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使物理教学焕发生机
2015-07-06张春阳
张春阳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物理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培养锻炼学生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收集与分析数据的能力等;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实验使物理教学焕发勃勃生机,让物理课堂更加有趣,学生更加热爱物理、热爱生活。
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开足开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创造,不拘泥于课本现有实验。我认为还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改进和完善部分物理实验
实际教学中,需要对一些实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打消学生心中的疑虑。改进和完善的物理实验可以是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分组实验,其改进和完善的原则是使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为了说明大气压强是确实存在的,教师要演示覆杯实验: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硬纸片盖在上面,把纸片和杯子迅速倒立过来,会看到纸片和水都不掉下来,是大气压强托住了它们,从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但是有的学生认为纸片和水掉不下来是因为纸片被水粘住了,并不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为此,可将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用一次性纸杯替代玻璃杯,并在杯底戳一个小孔,用手指堵住杯底的孔,将纸杯装满水后用纸片将杯口盖严,用另一只手按住纸片将纸杯倒置,移开按住纸片的手,水和纸片都不掉下来;然后放开堵住孔的手指,纸片和水都马上落下来。当学生亲眼看到这些,就会彻底清楚大气压强的存在,不再产生疑虑。
二、学生实验前合理有效引导,实验后及时总结梳理
如果有的放矢地做好实验前的引导,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全程中,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前,首先,向学生提出疑问:给水加热时,最初的气泡在哪里生成?加热过程中气泡会有什么变化?沸腾后气泡又有什么变化?水沸腾时温度会升高吗?用壶烧水几乎是每个家庭天天都做的事,但要问学生水沸腾前后气泡和温度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让学生听起来既觉得新鲜又觉得简单,但学生回答起来常常不知所云。因此,教师通过实验前的有效引导,就能调动学生实验的兴趣,连那些平时懒得动脑动手的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心,带着疑问去实验。
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对实验内容较零乱、没有系统归纳总结状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后的总结梳理,抓住实验重点,细化实验各步骤的联系,注意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内容。例如在完成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后,对“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概念的内涵并没有深一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后的总结:此实验中,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原理是什么?小灯泡什么时候是正常发光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是多少?最后强调: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就是它的额定电压,正常发光时的功率就是它的额定功率,使学生在头脑中牢固树立“正常工作”的概念。
三、实验使习题课、复习课焕发生机
许多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感到困惑不解,在他们看来“很多物理现象都是不可想象的”“事实结果怎么会这样,不可思议”。“事实胜于雄辩”,用实验的方法将事实结果演示给学生看,在学生头脑中产生感性认识,力求每个学生努力思考,让他们自己问自己为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学生既爱学又学得快、学得牢。
例如遇到这样的问题:将标有“6V 3W”和“6V 6W”的甲乙两灯串联后接在6V的电源上,哪个灯更亮?学生往往不知如何下手,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可将问题中所述小灯泡串联接在6V电源上,让学生亲眼看一看究竟是哪个灯泡更亮些。学生加强了感性认识后,用理论推导出为什么串联时甲灯更亮,学生此时易于接受,易于理解。
在复习中可以重做实验,尤其是中考总复习时,以引起学生回忆,重现知识内容,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复习“凸透镜成像”时,就可以让学生到实验室两三人一组重新完成实验,对成像情况再次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就比干巴巴的复习效率高。
四、重视生活小实验的作用
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品可以完成很多物理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是课本实验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取而代之成为典型实验。这些小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清楚、材料易得,学生也可以在家庭中完成,从而成为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利用大米、竹筷、玻璃杯和水完成“筷子提米”实验,利用一次性纸杯、蜡烛、铁丝和水完成“纸锅烧水”实验。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实验,把实验教学引向深入,使物理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