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图书对外翻译出版的现状及其对策(上)
2015-07-06何明星
何明星
“语言是外围,翻译是手段,学术是核心”,这句话道出了中国学术图书对外翻译出版在中国话语权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事实上,只有中国学术图书“走出去”,才谈得上与西方学术界进行交流与对话,才能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国政界、学界、出版业界的高度共识。为此,国家做出了一系列相关部署,如2005年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2009年推出“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工程”(简称“CBI”),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持实施。为了进一步增大对学术图书的支持力度,2009年又推出经典中国出版工程,由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外事司独立主持实施。CBI、经典中国工程,均是国家对反映中国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变化,反映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成果,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具有文化积累价值的图书给予翻译资助的项目。2010年推出了“中华学术外译”计划,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主持实施,侧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成果,以及反映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学术著作,还有体现中国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给予翻译资助。
CBI自2005年开始至2014年已经实施了10年时间,经典中国工程自2009年开始至今已经实施了4年时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自2010年开始至今也已实施了3年时间。那么,这些学术翻译资助图书的传播范围到底有多大?对增强中华学术话语权建设起到了哪些推动作用?其中资助内容、学术专家、外译语种以及出版机构遴选等方面还需要哪些改进?笔者基于海外大型数据库,与海外学者共同进行了专题研究,从欧美学术界对中国研究的主要内容、范围、领域,中国本土学术图书翻译出版情况、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一、欧美学术界关于中国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欧美学术界关于中国研究的学术成果逐年递增,其数据量十分庞大。其中美国亚洲研究协会的亚洲研究文献目录数据库(简称“BAS”),收录的除汉语、日语、朝鲜语、俄语以外的西文语种的论文和学术图书目录,自1971年起至2013年底已接近90万条记录(不包含1991年之后出版的学术图书目录)。通过BAS数据库可以发现欧美学术界关于中国研究的基本内容、关注热点等情况。
图1 欧美关于中国研究的图书论文学科分类统计
(注:国中学科分类为美国国会分类法,时间为1971至2013年,根据亚洲研究文献数据库统计整理)
图1是依据BAS数据库,对1971年至2013年除汉语、日语、俄语、朝鲜语之外的语种在全世界发布的有关中国主题的学术论文、部分图书的内容检索记录分类。从中可以发现,超过4万条记录的分别是经济学主题44005条、历史与断代史主题43376条、政治与政府主题41177条,超过2万条的是人类学与社会学主题26009条,超过1万条以上的分别是国际关系主题17732条、宗教哲学主题17421条、文学主题16207条、艺术主题15143条、科学技术主题13480条、国际经济主题11738条。由于BAS采用的是美国国会分类法,一些内容分类相对较细,而且相互之间很难严格界定。将上述内容按照中国图书分类法归类之后,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欧美关于中国研究的学术成果内容分类
(注:根据BAS文献数据库整理)
欧美学术界发布的论文为108028份,学术图书80012份,其他载体65份。从图2可以看出,欧美学术界对于中国经济领域的研究,对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的研究论文数量分别是7.7万份和7.6万份,位列第一、第二位,已经超越了欧美学术界在传统上对中国历史、地理文化研究的5.9万份。可以说,欧美关于中国学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这些有关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领域之内。
图3 世界中国研究成果发表的语言统计
(注:1900年至2013年,根据美国亚洲研究文献数据库统计整理)
如图3所示,在论文的发表语言上,英语一枝独秀,用英语发布的研究成果为103067种。由于BAS的数据库主要以收录西文为主,因此英语数据显得特别突出。这个数据可以清晰地提醒相关部门,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以及葡萄牙语等的影响力远远不能与英语相比。这组数据为中华学术图书外译的语种选择、资助体裁提供了直接的数据依据。
二、欧美翻译出版中国学术图书的现状
除学术论文之外,还有与之规模相当的学术图书的出版情况。笔者依据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数据库检索发现,自1971年至2013年,有关中国主题的图书超过了13万种,比BAS的10万多份学术论文数量还多。可见中国研究已经成为欧美学术界的重中之重。这里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在13万多种中国主题研究的图书中,從中文直接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出版的数量,因为这部分数据能够反映中国学术界在欧美的影响现状。限于数据量过于庞大,笔者将时间缩短为2009年至2013年的五年时间,关注范围聚焦在欧美翻译出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图书数据。依据这样的限定条件,我们发现,近五年来世界翻译出版中国图书的数据大约在5000种左右。为了进一步发现这些翻译出版图书的现状,本文按照馆藏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名,以300家以上(约占OCLC成员馆数量的15%)为例,得出2009年至2013年近五年来影响最大的中国学术图书翻译出版前50名排行榜。具体如表1:
表1 欧美翻译出版中国学术图书的TOP50
排名 书名 出版社 收藏图书馆数量
1 华夏美学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1188
2 中国古代家庭哲学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1143
3 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 美国克诺夫出版社 1123
4 中国大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视角 肯塔基大学出版社 1056
5 传统与现代:人为主义的视界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1004
6 基督教在东北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研究 法兰克福彼得·朗出版社 901
7 牛津汉英大辞典 牛津大学出版社 896
8 中国的民主与法制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870
9 临济义玄语录新译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867
10 基督教神学——当代中国的文化运动 法兰克福彼得·朗出版社 867
11 中国走向法制30年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862
12 学与教: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香港大学出版社 861
13 政府改革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861
14 中国刻书:900—1400年间的知识生产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844
15 墓碑——大饥荒(1958—1962) 美国FSG出版社 844
16 哥伦比亚中国民歌和通俗文学选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810
17 跨国重重高山——一个藏族家庭的大迁徙 美国圣马汀出版社 764
18 林语堂双语文选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745
19 长于乱世:中国当代小说的苏童、余华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728
20 活态的宗教:萨满教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719
21 中国革命时期的语言、词汇和背后的故事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717
22 上帝是红色 美国哈伯柯林斯出版社 640
23 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628
24 崭新的中国:广告、媒体和商业文化 哈佛大学出版社 615
25 哥伦比亚中国话剧文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596
26 中国教育发展政策30年(1978—2008)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574
27 中国社会变迁30年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572
28 中国教育蓝皮书第三卷:深入推进教育公平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560
29 中国法制蓝皮书(第五卷)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551
30 简明中国文学史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539
31 沃尔玛在中国 美国 ILR 出版社(康奈尔大学出版社分支机构) 537
32 哥伦比亚中国通俗文学选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493
33 六四的挽歌 美国格罗夫出版社 463
34 艾未未的博客:书写,采访和笔记,2006年—2009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450
35 20世纪中国艺术史 意大利米兰Charta出版社 438
36 浮云:中国禅僧诗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422
37 我在獄中的生活: 中国的政治异见人士的回忆录 美国罗曼和利特尔菲尔德出版集团公司 401
38 儒学在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超越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393
39 一个中国人的一生 英国英雄自造出版公司 385
40 中国经济解密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 382
41 这一代:中国最受欢迎的文学新星和赛车手 美国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 360
42 中国新文化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358
43 民主是个好东西 美国布鲁斯金学会出版社 348
44 孟子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337
45 变化中的媒体,变化中的中国 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324
46 革命尽头:中国的现代性及其局限 英国沃索(Verso)出版社 334
47 评弹:1949年中国政治与戏剧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325
