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教育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2015-07-07徐超云

关键词: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徐超云

【摘要】 研究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心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就教育心理学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教育心理 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 G6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3-006-01

0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作用所完成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按照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期正处在14岁至18岁的青春期,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身心急剧发展、情感丰富强烈、情绪波动大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期,所以任课教师需对他们倍加关注。据有关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是和蔼可亲、具有民主作风的教师;学生最讨厌甚至内心怨恨的则是那些专制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教学中发扬民主作风,促进师生双方互相信任,建立起一种友谊关系,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关系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另外,确立积极的教师期待。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不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表现在师生关系上,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更有活力,求知欲更强。相反,受到教师低期待的学生,则不能够充分发挥所具备的潜力。在各科教学中,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让他们都能感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使学生感到教师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这个集体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使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这样自然会使师生关系更为密切、融洽、和谐和默契。

二、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一般采用所谓的指导式教学策略,即教师按教学要求事先制定好教学程序,学生在教师的系统讲授和直接指导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是主动的,学生则是被动的,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之大中专院校的授课特点,每节课的授课内容量很大,学生很少有发言、提问、讨论的时间与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一种被动的学习心理。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能自控的不良心理反应,如:想学学不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记忆困难、缺乏学习的兴趣、情绪低落等等。由此导致恐学、厌学以及焦虑的心理加剧;而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已有或长或短的工作经历及实践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背景,同时也有一种深入了解专业及专业研究与发展方向的渴望,若仍采用指导式教学策略,则教学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感情。

针对以上问题,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须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上有所更新或创新。笔者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启发式教学,主要采用了教与学中心理位置的互换方法。例如,在每次开课之前,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都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我是学生,这门课是干什么的,要讲些什么内容,学这门课将来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因而在上课中,以介绍思想方法、主题思路为主,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比较有关学习材料,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得概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自顾自地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并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

三、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发现,大多数学生智力水平差别不大,学习效果却千差万别,甚至有些大家眼中的“聪明者”的学习成绩反而不及“愚笨者”。其实,这种现象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情感、兴趣、动机、意志和性格等有着直接的关系。个性品质的差异明显影响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水平同步协调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需要的教育。实践证明,所学知识的具体目的、意义及价值越明确,越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密不可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当学生认为学习材料有价值,值得去学,并对材料持赞同观点时,就会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热情、主动、认真勤奋以及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容易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对这种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热心接触、观察这些事物,积极从事该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规律性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对比研究了兴趣与智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发现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勤奋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自觉地学习,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科技英语教学
浅谈高校乒乓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