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科书数字化出版刍议

2015-07-06雷鸣柳紫郁

出版广角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科书知识点数字化

雷鸣 柳紫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逐步进入出版领域,教育出版的数字化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一、数字化教科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学教科书的数字化具有深刻的必要性。从教师层面而言,传统的纸质版教科书在编撰上以文字为主,辅以少量图片或者实例,因此在老师的教学上,表现手段较为单一,教师上课大多采用文字描述的方式为主,这样的表达方式较为抽象,尤其是对于地理、生物、物理等需要形象思维的科目,无法满足其教学要求。而数字化手段的加入,使得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借助于数字化设备,还原事物立体三维的效果以及完整的运动过程。除图片、数字音像以及动画对于教师上课的直接帮助外,网络的出现则给教师的授课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它不仅扩充了教师资料来源的途径,还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师生课外交流平台,为真正实现教师授课模式多样化的可能提供了基础。从学生层面而言,数字化教科书的出现大大扩充了原本纸质版教科书的篇幅,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展现出更广阔的知识,而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除了课堂上运用数字化教科书与教师一同学习新知识,电子书包等模式还将课堂延伸到课后,网络在线学习给予学生灵活、互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它在保证学生成功获得课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还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同模块的选择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与老师交流、与同学讨论、课后作业、在线练习及测试等多种需求。

中学教科书的数字化不仅具有必要性,还具有切实的可行性。第一,政策导向的引领。2012年11月,教育部全面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中央财政当年下达了财政资金30849万元,为东中部地区90%、西部地区95%共计62058个教学点配备了数字教育资源接收播放设备。第二,科技进步的支撑。中国移动已于 2009 年 5 月联合汉王科技、华为等 4 家国内电子阅读器生产厂商推出了 G3 电子书阅读器,而谷歌于2012年末发布的“Project Glass”具有网上冲浪、电话通信和读取文件等功能更是使得人们的用户体验更为丰富。第三,产业协作的加剧。传统出版单位之间合作加深,跨媒介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扩大,数字出版产业链得以延伸,传统新闻出版单位与技术商、平台商等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也不断加深。第四,学科发展的需求。随着教育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原有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纸质教科书所能承载的知识量也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求,因此各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更加海量的互联网数据库作为依托。

二、数字化教科书的现状

现有的数字化教科书形式多样,主要有纸质教科书数字化、只读式配套光盘、MPR教科书、网络教学平台、电子书包等。最早的数字教科书形式就是纸质教科书的数字化,指的就是简单地将纸质书籍进行扫描而成的数字版本,给原有的纸质教科书提供了一种能够在移动电子载体上阅读的方式。接着出现了与教科书内容相配套的存储有用教学资源的只读式配套光盘。MPR(Multimedia Print Reader)是多媒体印刷出版物的英文简称,也称为MPR复合数字出版物,它是以MPR关联码,把纸质印刷出版物、音像出版、电子出版和网络出版进行技术嫁接和内容关联整合,使之成为可使读者视听同步进行的一种全媒体数字出版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是数字化更为成熟的一种形式,指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的总称。一个完整的支持基于Web教学的支撑平台应该由三个系统组成: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电子书包是一种未来型的教育电子产品,大多体现为轻便型移动终端,它整合了数字阅读和上网通信两大主要应用功能。现有的数字化教科书仍然是以纸质教科书为主,数字教科书为辅,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在内容、平台以及人才三个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现阶段教科书数字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数字教科书内容研发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内容少,具体表现为数量上的不足;第二,网络上未经编辑的初级信息多而杂;第三,成本高,各载体的不兼容性使得内容产品无法跨载体共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当数字化的教科书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单纯的内容研发已无法满足数字化教学的需求,就需要进行平台的建设。这里的平台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作为数据库式的内容平台,储存海量的各学科知识信息;第二,测试平台,新的数字教科书加入在线测试功能,加强师生间的课外练习,将课堂的概念延伸;第三,作为第三方的交互平台,提供交流服务,可以进行独有的运营。

