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仁波切”崇拜症

2015-07-06

华声 2015年23期
关键词:苦行僧博里信众

仁波切,一个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名字,代表着某种审美、趣味以及格调,优雅地存在。

随着演员张铁林在网上公布的一段视频,“仁波切”再次被人知晓。在新浪微博里,你只要输入“仁波切”三个字,几十页的仁波切就笑意盈盈扑面而来。这些仁波切里,认证的动辄几百万粉丝,就算没有任何认证的,也有几万粉丝,标签都挂着“世间”、“永恒”、“彼岸”等美好的词汇。

在中国,活佛、法王、仁波切從未像现在这样流行过。即便明武宗曾迷恋密宗,《金瓶梅》中也曾出现过有关藏传佛教的段落,但影响毕竟有限。

在藏地,仁波切是一种很严肃的身份,一个仁波切修炼要几十年光阴,真正的苦行僧,就算货真价实的,如果不检点自己的言行,也会被信众抛弃。而在汉地的今天,人们甚至已无意去甄别真假仁波切,因为任何试图去思考此中利害的人都可能被认为是对佛的不敬。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仁波切是一种与心灵相关的市场需要,从藏地来到汉地那天起,就被赋予这层光芒。希望得到救赎的人们,寻找一个上师,把自己的心灵收割,然后交给对方,等待丰收的到来……

猜你喜欢

苦行僧博里信众
拜谒
博里农民画——老淮安的文化艺术名片
服务信众与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探微
挥霍
不该举手时别举手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WHO LIVES ON THE GIRL WEIBO住在微博里的女孩
翟惠玲:为广彩艺术甘做苦行僧
世界末日
我们需要老战式的“苦行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