探究歌词到底唱了些什么,进而学唱,而一旦旋律熟悉了,歌曲很自然就会唱了。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学唱歌曲时,也应该关注歌曲中最重要的音乐元素——旋律,而不是只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熟记歌词上。因为诸如曲调、乐句、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包括歌词,都是通过旋律来承载的,所以说,旋律才是歌曲学习的重点,才是提升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点。
4.关注有效策略的运用。
反复练唱不是幼儿歌唱学习的好方法,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感受和表现。歌唱活动的策略运用主要还是应该基于两个点来思考:(1)歌曲的特点。包括歌曲的曲式特点和重难点。对于有情节的歌曲,可以用故事导入的策略,如《迷路的小花鸭》;对于具有表演特性的歌曲,可以用先演后唱的策略,如《吹泡泡》;对于富有趣味的歌曲,可以用游戏化的策略,通过玩游戏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如《猫捉老鼠》。(2)幼儿的特点。认真分析本班幼儿现有的音乐经验和能力,对教学策略的有效选择和运用至关重要。当幼儿对一些旋律比较复杂的乐句学习产生困难时,难点前置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策略,如《春天里来》,教师引导幼儿先学唱多个乐句的“啷里格啷”,通过拨浪鼓实物比拟、图谱介入、完整欣赏、词曲匹配等手段,让学习变得简单有效;当幼儿对一些内容比较多、歌词比较复杂的歌曲学习产生困难时,可以运用视觉符号辅助教学的策略,如《劳动最光荣》;当幼儿对一些风格迥异的歌曲学习产生困难时,可以运用对比听辨的策略,如《小海军》,这首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幼儿接触较少,如果另选一首优美的乐曲,引导幼儿听辨着学习,会更加有利于幼儿形成进行曲曲风的概念。
5.关注教师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是音乐教学必备的专业技能,为了提升歌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1)歌唱技能。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唱是组织好歌唱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以充满激情的范唱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帮助幼儿体验歌曲的特点、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富有个性地、创造性地理解和表现歌曲。(2)乐器演奏技能。儿童歌曲大多比较简单,歌曲的弹奏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技巧,能够让幼儿听清、听准旋律是关键。课前一定时间的弹唱准备可以保证歌唱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3)识读乐谱技能。课前对乐谱的准确识读,有利于分析歌曲节奏、旋律上的特点和重难点,以使教师更有效地选择适宜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