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行为 提升物理课堂内涵
2015-07-06史汉军
史汉军
摘 要:利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亲切自然的教态,规范、自然的动作,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让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提升物理课堂内涵。
关键词:语言;行为;优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4-0019-3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初中物理科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共63个认知、操作、探究、理解的知识点。修改后,许多知识点的要求都降低了,物理的课时量没减少,但学生的物理成绩与教学预期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有待提高。看到有些教师教学时很努力、很辛苦,而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成绩不理想,课堂效率不高,这与教师的教学行为密切相关。教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及时调整、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地对教学行为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最有效的提升,让物理课堂更有内涵。
1 语言的优化
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要啰嗦,特别是不要简单、机械性地重复。如,有次听一个老师讲课,他讲:密度,那个物质的密度,这个物质的密度这个问题……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不说字字珠玑,最少也要句句有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1]语言精炼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语言上,还要注意语气与语调,不要平淡,也不一定要追求流利。试想,如果请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用播新闻的语气与语调来给学生上课,效果会怎样呢?那至少是典型的“照本宣科”,时间长了定会令人昏昏欲睡,不得精要了。所以,讲课时要有适当的停顿,语调要有高有低,抑扬顿挫,该急的地方要急,该缓的地方要缓,不重要的一带而过。如,列举事例,就不能慢悠悠地,能让学生明白过来就行了;而剖析难点,就不妨多重复几句。
教师用词要准确,思路要清晰。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课堂语言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更不能为了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忘了科学性和教育性。如,生活中我们说把电视机打开、把风扇打开、把空调打开或把灯打开,大家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在物理课堂上,如果说把电路的开关打开,学生可能就不好准确把握意思了,“打开”到底是断开还是闭合呢?在电学电路实验中应使用“闭合开关”“断开开关”来描述。再如,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课后有关于火车站台上的安全线的问题,人到底是应站在安全线以内还是以外呢?这就要首先明确以内与以外的指向,不然,说站在安全线以内安全就麻烦了。
另外,还可适当使用幽默的语言、神情。一个笑话便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一个幽默的神情可让学生露出会心的微笑。在这种欢愉中,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知识得到良好的传递,学生能轻松愉快且高效地消化知识。
2 动作的优化
首先,实验动作要规范,掌握程序要正确。物理实验教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就近年来的中考试题来看,也经常有实验设计类的考查。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演示实验中要时刻注意自己动作的规范和操作的步骤。如,2013年广东省中考物理题在实验题的考查中就考查了实验探究步骤的问题。
图1是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
探究中,不重复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只填字母)……
本题中,就考查了做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时,是先测小桶重力,还是最后才测呢?答案是要先测出小桶的重力,这样才能减小误差,做到“不重复操作”。这里就体现了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考查。
A.测出桶和铁块排开水的重力F1 B.测出铁块的重力F2
C.测出铁块在水中的重力F3 D.测出空桶的重力F4
再如,该卷中的第17题:图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步骤a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步骤前的字母)
本题的第一问: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然后做什么?有些老师初看到这道题都不一定能给出答案!如果平时要求规范操作,自然就知道是:用笔在纸上沿玻璃板放的位置画一条直线。如果平时实验时没有这样要求,自然就不会回答。
所以,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观察类似的实验动作要领,注意这些细节,用正确、规范的操作影响学生、要求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其次,教师课堂上的动作要自然、大方。有一个老师在讲课时总喜欢在讲台上走来走去,加上头也在不停地晃来晃去,学生私底下称他为“晃晃老师”,很多时候学生不是在认真听课,而是数他这节课晃了多少次。还有个老师写板书时,每写完一个字,就习惯性地用粉笔在黑板上“咚”地用力点一下。只要他在黑板上写字,就不停地有“咚”“咚”“咚”的声音。不留意还好,如果意识到他这点,就麻烦了,此时根本就无心学习了。所以,物理老师不只是实验动作要规范,在讲台上的教学动作和行为也要有所规范。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多看自己课堂的录像,给自己的行为“挑刺”,看哪些行为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并坚决改正。
3 思维的优化
“随着经验知识的不断,加上已有的教学成绩和评价制度的指引,教师慢慢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教学思维模式……他们的专业成长速度明显放慢。”[2]教学思维的优化,应提升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作为物理教师,要有相当的机智,灵活、创新的思维,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3]物理课堂特别是实验课堂上,有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例如,实验不成功、现象不明显等。此时,如果教师能优化自己的思维,就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某次听课,一位老师讲《磁现象》,学习了磁铁南北指向的特性后,他拿出几个指南针,说明红色的那端是南极,它指向南方;蓝色的那端是北极,它指向北方。然后,他就将它们放在视频展示台上,显示磁针的南北指向性。结果,当那些小磁针静止时,指向南北时出现了问题:有一个指南针的红色那端指向了北方!这与他刚才讲解时说的指向刚好相反。学生看到这个不听话的“家伙”一下子哄笑开了,老师重新摆放它,而它静止时还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个“指北针”,不是指南针;有的同学说这是个“痴线”针……这位老师当时有些紧张了,红着脸,说:“噢,这个指南针坏了……”然后就默默地(下转第25页)(上接第20页)将这个不听话的家伙收了起来。指南针怎么会坏呢?它只不过是重新被磁场相反磁化了。此时,如果老师抓住这点进行解释,将自己的思维优化,巧妙处理这一不可多得的课堂生成。如,将后面的“磁化”调整到这里来讲,不是能使自己的课堂更有吸引力吗?巧妙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既体现了教师良好的课程意识——心中有课程,这是用教材教学的至高境界;又能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起来也显得顺理成章。
课堂上应有这样的思维:
①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随机生成的资源。课堂上生成的、哪怕是失误(败)的实验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资源,把这种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②捕捉思维的瞬间闪光,培养自己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的交流,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产生的,若不及时利用,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即使是失败或失误的实验,它也能给人以启发。
③思维紧随学生,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学,随时调整教学的手段和方式,紧紧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使自己的课堂达到最优化。
要让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语言、动作和思维等。教师教学行为得到优化,教师自身的机智和情感魅力得到发挥,就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效率,达到提升物理课堂内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牛文涛.汲取异地课改精髓,挑战物理优质课堂[EB/OL].http://www.gaopingedu.net/Article/jykg/kgdt/201109/2171.htm,2014-10-25.
[2]朱美健.物理教师如何突破专业发展瓶颈[J].物理教学探讨,2014,(4):1.
[3]陈寿参.遭遇意外时的教育智慧[N].中国教育报,2008-12-8(07).
(栏目编辑 刘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