专业人才的缺失是数字化教科书出版行业将要面对的一大挑战。这里的专业人才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一定技术知识,能熟练操作相关软件编辑制作数字化教科书的编辑人才;第二种是具有一定教育经验,能够编辑制作数字内容的内容开发人才;第三种是针对于不同學科,具有专业型数字化内容制作的人才。

三、中学教科书数字化的突围

1.加强数字化教科书内容的开发

数字化教科书的内容开发可以从知识点的碎片化、数据库的集约化以及数字内容通用化三点入手进行。

(1)知识点读取碎片化。数字教科书内容出版的碎片化特征,指的是由于载体的可移动性和便携性,使得内容的读取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可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利用移动终端对任意知识点进行读取。在教科书的数字化出版中,内容开发可以运用碎片化的特点,将具体的知识点进行拆分,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的背景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科书的编辑中来。在碎片化的新型出版方式被广泛接受后,单一“书”的概念将被弱化,学生只需要了解具体的知识点,然后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点串联。这样更加利于读取,也因为串联模式的多样化,使学生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理解记忆模式。

(2)数据库整合集约化。数据的集约化指的是数字化教科书将伴随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而存在。互联网信息多而杂,在内容生产中需要对这些海量信息进行甄选,将有误的、重复的、过时的内容剔除。内容的甄选有赖于内容数据库的发展与完善。因为许多学科的碎片化特点,单个知识点经过整合,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排列,可以汇集成为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书”的概念被逐渐弱化,而“库”的概念被更广泛的认可并使用。以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为基础,经过数据库的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次甄选,学生最后使用的就是一套最合适自己且独一无二的“教科书”。数据库管理者删减错误、重复等信息,教师根据考纲选择上课所需内容,最后学生再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学习。这样对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选择,学生可以获得最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浏览不必要甚至有害的信息。

(3)数字内容通用化。数字内容通用化指的是需要开发同一数字制式标准的载体。优秀的数字化产品,往往是内容与技术的完美结合。数字化教科书除了要应对内容生产过程中的数量不足以及信息泛滥等问题,还需要将技术与内容结合进行编撰。现在内容开发商之间的各自为政、内容因为制式标准不同而不能跨载体使用,出版行业被分散的内容标准分割,大多数的内容开发者都在做着雷同的工作,出产雷同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是基础性的教科书数字化内容,导致一些非基础性的内容开发无人关注;同时,内容开发的人才被切割分散,内容开发行业无法做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这种寿命短暂需要不断修补的内容产品无疑不利于数字化教科书内容生产的良性发展。因此,开发统一数字制式标准载体,同样是现阶段应对数字化教科书发展窘境的一大需求,只有拥有了统一的制式标准,才能在内容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实现地域之间甚至是国家之间各学科知识的交流与共享,这种共享将会是一种学科发展的推进,将对整个数字教学内容的开发与使用以及整个教育数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都起到不可估量的正面推动作用。

2.进行数字化教科书平台的建设

(1)内容平台的建设。平台建设首先有赖于内容平台的搭建。数据库或者专业的网络平台的搭建可以为各学科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所有的信息编辑甄选,然后分类编辑,有序呈现,各知识点之间还可以进行关联。在中学教科书的数字化中级阶段,需要大力推进内容平台建设,提升资源的优化配置,帮助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构建完善的知识平台意味着不同地区使用不同载体的师生可以进行资源的互换及交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内容更加准确完善,编撰过程也比传统模式更加兼顾效率与节约。

(2)测试平台的建设。测试平台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况的重要工具。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主要依赖课堂提问(或者课堂练习)、家庭作业和考试,但是这三种反馈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课堂提问或者练习大多只能针对某一个或者几个学生来进行,虽然具有一定的实时性,但是代表性不足。而家庭作业虽然覆盖面广,每个学生都需要完成,但是在完成过程中如果遇上不会的题目无法直接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学生通过抄袭来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考试是一种较为客观有效的方式,但是频率较低,且知识点覆盖不全面。因为三种现有的反馈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测试平台的建设才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线作业的提交,教师可以在课堂提问或者家庭作业上直观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修改调整授课方案。这种测试平台类似将考试的形式融入日常的作业中,而在线提问、在线提交、与同学教师的实时交流等功能更有利于学生教师间的双向交流。

