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中秋你不在
2015-07-06琴台
琴台
父母都喜欢唠叨孩子,可当子女不在身边时,取而代之的,却是满满的牵挂和思念。
2015中秋节,女儿不在家。这是18年来,她不在身边的第一个中秋节。
之前那些年,还压根体会不到在一起过节的幸福。甚至,偶尔还会因为她欢度中秋的情绪太高耽误了学习而起纷争。而这一次分离,终于让我明白,只要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早晨起来,心里就开始空落落的,干什么都没劲儿。百无聊赖,打开手机刷微信,看到两段视频,忽然有种说不出的难过。
第一段,在異地工作的女孩儿回家探亲,妈妈不在了,孤独度日的爸爸兴奋异常,连夜各种忙碌,做了一大桌子菜。贪睡的女儿因为清梦被剁肉声惊扰,一脸的不耐烦。
那样的不耐烦,好熟悉的样子啊——多年前,每到节假日,想要睡懒觉的我,不也曾因为父母一早起来热火朝天地准备过节食物动静太大,有过这么一副嘴脸么。那个时候特别不理解他们兴奋的举动,直到自己当了妈,终于明白了。父母之爱说丰厚也丰厚,说贫瘠亦贫瘠。丰厚到世间万物都可以是表情达意的媒介;贫瘠到真正想要表达时,千言万语也可浓缩在一蔬一饭中。
视频的后半部分,女孩儿和朋友们在外面疯玩了大半天,忽然想起还要赶车,一路急匆匆跑回家,推开门,客厅的餐桌上,是又一轮丰盛的美味佳肴。可她没时间吃了,推开塞过来的筷子,压根顾不得父亲眉宇间浓浓的失落和遗憾。
一番盛情被敷衍,父亲也没说什么,拉起行李送女儿去车站,恋恋不舍地挥手后,黯然离去。车上的女孩儿,看到父亲的背影,忽然有所触动。这时候,低头看到爸爸留下的书包,打开,里面是一个多格子的饭盒,每一格里,静静躺着的都是父亲专门为她做的而她又来不及吃的美食。
第二段视频,泪点更戳心。
电视台采访几个年轻人:“这个假期回家吗?”大家众口一词:“不回不回,有钱也不回。”之后是各种吐槽爹妈的奇葩。
编导让几个年轻人画出各自心目中的完美假期。有的要去日本富士山,有的想去中国台湾,还有的,想去随便一个什么地方吹吹风。
和谁一起?所有年轻人,给出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朋友或者恋人。
镜头一转,画面切到这些年轻人的父母。
“想不想孩子?”
“想,非常想,但是,不能因为想念就耽误孩子的工作。”“孩子身体不好,在外面漂着,总觉得不放心。”“孩子还很小,老怕她在外面受欺负。”“我总觉得愧对孩子,单亲家庭里让她长大……”“儿子在哪里,我就想在哪里,我想永远和他在一起。”
编导又要求这些父母:“画出你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假期。”
这些父母,有的画出一辆摩托车——“小时候经常载女儿去兜风,她还太小,只能趴在前面的座位上,现在还想再载她一次。”有的画一家茶餐厅——“儿子说吃不惯那边的茶,如果放假,想带他去香港的茶餐厅,我知道他最喜欢那里的虾饺和凤爪。”有的画的只是两个人——“我想和他,去一趟台湾。”……
所有父母的答案也几乎都一样:孩子,孩子,我们的孩子。
我突然想到,这个中秋节,当我为独在异乡求学的女儿牵肠挂肚时,我的父母是否也在惦记着他们人到中年的女儿呢。想到这里,放下手机,换上衣服,下楼发动汽车。车子抵达父母楼下的同时,女儿的电话来了:“过两天放假,马上就要考试了,你说我还要不要回家啊?”搁往常,望女成凤的我一定让她以学习为重,但此刻,我只想让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