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引关注

2015-07-06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慢就业环游世界游学

据媒体2015年7月12日报道,此前国家统计局在上海的调查显示,部分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打算在家休息或者外出游学一段时间。对此,有55.6%的受访家长表示,若理由充分会给予支持。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比去年增加22万人,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而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并不着急找工作,而是有着更为多元的打算:支教、游学、环游世界……这种现象,被称为“慢就业”。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回避就业压力的搪塞,“慢就业”所需的物质成本要靠父母支付,有“啃老”之嫌。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行为表示理解,认为“慢就业”突破了传统就业观,预示着一种灵活就业的新趋势。

多维解读

“慢就业”几人能慢得起

有人说,“慢就业”是就业观念的变化;有人说,“慢就业”是延长的青春期;也有人说,“慢就业”是田园式的抗争……这些言论自有道理,却忽视了一个常识,那就是,“慢就业”亦需高昂的经济和时间成本。支教需要耗费时间,游学和环游世界同样耗费时间和金钱。今年毕业生高达749万,实体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有信心“慢就业”的人恐怕并不多。对绝大多数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找一份工作实现“快就业”,那么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连衣食住行都成问题。

应该承认,如果当事人在“慢就业”期间所做的事情对将来的发展有利,会比马上就业更有发展前途。不过,人生无法彩排,永远都在直播。由于是直播,无法作纵向比较,因此“慢就业”比马上就业更有发展前途只能是设想——当然,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只是不能百分百保证而已。应届毕业生长时间旅行,花费不菲,钱从哪里来?打工挣钱支撑旅行基本不靠谱,还不是要靠家庭资助。不论怎么说,年轻人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旅行都是极不负责任的。同样,选择在家休息的应届毕业生靠家人养着,也是不负责任的。可以说,“慢就业”涉及的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挣不挣钱、花谁钱的经济问题,还包括有没有责任心、有没有担当精神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看待“慢就业”不妨多几分宽容

首先要把“慢就业”和“啃老”区别开来。诚然,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至少已经上了15年的学,花费也已不菲,毕业之后,应该为父母分忧。但也要看到,不少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优越,父母暂时并不需要孩子承担经济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多一种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慢就业”不是“啃老”,它是一种相对积极的选择,是一个进一步认清自己兴趣,为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基的过程。

很多时候,选择“慢就业”的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希望从事更自由、更有创造性的工作。而在我们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大学生在高校能接触的东西有限,眼界较窄,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就业,而是希望在行走四方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最终选准自己的职业方向。而且,“慢就业”的大学生,更喜欢选择创业之路,當上“创客”。“慢就业”也是社会发展之下的必然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裕,人们理应获得更多的选择自由。毕业就工作的确是大多数大学生的“标配”,但并不意味着非如此不可。社会理应包容那些选择“慢就业”的人,他们的人生同样可以非常精彩。

猜你喜欢

慢就业环游世界游学
十八天环游世界
环游世界做冰激凌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迷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