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5-07-06罗孝林
罗孝林
摘 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在进行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由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还要传授学生知识学习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综合素质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阶段,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小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这不仅对数学学习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日后的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利用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合作学习是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互动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交换不同的意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轴对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利用留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通过适当的留白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提出问题之后不要急于给学生解答,而是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教材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并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解答出教师的问题,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教育目标,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还要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让学生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刘晓瑜,程珍珍.浅谈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