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审计中查处案件线索的几种方法
2015-07-06李积盈何福强高剑
李积盈 何福强 高剑
顺藤摸瓜法
就是在接受群众举报或在查处举报线索时,不局限于查处举报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扩大查处范围、疑点,发现案件。例如,一封群众举报信反映地处秦岭腹地的一个村在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家投资73万元修建的出村道路,建好后被一场大雨冲毁,其中涉及到村干部分包工程的问题。另一个是反映该村干部弄虚作假,骗取“三改”资金2万元。
根据举报内容,审计人员首先全面收集了相关项目的资料,但从资料上看,工程的立项、承包、建设和验收都没有问题;“三改”资金的使用,村、镇的申报资料和县扶贫办、财政局的审核资料,包括工程验收的签名和资金发放的签名,都非常完备。
通过入村实地查看。发现该村道路修建的确存在问题,损毁严重,但村干部不承认承包工程的问题。在查看道路修建情况时,避开村镇干部,抓紧机会向群众询问了解实情。同时,邀请了桥梁、道路修建专家,实地测算工程建设成本,确认了资金投入与实际成本明显不成比例的事实。通过多方联系,找到当时合同施工方负责人,当面谈话了解情况,最后查清了该村支书从施工方手中分包工程,为个人不当谋利,造成项目失败和扶贫资金重大损失浪费,严重违纪的问题。
为了核实“三改”资金,审计人员拿着补贴资金发放表,深入签名群众家里,进行笔迹核对。经过核对,发现该村干部伪造群众签名、弄虚作假骗取“三改”资金。
常理推断法
在审计一个区的扶贫资金发放情况时,审计人员审阅“小额贷款贴息花名册”中“联系方式”一栏,注意到均为一个人或某几个人的电话,特别是有一个街办,45个贴息农户签字不同,但联系电话却是同一个号码。带着这个疑点,审计人员首先对扶贫办的贴息发放流程进行了深入了解。经过核查发现不少疑点:一是区上下发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计划时,作为政府文件,主送对象竟然是各贷款农户,未发放到相关街办。二是发放的过程,没有通过街办,农户贷款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提供等都是通过中介人完成的。三是通过银行发放的贴息,是按户名设立的定活两便存单,设定支取方式是凭存折,通兑方式为不通兑。四是发放存单时,中介人领取存单不用履行任何签字手续。
围绕这些疑点,审计人员对部分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许多农户反映“从来没有收到贴息”。通过笔迹核对和人员走访,发现只有个别人员为本人签名,他人代签的很多,大多被冒领,而且经办人发放存单数与领取人所领存单数不相符。在掌握了确凿事实、大量证据的基础上,审计人员找经办人和中介人谈了话,做了笔录。冒领、侵吞小额到户扶贫贷款贴息资金这一重大违纪问题得以顺利移交。
抽丝剥茧法
现在帐面上能直接查出案件线索的情况越来越少,有的情况错综复杂,得下细功夫、深功夫。例如,在查处一个村重复申报以工代赈项目的过程中,审计组查看了道路修建现场,发现该村修好数月的长约1000米的道路边沿已多处破损、路面断纹裂缝较多、路边杂草丛生,明显与新修道路特征不符。审计组组成了案件查处小组,专门查处这个事情。经过核查发现,自2010年以来,这个村从发改委、扶贫办、交通局、统筹办、财政局等单位,先后申请以工代赈、整村推进、一事一议、新农村建设等各种道路建设资金6个项目共计90多万元,可以说项目名目繁多、资金来源多元、支出渠道混乱,各种专项资金互相混杂,各个项目互相穿插,而且村上财务管理极为混乱,财务人员根本不懂财务,连基本的资金支出帐都没有,项目、资金和村上的账目混乱不堪。
针对此情况,审计组经过多方调查、反复核实、逐笔核对,理清资金渠道,核算道路建设成本,最后证实该村此次申报的以工代赈项目,早已向县交通局申报,是三年前就已建好的1.7公里“村村通”道路中的一部分。
这三个方法不是互相独立、互不相关的,在实际当中,往往是互相穿插、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全面掌握、灵活应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西安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