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企业“豪奖”高考尖子生
2015-07-06
2015年6月 25日,广东高考成绩放榜后,一坊间传言引發了不少学子的“羡慕嫉妒恨”。该传言称,广东省恩平市考上重本线的考生,人人都有金钱奖励。据恩平一中的一名高三学生透露,这条传言已经在恩平各学校中不胫而走。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高考中,恩平共有97名学子入围重本线。恩平教育局表示,坊间传言的“豪奖”并非完全失实,但该“奖池”是由当地企业提供,并非由政府部门来主导。这是一企业在恩平制订、并在恩平教育局审核备案的高考奖励方案。根据方案,并非过重本线的考生就人人有奖,而是根据录取层次、高考分数而定,奖完为止。据了解,该企业已经拿出150万元作为奖学金。此外,该奖励方案不仅包含现金,还有洋房。目前,该企业赞助的首套“状元房”已赠给了当地考取理科第一名的考生。
多维解读
不该被遗忘的“非状元”们
当高考分数出来的那一天,高考状元就成了最为显赫的头衔和标签,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在一夜之间因为其高分,成了众人眼中的骄子。而相比他们,更多考生只是默默无闻者,他们分数没有那么高,他们缺少新闻关注的看点,但他们却可能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他们如果落榜,出路在哪里?贫困家庭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又该如何应对高昂的学费?此时再去重奖高考状元意义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且也让人感受到了资源分配的不均—— 一方面,高考状元几乎赢得了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所能赢得的一切,他们并不缺少来自某一方面的奖赏;另一方面,有太多学生比状元更需要关注和帮助,但他们却未必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对于这些高考状元背后的沉默群体,我们是否看到了他们的存在与面临的难题?即便高考状元需要奖励,也应该看到那些更需要帮助和奖励的沉默群体,这些奖励在他们身上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对于那些考分没有那么高,需要社会救济的贫困大学生,或者正处于落榜苦闷当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救济。虽然,从广告效应上看,他们不是高考状元,对他们的关注和帮助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广告效益,但关注和帮助他们,其社会效益却可以最大化,可以让人们觉得每个人都是被关注的个体,没有人会被社会遗忘。
教育奖励应该多元化
对高分考生的奖励不能一概而论,而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者,不少高考奖励是来源于个人和企业设立的奖学金项目。既然是个人捐资助学,理应认可捐资者的主导权利,旁人不应横加指责。当然,既然大方向是助学,奖励条件也不能离题太远,更不能有违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此外,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倡导个人捐资助学走向多元化,未必非要把鲜花和掌声全部推给尖子生。自立自强的贫困学生、有创新思维的偏才怪才,乃至社会实践出彩的活跃分子,都可以成为奖励的对象。尊师重教,未必只有一种选择。
二者,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考生的奖励,大多来源于财政资金,这种奖励正当与否则值得商榷。公共财政应主要着眼于兜底,补齐教育短板,不应用来奖励拔尖,更不能成为少数高分考生的福利。无论是私人捐助还是政府助学,出发点都是好的。尊师重教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激励,恐怕也只能沦为一句空话。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多元化的助学主体,一方面应有多元化的捐助取向来匹配,不应唯分数而论;另一方面各个不同的助学主体,还应恪守自身的角色定位,尤其是政府部门应以落实教育公平、提高整体质量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