(3)內容传播平台的建设。除了内容平台和测试平台,更需要建立的是内容传播平台,它融合了内容生产、管理、营销和信息服务等功能。这些第三方平台具有专业化、信息服务化、内容与技术集成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为中学教科书的数字化也提供了方向。专业化指的是将受众需求定向化,并在专业领域不断深化以满足特定受众的需求。从数字教科书的发展来看,就是需要与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将技术与教育结合,这样才能做出真正适合于教学的产品。信息服务化则是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使数字出版行业与媒体产业、信息服务产业的联系日益加深。这里的信息服务不仅包含专业的信息服务,也包括教育服务。这种重视交互式体验的服务强调受众即学生的体验,更适合于学生的学习。

数字出版内容传播平台的建设对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专业的第三方平台的加入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传统的教育逐步向一种高层次的服务迈进,同时也为平台本身提供了盈利的可能。区别于国家或是公共保障,内容传播平台是以市场机制公平竞争的方式、依靠提供相关服务获取收益,这有利于行业的良性竞争,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服务。

3.优化教科书数字出版人才队伍

(1)编写人员的信息化。优化教科书数字出版人才队伍首先需要编写人员的信息化。2010年以来,为了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各地方和政府开始加大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数字化教科书的编写与纸质版教科书有很大不同,对编写人才的要求也需要冲破原有的识记模式。新的信息化内容、新的技术手段的采用,意味着编写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信息化专业素养,从编写的内容到具体的表达方式都需要跟随信息化发展的脚步。

(2)编辑人员的技术化。数字化的教科书的编撰模式与传统的纸质教科书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纸质版教科书的编写主要有编写、校对、排版、印刷等步骤,而数字版教科书的编撰则更为繁复。教育出版需要大量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人才。我国教育系统的人才培养周期长,流动性不高,特别是教育界和企业界之间的人才流动更是少之又少,直接导致教育研发人才的缺失,做出的产品难以满足教育的需求。教科书数字化的深化发展,要求教科书编辑人员掌握更多的技术,应对编辑过程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辑过程也更加专业。当作者没有能力将知识点制作成为适合于高科技载体的内容时,编辑人员就需要协助作者参与具体内容的编写以及制作。作为数据库管理人员的技术型编辑人才同样紧缺,数据库需要进行数据更新、筛查,要为使用者提供实时的服务,这都有赖于相关技术的娴熟使用。因此,现阶段的编辑人员需要大力学习相关的技术手段,以应对编辑工作中的技术性需求。

(3)技术人员的学科化。技术人员的学科化指的是教育从业人员和教育出版工作者队伍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融。在数字教育出版中,技术是实现手段,关键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应用。数字化教科书出版需要将技术与具体的教学需求融合,在内容的设置,文字的表述,例子的选取,表达方式的采用上都需要贴合教学,以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为基准,而不是闭门造车、知识点的堆砌。因此,技术人员与学科人员的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促进教育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交流,鼓励一线教师参与数字化教科书的编写,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课程相关技术手段的普及。教师参与数字化教科书出版,意味着出版机构能够真正量体裁衣,做出贴合教学需求的产品,同时,也能够及时掌握来自一线教学岗位的反馈,例如,哪些内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哪些需要着重进行讲述。而技术人员走入学校,则可以促进新技术手段在课堂上的应用;同时,技术的普及也让更多的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数字化编写技能,成为教科书编写的后备力量。

[1]郝振省. 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谢新洲. 数字出版技术[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张彦华. 国内数字出版所处困境及发展途径研究——兼议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D].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陆海英,花存宏. 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构想 [J]. 地理信息世界,2009(8):19-23.

[5]李华. 在线学习——教材数字出版方向 [J]. 数字出版,2011(9):53-55.

[6]张肖回. 国内数字出版平台的搭建及发展分析[J]. 图书馆,2008(3):94-96.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猜你喜欢

教科书知识点数字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