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一体化基层预报服务工作初探
2015-07-07黄阿丽
黄阿丽
(福海县气象局,新疆阿勒泰836400)
业务一体化基层预报服务工作初探
黄阿丽
(福海县气象局,新疆阿勒泰836400)
基层实现业务一体化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服务,如何做好基层预报服务工作,本文提出了预报服务要以区域自动气象站为支撑,坚持实际需求为主、气象标准为辅的观点,使服务更加贴近服务需求,通过深入了解服务需求方能满足多元化的预报服务。
福海县;气象;预报服务;需求
福海县县域面积3.24万km2,有享誉全疆的冷水鱼,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近年来打瓜、食葵、玉米等各类经济作物大面积种植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也使得农业种植投入逐年增加。大风、干旱、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渔业、农业、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13年起全疆各县局业务工作逐步向一体化推进,预报也向地州局集约,各县局的业务工作重点转移到了预报服务上来,这就对县局的预报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开展针对性强、结合本地实际需求、精细化的预报服务工作成了工作的重点。下面笔者就近年来福海县气象局气象服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展开探讨。
1 预报服务需深入了解多元需求实际
预报服务人员不仅要具备天气预报的能力,对天气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同时要了解当地的气候背景和当地需求实际,有针对的开展气象服务[1]。如福海春季服务的重点为大风,因为福海春季大风迅猛且持续时间长,破坏力极强,对春播和渔业影响极大;而夏季的服务重点则主要是短时强对流天气可能带来的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秋季服务重点则是秋收需求;冬季则是寒潮天气的服务。了解了这些就够了吗?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服务需求是多元的。
2014年5月30~31日福海县出现系统性天气,30日风力5级左右,风的主力主要出现在30日夜间至31日,为7级。福海县气象局28日发布重要天气过程服务,29日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预报的准确度和时效性达到了服务需求。但渔业却造受了较大损失,500套泊网损坏,经济损失200万元。渔民在接到预报后若提前收网是不会造成损失的,可为什么此次天气损失如此之大呢。后经与渔业老板沟通,因预警中提出大风的时效是30日夜间至31日。所以想等30日白天12时收完鱼后收网。虽然30日白天5级风力不会造成泊网损坏,但海浪很高,很危险,没法收网。此次沟通让我们更加了解渔业实际和需求,这种天气情况对渔业就应该开展精细化预报,可发布渔业专题预报服务对30~31日的天气做更加细致的服务:30日夜间至31日风力湖区风力8级,湖区停止海上渔业捕捞作业;30日风力5级,湖区6级,风力条件无法作业和收回泊网,请提前收回。
在做秋收气象服务时,福海县气象服务人员在打瓜收割晾晒期间会更加用心的去服务,因为如果收获晾晒的打瓜遭雨淋,价格每公斤将下跌几元。2014年度打瓜、小麦收获季节,福海县气象局服务人员进一步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沟通了解到,在晴朗微风的日子里晾晒出的打瓜色泽更艳丽,价格也更好。如遇阴天2~3 d去晾晒,打瓜的色泽也会使价格受影响,即农民们说的“一个太阳晾晒出来的和两个太阳晾晒出来的打瓜”。因此,通过这样的了解,在打瓜的收获期就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去服务,如可制作打瓜秋收适宜期预报服务,晴天为“非常适宜”,多云天气“较适宜”,雨天“不适宜”。
2 预报服务要以区域自动气象站为支撑
目前,福海渔业捕捞区的区域自动气象站为2要素站,无风力、风向要素。经常会出现县域其它区域的风力为4~5级,但海区老板却说海区风力很大,无法作业的情况。但苦于没有区域自动站的资料,因此我们无法核实、无法对比,也无法积累历史资料和经验。因此,要做好精细到各乡镇、各农业开发区、各捕鱼区的预报,需要自动气象站做支撑。
3 预报服务要以需求实际为主气象,标准为辅
2014年9月17日一次天气过后,经预测福海县区域部分地区地面最低温度将在0~-3℃,这达到了霜冻蓝色预警的标准,按气象标准是需要发出预警的,但考虑到轻霜冻对福县农业、设施农业不会造成影响,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此次天气过程未发出霜冻预警。
福海县区域内大风天气多,2014年度大风预警信号发布了43期,经预警检验也是对的,达到了气象发布大风预警的标准。但这么多次的大风天气真正造成损失的有几次呢?本年度报上来的大风灾情也仅有5次。43次预警,每一次的发布对农民、渔民、牧民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实际都是有压力的,都要做些准备或采取些措施,一些短时大风天气并未造成任何损失,只因达到了气象标准而去发,服务效果并不出彩。如已进入冬季,个别站出现的短时大风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也就可以不发布预警。因此,每场天气来临时要考虑气候背景、服务需求以决定如何发布服务产品及如何去服务,而不是一味地以气象标准为依据。
4 预报服务要让服务用语更加贴近服务需求
目前,各县对公众发布的预报为24小时或48小时,预报结论基本为晴、多云、阴或有降水,风向为什么风力与几级。在福海降水是小概率事件,2014年1~10月份降水的预报评分仅40分,这样的预报对老百姓来说评价自然是不准的。预报员自己都清楚的知道,有时对外发布的多云或阴天不会有降水事件发生;有时多云或阴天却有可能产生降水事件;而有时对外发布的雨或雪有可能不会下;而有时对外发布的雨或雪80%会下;有时对外发布的6级风是短时阵风;有时对外发布6级风却是持续性大风。这些情况预报人员都很清楚,可为什么不能让公众也能清楚的知道呢?预报不准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不准让老百姓承担是要埋怨的。2012年9月为打瓜秋收的季节,9月17日降水概率为50%,作为预报员,我们知道这样的天气比较难报,但对外报的是阴,第2天产生了0.5 mm小量降水,遭到农民电话质问:“你们报的没雨,我把人都雇好了,又下雨了让我怎么干活?”。这不仅是预报准确率的问题,还和预报用语不能满足服务需求有关。如此,对外报个“阴”,再加上降水概率50%,服务效果是不是更好呢?大风的发布,持续性大风和短时大风也应该区分服务,因为持续性大风的破坏力是极强的,造成的损失也巨大,而短时大风影响力却较小,不能因为经常发大风预警造成公众“预警麻痹思想”,因疏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 小结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1)预报服务需深入了解需求实际,满足多元服务需求;(2)预报服务要以区域自动气象站为支撑;(3)预报服务要以需求实际为主,气象标准为辅;(4)预报服务要让服务用语更加贴近服务需求。
[1]戴云,费玉娟,林华.如何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J].中国科技博览,2014(47):26.
20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