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奶牛真胃移位发病调查与防治
2015-07-07李平赵兴旺陈志蓉
李平,赵兴旺,陈志蓉*
(1.兵团第八师一五二团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石河子832000;2.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五团兽医站;3.新疆农垦科学院)
石河子地区奶牛真胃移位发病调查与防治
李平1,赵兴旺2,陈志蓉3*
(1.兵团第八师一五二团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石河子832000;2.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五团兽医站;3.新疆农垦科学院)
2011—2014年,对石河子垦区11个规模化奶牛场的5 230头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进行真胃移位发病情况调查和统计,临床确诊真胃移位病牛217头,平均发病率4.15%(217/5 230)。调查发现,真胃移位主要发生在3~7岁的奶牛,发病率为78.34%,且产后发生高于产前,每年的1~5月和11~12月产犊高峰时段,也是本病发生的高峰期,母牛产后精料增加过多,真胃发生移位的风险加大。
奶牛;真胃移位;病因;调查;防治
奶牛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与网胃的左侧与左腹壁之间,引起消化机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的一种内科疾病。近年来,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真胃移位通常有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2种。左方变位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慢性消化机能紊乱,精神沉郁,体温、呼吸、脉搏正常,病牛消瘦,病程长;右方变位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急性消化机能紊乱,病牛腹围增大,前期精神兴奋,站卧不宁,后期精神沉郁,体温前期正常,后期体温降低,呼吸和脉搏正常,病程短,若治疗不及时,预后多不良。2011—2014年,我们对石河子垦区9个团场的荷斯坦黑白花奶牛真胃移位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1 调查时间、范围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范围
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对石河子一二一团、一三三团、一三四团、一四一团、一四三团、一四五团、一四八团、一四九团、一五二团9个团的11个规模奶牛场的5 230头荷斯坦黑白花奶牛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调查统计历年各奶牛场真胃移位资料和数据,结合现场诊断和治疗记录,做好数据统计。
1.3 诊断依据
真胃左方变位:病牛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反应迟钝,瘦弱,左手掌压挤病牛左肷窝,弹性较强并触摸不到瘤胃,左侧腹壁最后3个肋弓区与右侧相对部位明显隆起,但左侧腰旁窝下陷,听诊器并伴以手指弹叩,可清晰地听到钢管音,左侧腹部膨大处穿刺,穿刺液淡黄色或褐色,呈酸性反应。
真胃右方变位:发病奶牛食欲废绝,呼吸、脉搏加快,腹痛症状明显,右侧腹部膨大,自右髋结节延至右第8肋骨的胸腹廓听诊,有明显钢管音。右腹撞击有震水音,穿刺该区,有气体和液体排出。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1.4 统计方法
应用Excel 2003和SPSS1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情况
对石河子一二一团、一三三团、一三四团、一四一团、一四三团、一四五团、一四八团、一四九团、一五二团共9个团的11个奶牛场(分别用阿拉伯数字1、2、3…9、10、11表示)奶牛真胃移位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表1)。从表1可以看出,11个奶牛场都有不同程度的奶牛真胃移位病例的发生,发病率最高为5.19%,最低为2.01%,各奶牛场之间病例发生数差异不显著。
2.2 真胃移位与奶牛年龄之间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3~7岁奶牛真胃移位发病数量较多,共有发病牛170头,发病率为78.34%,这与目前公开报道的相关文献基本相同。
2.3 发病数量与胎次之间的关系
奶牛真胃移位病例按胎次进行统计(表3)。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产犊胎次的增加,奶牛真胃移位发病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一胎发病占发病牛总数的42.40%(92/217),一胎、二胎和三胎牛发病数占发病牛总数的93.09%(202/217),这与鲍士兵[1]、刘谢荣[2]等调查的结果相似。
表1 真胃移位发病情况统计