48 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 美国华盛顿:布鲁斯金学会出版社 324
49 宫廷创作:《文选》编撰和萧统(501-531)的时代 荷兰布睿尔出版社 323
50 古代思想:现代中国的力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310
表1中的50种图书,可以说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学术翻译图书,基本上体现了欧美翻译出版中国学术的基本面貌。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做如下三点分析:
第一,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以及法律制度的翻译出版是重点,这一点与通过BAS数据库10多万份学术论文的内容分类所得出的结论一致。从翻译出版的学术图书的内容上看,中国当代政治与法律主题图书27种,占上榜图书比例的54%,其次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主题图书11种,占比为2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主题内容10种,占比为20%,汉语教育2种,占比为4%,这部分最少。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欧美翻译出版中国学术图书的内容分类
通过表1的书目我们发现,这些关于当代中国主题的图书,有相当一部分是基于西方意识形态标准所选择翻译出版的图书,有些纯粹是围绕一些政治事件进行的炒作,以赚得所谓的“市场轰动”效应。如刘晓波的《六四的挽歌》、艾未未的《艾未未的博客:书写,采访和笔记,2006年—2009 年》,等等。还有的丝毫不顾历史事实,不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用主观臆想的文学创作方法翻译改写,以学术图书的面貌出现以赚取媒体关注,如张戎的《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这些杂乱的各种中国主题的图书,以亲历、见闻、历史等噱头进入欧美各大图书馆,严重影响了欧美人对真实中国社会发展的理解和认知,也损害了欧美中国学术研究的严肃性、科学性。
第二,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社是中国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等学术图书翻译出版的主力。在表1的出版社名单中,既有世界一流的大学、研究机构的所属出版社,如夏威夷大学出版社、肯塔基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香港大学出版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美国康奈尔大学出版社、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等,也有世界著名的跨国出版集团,如美国纽约万神殿图书公司、美国FSG出版社、美国格罗夫出版社、美国哈伯柯林斯出版社、美国西蒙和舒斯特出版社,特别是具有400年历史的荷兰布睿尔出版社一家就出版了18种,显示了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学术出版机构的影响力。
这些大学出版社采取的做法,其中一种是由欧美学者直接翻译中国学术图书后出版,面向全世界发行。由于这些大学出版社在西方学术界所具有的权威性、专业性,因此一些图书一经翻译出版,即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在表1中世界影響力最大的一本学术图书——李泽厚的《华夏美学》,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其译者本身也是一位哲学家。流畅的译笔,为该书增色不少,使该书被誉为“以儒学为主的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自冯友兰20世纪中叶的成果之后,在美学方面最主要的现代著述”。其收藏图书馆数量达到1188家,英语世界中最为权威的中国学研究刊物《东西方哲学》《中国季刊》等海外权威刊物都为此书发表了书评。这恐怕是新世纪以来翻译的中国学术图书在西方影响力最大的一本。
除纯粹的翻译出版之外,另外一个做法是欧美大学出版社近些年还大力出版中国学者的英文著作,特别是针对一些国际热点问题,邀请中国学者参与撰写,从而更为直接地传播中国声音。如肯塔基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中国大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视角》一书,就邀请了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就中国的国际关系战略问题进行阐述,涉及中美大国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与非洲关系、台湾问题等多个方面。该书收藏图书馆数量为1056家,影响力大大超过此前由中国大陆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同类图书。直接翻译与直接出版中国学者的英文著作,成为近些年欧美大学出版社翻译出版中国学术图书的两种主要做法。
第三,一些出自于中国政府翻译资助的图书开始发挥影响,在TOP50的排行榜中有5种上榜,占比为10%,政府翻译资助学术图书“走出去”的作用初步得到显现。这5种图书分别是排名第11位的《中国走向法制30年》(中华学术外译),收藏图书馆为862家;第26名的《中国教育发展政策30年(1978—2008)》(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收藏图书馆为574家;第27名的《中国社会变迁30年》(中华学术外译),收藏图书馆为572家;第28名的《中国教育蓝皮书第三卷:深入推进教育公平》(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收藏图书馆为560家;第29名的《中国法制蓝皮书(第五卷)》(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收藏图书馆为551家。这是中国学术图书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学术话语权建设迈出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