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再增军费?
2015-07-06军迷趴
军迷趴
中国即使不是全球“第二有经济实力”的国家,大概也能排到“老三”“老四”位置,但中国显然不是全球“第二安全”的国家,也决排不上第三或第四安全。
每年两会,中国军费开支总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据报道,按照财政预算,2015年中国国防支出将增10.1%,升至8868.98亿元。至此,中国军费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近日,有俄罗斯军事专家指出,中国军费增加超过经济增长对近几年来说是一个自然的、难以避免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这个阶段里,中国的国防领域和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状况非常相似。国家竭力把资源集中起来,用于解决一些重要的经济问题。那时,国防领域靠吃以前的老本维持。
中国国防合同数量,在1980年代大幅减少,都是小批量购买新装备,往往是几百个甚至幾十个武器系统,而在从前,类似设备的生产量是数千台、件。
这种数量有限的采购涉及到88式坦克、89式装甲运兵车、89式120毫米推进火炮和83式152毫米推进火炮。因此,积攒了大量陈旧装备,无论是思考层面还是实际需要方面,都需对其进行更新。
当下,中国尽管在军品生产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现有的数据显示,在军队,尤其是陆军,还在使用不少毛泽东主席在世时的武器,例如,66式152毫米榴弹炮或59型坦克。此外,空军还有很多1980到1990年代初生产的老型飞机。
然而,必须更换大量改革开放前的陈旧军事设备,只是中国军费急剧增加的部分原因,随着技术问题得到解决,解放军的现代化进程日益侧重于解决组织军事训练、改善服役条件、吸引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服役等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后勤保障体系也在发生变化,军人的生活条件在改善,工资在上涨。军队要执行任务,必须让所有这些领域感受到中国社会近年来体验到的巨大进步。否则,军队将注定要受到损失。服役条件和军官的工资收入,尤其是那些掌握高级技术知识的军官的工资,至少应该不低于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提供的条件。
与此同时,军事训练也在不断强化并变得更加复杂。要知道,中国毫无疑问应该逐步将军训水平提升到主流国家的程度,如果中国空军飞行员平均飞行时数仅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程度,那么在现有条件下,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可理喻。
可以期待的是,中国在经济成就瞩目的背景下,不会再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技术和原则。
当然,要克服数十年积累下来的落后局面,付出也将相当昂贵。军事现代化进程不结束,那么军费还会以超前的速度不断增加。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和其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从前景看,中国也应该拥有世界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以此在全球实现自己的军事存在——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2010年后,中国军费占GDP比例始终在1.3%左右轻微浮动,在国际上属于较低水平。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美俄的4%,更低于西方大多数国家2%的水平,仅比日本1%略微高出。且不谈日本连续三年提高国防预算,及中国面临的诸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当前中国人均军费开支仍仅为日本的1/5,美国的1/20。
虽然两会尚未给出2015年中国GDP增长幅度,但外界普遍猜测在7%左右。2014年该数字为7.4%,增速已滑落至1990年以来新低。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军费预算的高位增幅,显然体现了中国稳步进行国防建设的坚定决心,更表明中国对未来军事力量为国家和平崛起保驾护航寄予厚望。
而根据俄罗斯日前通过的未来3年国家预算法案,未来3年俄军事开支将达到国家预算的1/5,创后苏联时代之最。
其中2015年国防预算支出将较今年增加33%,占总预算的21.2%,达3.287万亿卢布,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2%。
今年俄西对垒的紧张局势,使本就以强军为立国之本的俄罗斯领导层,更加重视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部署。
此外,美国“战略之页”网站近日刊文,称日本已经连续3年提高其国防预算,2015年更是增至410亿美元。多年来,日本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歪曲中国正常军事活动,试图获得外界的支持,以此来掩盖其发展军事力量的真实意图。
据俄罗斯卫星网2月28日报道,印度财政部长兼信息和广播部长阿伦贾伊特利近日在提交新的财政预算草案时称,印度计划将国防开支增加7.5%,下个财政年度(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的军费支出为410亿美元。
2014年,印度当局将把国家国防企业中的外国公司的最大股本份额,从26%提高到了49%。“印度制造”活动也已开始,旨在使包括军事用途在内的外国产品在印度的生产本地化。阿伦贾伊特利称,“这不仅是为了确保我们的需要,也是为了武器出口”。
据“Centrum Group”咨询集团的资料显示,2022年前,印度制造的武器出口规模或可达到170亿美元,军费支出则会达到6000亿美元。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的感受非常真切。未来一个时期,恐怕也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方式的转型期,中国越发展,外部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越多,这一切不仅中国人看到了,外界也不难揣摩。
糟糕的是,世界军事变革的速度太快,国防系统的更新和升级也越来越昂贵。在大国层面几乎只剩下美国军力的规模和先进程度这一个标准,迫使其他大国或者做美国的安全附庸,或者投巨资走国防的自力更生之路。
美国向中国提供安全保障毫不现实,这使得中国实际上只剩下了一个选择。
虽然中国军费已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二,但这个“老二”的真实质量是人们经常提起中国GDP等各项“老二”中最不确定的——中国即使不是全球“第二有经济实力”的国家,大概也能排到“老三”“老四”位置,但中国显然不是全球“第二安全”的国家,也绝排不上第三或第四安全。
有人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但请平心而论,中国经济第二对他们国家的实际影响大,还是中国军费第二所造成的现实影响更大呢?
其实,全世界都很清楚中国需要一支更现代化的军队,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继续上升,外界对此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一些外国政府对此说三道四,属于习惯性的舆论表现。重申一次,中国军费直到现在不足GDP总量的2%,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3.8%,英国是2.5%。
这个占比显示,中国近年增加军费较快是在“还历史的账”,这决非虚言,中国军费的起点太低了,如今的增加,看上去比例挺高,但远未突破量力而行的原则。
中国坚定地执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而绝对不是个迷信进攻性的国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已在谈论为地区和平及世界和平做贡献,但中国的这一立场和态度,与国际上对中国的期望是合拍的,与西方大国对中国为区域安全“多出些力”的要求,也是契合的。
中国已经近30年未因实战放过一枪一炮,堪称是大国里“最和平”的国家。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是要确保自己继续做“最和平”国家的权利,并让更多国家分享中国的持久发展。
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切不要相信“中国威胁论”的鼓噪,那样的舆论陷阱,总想网住尽可能多的善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