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通,架起心灵之桥

2015-07-05李丹

南北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师爱家长学校

李丹

【摘    要】教育学生绝不是说了就能立马见效的,和学生沟通应从单纯的一味地说教转化为切合实际的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坦诚相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获得成效。

【关键词】沟通  理解  爱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36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均有与他人沟通的需要,人类可利用沟通克服孤单隔离之痛苦,我们有与他人分享思想与感情的需要,我们需要被了解,也需要了解别人。”在教育教学中,师生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句鼓励。合适的、有效的师生沟通就犹如一道绚丽的彩虹将彼此的心牢牢地拴在一起。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更要善于同学生沟通。

师生沟通和交流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方式方法,会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恶化,那么教师无论有怎样的良苦用心,学生也不予以理会,甚至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巨大的抵触情绪。相反,教师如若能够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便容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到底怎样才能与学生进行合适的良好的沟通呢?我个人认为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了解并理解学生

了解是教师进行良好沟通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最终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认识上的共识和心理上的共鸣。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等,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时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去想想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比起批评指责要有益、有效得多,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威尔逊说:“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情之果的土壤。”唐朝开国宰相房玄龄在《晋书》一书中写道:“人有不及,可以情恕。”意思是說,每个人都有他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在情理上是可以宽恕的。教师要尽可能的理解学生,用理解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体会学生的感受与需求;通过换位思考,用平等和宽容的心态去交流,而不是以自以为是的关心去管制学生,否则只能落下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二、用爱感化学生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是这样形容教师的爱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一名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夏丏尊先生曾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把师爱比作池中水,假如没有师爱,学校就是无水之池,学生就是无水之鱼。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世界上除了母爱、父爱之外,又一伟大的爱。教师的爱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最高尚的爱;教师的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的爱;教师的爱是“阳光雨露,润泽大地”的圣洁美丽的爱。

师爱包含了母爱,但又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深冬里驱散刺骨寒风的旭日;师爱包含了父爱,但又超越了父爱,师爱是一种严格与柔情的结合,是黑夜中照亮航海之路的灯塔。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原动力,积极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前进。“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只有教师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爱,给学生以亲切感、真诚感时,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和依恋的心理,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我们便可“对症下药”,即便不能“药到病除”,至少也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建立以尊重为中心的沟通方式

一位名人说过:所有的真爱基于一份尊重,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否认另一个人,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虽然我们有时很难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别人,但是一颗尊重的心,可以避免我们会错得太多。沟通需要彼此的尊重。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怀着猜忌心理,用冷漠、偏执、攻击性的语言同学生交流。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羞怯、自卑、惶恐不安,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甚至对老师产生敌意和抵触情绪。

《礼记·学记》有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说的是:求学之道,以尊师为最难。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老百姓才懂得重视学习。如今的学生,不是叫他尊师重道就能尊师重道的,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首先得学会尊重学生。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更容易拥有学生的信任,从而推动沟通进程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排除障碍,最后引导学生重道,走向成才之路。

四、乐于充当倾听者

倾听对方的任何一种意见或议论就是尊重。如果学生向你倾诉,你一定要专心倾听,教师要学会做一个好听众,鼓励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哪怕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常常会被“软化”而变得通情达理。学生在自由的表达出自己受压抑的感情后,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且通过教师的专注倾听,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引起老师的重视和理解,于是获得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愿意向老师吐露心声,接受老师的指导、批评和帮助。同样,教师通过倾听,会较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从而推断出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精神面貌、学习态度等等,有利于自身对事情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有助于沟通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切记在谈话中随意打断学生的讲话,很少给学生反馈或根本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任意下判断,随意给对方忠告,这样只会形成隔膜,筑起沟通障碍。

五、积极与家长携手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教师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抽时间关心孩子的成长;有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孩子稍不如意,就轻则骂重则打;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怕老师,父母说的话孩子不听,还嫌烦,只好听之任之;还有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教师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一推了之。孩子不优秀,成绩差,品行败坏是学校没用教师无能,以上这些家长的认识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

因此,教师要主动同学生家长联系,为他们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们,孩子的种种毛病,单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導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构成了人类所接受的全部教育。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就决定了它的初始性、持久性和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关系的亲密性。家长是孩子成长中接触最多的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言行。

同时,教师还要让家长明白,一个好的父母,从来就不曾停止过对孩子的教育,即使孩子不接受,也要潜移默化地将字字句句印入孩子脑海中,给他们造成心理暗示,让他们时时刻刻想起父母的忠告与苦口婆心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大空间的发展,也就是努力让5+2大于7。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所以,我认为教育人的工作不仅成为教师的事业,也要成为家长的事业。

教育学生绝不是说了就能立马见效的,和学生沟通应从单纯的一味地说教转化为切合实际的实践活动,让情感与认识相互作用,使情感上升为信念,成为提高学生自觉认识的动力。学会和学生沟通的艺术,找准机会,抓住重点,坦诚相对,有的放矢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样的教育才会获得成效。

总之,要和学生真正沟通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那么的困难,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真心,一定会换回一颗真心,也必将架起一座将师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灵之桥。

猜你喜欢

师爱家长学校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