表2 真胃移位奶牛发病年龄统计头
表3 真胃移位奶牛胎次统计头
2.4 真胃移位与产犊时间的关系
表4 真胃移位奶牛产前、产后发病统计头
由表4中可以看出,真胃移位集中发生在产前15 d到产后的35 d之内,而产后1~35 d为皱胃移位发病的高峰期,为86.63%,随后真胃移位的发病率逐渐降低。原因为胎儿体重在怀孕后期增长迅速,腹腔较大的空间被迅速膨胀的子宫占据,皱胃的活动受到限制,加之此时的奶牛血浆钙水平较低,真胃弛缓和体积拉长,蠕动力降低,真胃产生大量气体并于内潴留,引起了真胃的膨胀和移位的概率大大增加[1,3-5]。
2.5 真胃移位与发病时间的关系
表5 真胃移位发病时间统计头
2011年6月至2014年11月,奶牛真胃移位发病数为217头。从表5可以看出,每年的1~5月的发病数量合计为129头,6~10月的发病数量合计为9头,11~12月的发病数合计为79头。每年的1~5月和11~12月是产犊高峰期,81%左右的怀孕母牛会在这个时间段生产,产后通常通过增加精料饲喂量以提高单位体积饲料能量,而奶牛真胃移位的发生多与饲喂精料过多有关[3,6],也因此导致了真胃移位的发生风险有所增加。
2.6 真胃移位与泌乳量的关系
表6 真胃移位奶牛泌乳量统计
由表6可以看出,随着产奶量的降低,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率也呈现减少的趋势,这与肖定汉[3]、徐造飞[7]、王艾晶[8]等报道相同。
3 小结与防治
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除犊牛以外,各年龄阶段的牛都有可能发生真胃移位,真胃移位主要发生在3~7岁的奶牛,发病率为78.34%,而产后奶牛发生真胃移位的情况高于产前的奶牛,且一胎和二胎发生真胃移位较其他胎次显著增加,每年的1~5月和11~12月是本病的发生高峰期,也是怀孕母牛产犊高峰时段,产后精料增加过多,真胃发生移位的风险加大。生产上可通过如下措施防治本病:(1)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配制日粮,切实保证奶牛日粮总干物质量,粗饲料的比重不低于40%,并保证粗饲料的长度和硬度,防止粉碎过细,保证优质干草的供给。严格控制易产酸、产气的优质精料(如酒糟、糖糟、粉渣)等的饲喂量。母牛干奶期到分娩,精料增加和日粮变换不宜过快,一般要有7~10 d的过渡期,不能因催奶而过度加料[7]。经常观察奶牛的采食和反刍状况,测量牛的体温、呼吸、脉搏等生理指标。(2)重视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严格控制围产期奶牛精饲料的喂量,精饲料喂量每日3~4 kg/头,青贮料每日10~15 kg/头,优质干草自由采食。同时,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保持圈舍干净卫生,有足够的运动场地,每日运动1.0~1.5 h,以增强机体体质。(3)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常用翻转法(仅限于牛真胃左侧移位):将奶牛四肢固定,使牛呈仰卧状态,稍停留几分钟,然后左右反复摇动,使瘤胃内容物向下沉,从而减轻移位部位的压力。真胃内的气体上升到腹底空隙处,使真胃向本侧复位。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简单、快捷(10 min左右),治愈率高(80%以上);缺点是疗效不确定,易复发。真胃复位后,要控制高蛋白饲料喂量,不宜增加运动,以免再度移位。手术疗法:根据移位位置,在左肷部前或右肷部前作切口,打开腹腔后,移位的真胃就暴露于切口内。若真胃积气、积液过多,需先放气、排液,以减轻真胃内压力,便于整复。探查真胃的扭转方向,作与扭转方向相反方向的整复,为防止整复的真胃再度移位,将真胃或网膜固定在腹壁上。手术疗法适用于病后的任何时期,由于将真胃固定,疗效确实。术后7 d内,使用抗生素和氢化考地松控制炎症的发展,纠正脱水和代谢性碱中毒,使用兴奋胃肠蠕动的药物以恢复胃肠蠕动,可适当使用缓泻剂,以清除胃肠内滞留的腐败内容物。
[1]鲍士兵.奶牛皱胃变位相关调查及手术治疗结果统计分析[J].中国奶牛,2007(12):37-38.
[2]刘谢荣,沈留红.奶牛真胃移位继发贫血的治疗[J].安徽农业科技,2007,35(8):2300,2398.
[3]肖定汉.奶牛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4]魏志杰.奶牛真胃移位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6,25(1):65-66.
[5]何春,唐斌.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的体会[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11):41.
[6]张学宽.延庆县奶牛真胃移位发病原因调查与防治对策[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7]徐造飞,周志满.奶牛真胃移位的手术整复疗法[J].北方牧业,2006(5):38-40.
[8]王艾晶,杨龙峰.浅谈延庆县奶牛饲养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8):57-58.
2015—08—02
*通讯作者:陈志蓉(1968-),女,副研究员,专业领域动物疫病防治。E-mail:czr83200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