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2015-07-07徐永清
徐永清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酒店业有其特殊的行业性质,就业没有年龄限制,看重资历,高层次管理人才紧缺,有高星级酒店从业经历的人才备受青睐。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在教学改革中坚持终身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融人文教育于教学之中,注重学生团队精神、敬业乐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造就大批适应酒店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毕业生,是多数旅游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终身教育理念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社会所有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与培训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其与普通教育在形式和内容方面均有所不同。从形式上看,它包括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社区)教育等;其内容既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社会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理念主张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接受教育,在人们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它的主要特征是终身性、普遍性、主体性、灵活性、整体性和多元性。
二、我国当前高职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酒店业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行业,未来酒店管理人才发展的大趋势是人才的多样化、国际化。优秀酒店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横向综合知识技能。从我国酒店业的发展现状和旅游人才队伍现状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了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实习实训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与酒店企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高职酒店专业的教育仍然深受传统教育影响,还局限于学校教育、学历教育、一次性教育,没有真正实现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多年来,很多人一直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院校低人一等。教育观念的落后导致职业院校生源的匮乏,使高职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2.人才培养目标滞后
酒店管理主要包括星级酒店管理、高级餐厅管理、旅游商务管理、高尔夫球场管理、俱乐部和高档会所管理等。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很大,那些语言能力强、具备国际化视野、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人才备受欢迎。但从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多数院校仍然局限于酒店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真正重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全人格的培育以及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难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很难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文化的变化。
3.人文素养教育缺乏
酒店业处在服务业的最前沿,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从业人员的素质、文明程度直接反映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但近年来,许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着重视技能培养、忽视人文教育的现象,课程设置多侧重于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文学、艺术、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更缺少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社会情怀的培养,这导致培养的人才缺乏优良的职业素养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造成毕业生到酒店工作后的“流失率”居高不下。
三、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职酒店人才培养创新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必然需要大批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与企业发展相协调,及时提供最新的技术应用,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定位准确,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和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需要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
1.改变办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国际上的职业教育通常采取的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前苏联的“基地企业”、日本的“产学合作”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 以及澳大利亚的“TAFE”。这些办学模式都很好地体现了学校和企业在育人上的职能分工,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共享。而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主要有订单培养、股份制共建实训基地和集团化办学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事实上,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多数校企合作项目并未形成真正的良性互动的办学机制,能达到校企深度融合的则更少。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更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大胆改变办学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学校的实际,创新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健全实践性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终身教育理念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培养。目前,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虽然规模较大,但人才培养质量还需提升,必须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在还有不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安排课程不合理、忽视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学生个体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注重专业技能教学、兼顾基础学科教学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首先,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要精准。立足于培养具有酒店经营管理能力和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所带来的岗位技术和劳动力结构变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次,课程设置要合理。课程要贴近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贴近就业岗位群,注重基础理论教育与实践技术教育相结合,并把职业资格培训纳入课程体系构建。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时,要根据高星级酒店职业岗位群对专业人才的技能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并考虑理论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既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所必需的知识理论要求,又要突出旅游职业教育对技能需求的特点,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能力培养,要让学生真正了解当今世界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丰富实践经历,掌握不同岗位的服务技能和管理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满足酒店行业的多样化要求。
最后,要强化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理念,坚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原则,积极寻找机会就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3.重组课程内容,融人文教育于实践教学中
终身教育理念注重对人学习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现代高职教育必须打破传统课程分类,将课程重新进行整合,不能再简单地将课程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岗位技能训练,教学内容偏重于专业知识,以应用为目的、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量,而忽略了对学生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人文知识的教育和精神培养。这样的课程教学难以培养出知识全面、能力突出、人文素养高、转岗就业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难以满足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要。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要实现终身教育的功能,就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要突出课程内容的职业性,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使学生直接体验到未来的职业生活。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实践教育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辅导一体化,使学生不但具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具备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拥有高尚的人文情怀。这不仅可以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既区别于本科的研究型人才,又区别于中专的基层服务型人才,同时又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终身教育功能。
4.建立实践教师团队,强化实践教学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团队是加强实践教学、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保证。在实践教学上,学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一方面要邀请合作酒店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实训场所建设,让学生在校就能熟悉酒店的工作环境,完成岗前职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要注重建立实践教学教师团队,加强实践教学及其过程的管理。职业院校仅有一支数量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合作酒店选择一批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骨干充实学院的实践教师队伍,也可以聘请富有管理经验的外籍教师,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人员稳定、素质优良的国际化实践教学团队。学校要不断完善专职教师赴酒店工作、挂职锻炼制度,让实践教师经常深入合作酒店,与酒店中高层管理者进行交流,畅通信息,密切与行业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综合素质。学校还要在教学改革、教材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加强与酒店业的衔接,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当今的中国正在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随着国内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星级酒店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大批专业素养优良、专业技术过硬、职业提升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育适应旅游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使命,从终身教育的视角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将会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更有活力,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
(责编 张红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