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2015-07-07项雄
项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21-02
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当作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在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分值也是非常高的,我们荆门市每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主要分阅读和写作两大块。可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只就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育进行一下浅析。
一、直观情境
直观情境即教师通过创造性劳动,创设直观情境,把教学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东西,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
“直观情境”可以用“物象直观”来创设,“物象直观”就是运用实际事物的模拟形象来进行,包括图片、图表、模型等。如教读《中国石拱桥》-文,可以用两张硬纸板做成一个平面,一个拱形,用这两个简易模型来代替平面桥和拱形桥。上课时把这两个模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说说哪座桥漂亮,学生自然会回答“拱形桥漂亮”。教师再问:“如果一座这样的拱形桥架在碧波之上,他像一条什么?”学生回答“像一条彩虹”。然后再把一个重物分别放在两座桥上,看哪种桥能承受更多重量。学生会清晰地看出拱桥的承受能力要比平面桥强。从而,总结出课文中描写拱桥的两个基本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这样用模型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直观情境”在教学中也可用“语言直观”来表现,“语言直观”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声调、节奏、情感等多种因素,绘声绘色,勾画、描绘课文情境,启迪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神游”于情境之中,增加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比如在讲到重点、难点的内容时,声音要有力度,必要时还应重复讲;而在讲到快乐的地方时,就应自然地流露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时,情绪就应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时,声音要变得缓慢而深沉。如教读《海燕》这样的阅读课文,教师如能用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语调来朗读、分析这边课文,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高尔基的爱国激情,将十分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运用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渲染情境也是在运用“语言直观”时所应注重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本身就极富感染力。这就为教师用语言创设美的教学情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智力背景。教师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解答条件,或作知识铺垫,或启发学生根据已知去开拓未知,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指导学生向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开拓,实现学习迁移。
2.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才会去思考、去理解。《木兰诗》中的木兰诗如何替父出征的?如果单从课文字面去理解则较单调,可以让学生依据课文展开丰富想象来写一段“木兰替父从军”的白话故事,然后在课堂上朗读,讨论一下谁写得好,谁的想象丰富。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有关内容。
三、想象情境
想象是人类的最杰出的本领。如果没有想象,人类哪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创设想象情境呢?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叶圣陶先生以这两句诗为例,“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看到的只是10个文字呀。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10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四样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炊烟孤零零地笔直上升,没有一丝风,当然也没有风声。旷远的沙漠,给人以荒凉静寂的境界。在“长河”的背后,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下沉,同样传达出旷远荒凉的印象。只有“驱遣”我们的想象,学习才会有收获。”他又说:“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着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副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想象还能增添我们的读书乐趣和兴味,真是其乐无穷!
从创设想象情境来看,主要是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围绕大纲要求,找到引起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从而驱遣学生的想象。其主要做法是: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也就是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了启发学生想象,常常推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写,通过扩写、插叙、补叙等扩展学生的创造想象。此举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在体会原文所设置的情境中展开想象,从而变不具体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让形象更具体,色彩更鲜明。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一文中,赫尔墨斯笑着问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看到自己的雕像,心想自己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自己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要求学生刻画出赫尔墨斯得知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时的尴尬神情。由于受到原材料中“笑着问”和“爱慕虚荣”的启示,学生们大都能够想象出赫尔墨斯的神情。有学生写道:只听赫尔墨斯“啊”了一声,便目瞪口呆,刚才还在骄傲地笑,现在他的脸却比哭还能看,脖子和耳根全红了,活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充分引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使学生大胆的想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