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问”上见功夫
2015-07-06吴小玲
吴小玲
摘 要:“学起于思,思源于问。”在物理学习的课堂上,思维的激活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西方学者德加默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一个好的有效的“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教师能否在“问”字上下功夫,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思维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问题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凡善教者,必善问”,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物理问题情境化,注重问题的思维含量
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特级教师吴加澍提出:问题就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将物理知识问题化,物理问题情境化。即问题设计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有思考价值。在问题设计时,教师要考虑问什么?怎么问?为什么这样问?使每一个问题不但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要为活跃学生的思维服务。使提问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让要解决的问题具有挑战性。
如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如果提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什么关系?对这样的问题书中有直接的答案,学生都明白。显而易见这样的提问,只有提问表象,实则空空洞洞。
我们不妨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提供接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但又必须“跳一跳”的问题。如此设计:鸡蛋碰石头—鸡蛋破了;请男女学生拔河—男学生赢了。问:怎么看他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你能想办法验证吗?提供器材,学生会想到:用两个弹簧秤对拉,模拟拔河。自由悬挂的两相同磁铁,看它们受相互作用时的运动情况,发现运动相对称等。这些结果能大致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最后教师展示“神器”拉力传感器,更加精准地显示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关系,结果一目了然。
追问:那么拔河是怎么赢的呢?怎样验证?请出道具滑板,男学生站在滑板上,女学生轻而易举地获胜,是摩擦定胜负。为什么鸡蛋破?分析得,非力大,乃承受能力不同。
这一系列问题都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及认知:破了、胜了力该有大有小……但与物理规律冲突,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也有一定的探索空间。使学生急于想调动自己的技能储备、想参与体验,以展示自己才华。通过动手又动脑,既得出结论又掌握方法。求得生活经验的真相,从生活走向物理,又从物理走向生活。
二、设问有序递进,思维逐次深入
若要发展学生思维,设问就要有序递进,让思维逐次深入。因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因此我们提出的问题也应与此相匹配。就像剥笋那样,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由浅入深,化繁为简,把教学的难点分化瓦解,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如,在学习对楞次定律内容的理解时,如果问题仅是:楞次定律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偏大,指向性不明确,学生的回答不着边界。但提炼关键词本内容的理解重在“阻碍”两个字。不妨设问:谁在阻碍?阻碍什么?怎样阻碍?为何阻碍?能否阻止?通过这样一组问题链,学生在层层追问之后,深入理解定律的内涵,准确把握它的本质。
三、问题求同存异,思维活跃开放
课堂往往按部就班进行,担心因开放而误时误事,由此课堂问题聚敛多发散少。强调问题的确定性,排斥问题的可能性。这就导致我们的学生长于求同,弱于求异,缺乏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在课堂上要多问几个发散性问题,如“谁有不同的想法、做法?”“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发现了什么”等。
多问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以速度为V0抛出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可以思考哪些问题?上抛匀减速,下抛匀加速,平抛匀变速曲线,斜抛等,实例,求解引发运动时间、位移、速度……一系列思考。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开放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这一片广阔的时空会让课堂有更多的精彩。
多解几个解答思路多元的问题,让思维活动开放,例:车辆限速60km/h,事故刹车痕迹为s=14m,动摩擦因数为0.7,判断是否超速?解1:根据位移加速度,求速度对比;解2:根据速度位移,求加速度对比;解3:根据限速加速度求位移对比。一题多解,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所学知识,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以沟通不同部分的知识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四、面向全体学生,全员思维灵动
提问要面向全体,少专门针对个别或部分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注,课堂是他的课堂,必须参与思考。做法:(1)教师先提出问题,问题有梯度,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灵动起来,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2)问答,减少异口同声的回答方式,既提问主动的也提问不主动的;既提问好的,也提问落后的,不失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出头露面”的机会,不怕他们答错或浪费时间,鼓励学生举手发言。(3)适时捕捉课堂信息,课堂产生的疑问,追问下去,扩大战果。更鼓励学生间进行问答。传达一个信息:不会则问,问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逻辑的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是物理学习起点,也是不断学习源泉。物理教师要善于修炼问的功夫,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灵动课堂,让他们去经历智力的探险,曲径通幽,层层递进,激活思维,启迪心智。让学生愿意学习,在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