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
2015-07-06郭芳东
郭芳东
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曹文轩先生也曾说:“朗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起到的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有十多年的光阴了,期间,也曾是将授课的重点放在了文本的分析理解上,课上,听到的都是我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分析、讲解的声音,却听不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即便是有朗读的声音,也是流于表面,朗读丝毫没有情感可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思考了课堂,认为我们教师也应该随着改革的春风,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出应有的努力和尝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课前自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初中的语文课文也随之逐渐地加长了篇幅,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若只是单纯依靠课上的40分钟来进行文本的阅读,不仅时间紧凑,而且影响教学效率。这时,课前的自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课前自读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对学生自觉性、自律性的要求之外,教师还应给予适当的自读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读目标和方法,提高自读的效率。如,设置读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每读一遍,都应有要求和收获,第一遍,扫清生字生词的朗读障碍,第二遍,试着抓住重点字词,揣摩作者的意图和情感,第三遍,简要标注不理解的地方等等。通过自读,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动手的良好朗读习惯。
二、提高教师水平,用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老师是学生模仿的首要对象,所谓“学高为师”,教师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朗读质量。教师在朗读中发音准,声色美,朗读流利又深情并茂,不仅可以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朗读质量,而且还能营造氛围,让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也就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学习,研究朗读,能够更好地朗读文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体味其中情感。
三、多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自读,是为了让学生提前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范读,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这些都是学生朗读的辅助手段,真正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的朗读。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展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体,另一方面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或齐读,或分角色朗读,或对读等等,在保持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