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
2015-07-05杨兆丹
杨兆丹
在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创造国民生产总值60亿以上,同时解决3亿人的就业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安全和经济的繁荣稳定。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普遍生存能力不强,为保护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国建立了“新三板”市场。
新三板市场融资优势明显,其门槛低、成本低、审核效率高,逐渐成为成长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股份转让、定向融资的有效选择,也是拟IPO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有力跳板。
一、新三板发展历程
2006年,第一家新三板公司世纪瑞尔挂牌,当时新三板只是一个面向北京中关村的小试点;2012年8月,新三板扩容获国务院批准,首批扩大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天津等高新技术开发区;2013年12月,新三板试点扩大到全国,正式开启了新三板向全国性股份转让系统的转换,具体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老三板时代:
2001年7月16日,成立“股权代办转让系统”
新三板启动时代:
2006年1月23日,中关村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即“新三板”)试点推出。
新三板扩容时代:
2012年8月3日,试点扩大至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滨海高新区。
2013年1月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公司正式揭牌。
2013年2月8日,发布业务规则。
2013年6月29明确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至全国。
2013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
2013年12月30日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配套制定、修订14项制度。
2014年5月19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新交易结算系统切换上线。
2014年8月25日,做市商制度正式上线实施。
全国扩容后,挂牌公司逐渐突破了高新园领域的限制,非高新技术企业挂牌新三板的例子不在少数,其中包括易事达、箭鹿股份、南安机电、中瑞药业等,非高新技术企业已逐渐得到了监管层的认可。
二、挂牌情况分析
新三板建立之初,发展一直缓慢,2006年1月份到2011年底,挂牌企业不足百家,2012年4月证监会提出“将加快推进新三板建设”以后,新三板得以迅速发展,当年就实现了新增几百家的目标,在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推动下,中小企业积极加入进了新三板的建设中。2013年,新三板从结束试点到正式揭牌,资本市场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挂牌公司当年新增156家,扩容后增至300家。新三板实现了跨越性的角色转变,2014年是新三板发展的元年,新三板以其自身的融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成长性、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关注,成为中小企业股权转让,定向融资的有效选择,其新增挂牌家数、股本规模、融资金额急速放大,截止到2015年7月底,挂牌公司已达到3052家,总股本已达1646.32亿股,流通股本610.12亿股,成交股数16495.56万股,成交金额66994.11万元。可以预见,新三板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三、摘牌情况分析
2006年到2014年期间,共有23家公司摘牌。其中2014以前摘牌的公司共有7家,主要是成功登陆创业板,顺利完成A股市场的转型;2014年共有16家公司摘牌,其中并购整合是主要原因,仅有一家公司在转板上市。
通过挂牌、信息披露、交易,新三板能够比较好解决并购定价问题,可以预见,将来新三板除了挂牌、概念融资之外,并购也是很重要的功能。12家公司由于并购整合而摘牌,其收购方不乏上市公司。可见新三板市场的公司已经开始转型,由直接上市过渡至以并购整合为主的形式,究其原因A 股市场以核准制为基础公开发行,相比于注册制其上市门槛高且周期长。另外,对需要优化自身产业结构的集团化上市公司而言,新三板市场挂牌公司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从新三板市场中找寻优质资产则成为一个更好的选择。且并购整合相较于直接上市程序简单、周期较短。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并购整合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新的机会,新三板为中小企业提供展现自我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市场得到了优质公司的青睐,使其成为整合目标。
四、挂牌公司行业分布
截至到2015年7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共3052家,从行业分布看,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达76.54%,主要分布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领域,另外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农、林、牧、渔业也已具一定规模。
其中,制造业最多,达1739家,占挂牌企业总数的56.9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97家,占19.5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25家,占4.09%;建筑业103家,占3.3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1家,占3.31%;其余387家,占12.69%。
历史数据显示,医药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特种设备制造、工业自动化等创新性的成长行业是新三板的主要力量,随着全国扩容工作的推进,一些新的行業也加入到了新三板的阵营,比如金融业代表公司湘财证券;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代表公司海格物流等;教育业代表公司远大股份等,足以证明新三板的限制范围已经逐渐放开,影响日益增大。
五、地域分布情况分析
截止至2014年底,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山东和湖北六个省份,其挂牌总数为1039家,总占比达66.1%,其中北京挂牌数量最多,为362家,占比23.03%,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区同样以超过百家的速度进行追赶。
而新三板的区域分布,也恰恰反映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受益于区位优势,资源相对集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领先,挂牌数量遥遥领先。而以四川、甘肃、陕西、湖南等省份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创新经济并不活跃,高新技术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挂牌数量寥寥。
此外,经济相对较落后的省份,如青海、内蒙古等已实现了“零突破”。
六、融资情况分析
除了挂牌,新三板还能帮助企业实现股份转让、定向增资。
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底,处于培育阶段的新三板五年间仅有16笔再融资;2011年融资情况开始改善,当年度融资笔数达到10笔,且平均募资额突破6000万元;2012年新三板定向融资达24笔,平均募资额达到3560万元,平均市盈率为20倍;2013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定向增发融资60次,融资总额10.02亿元;进入2014年以来,新三板交易异常活跃,仅前两个月新三板定增的金额就达7.15亿,超过2013年全年融资额的半数;2015年因市场交易活跃,新三板的融资也呈现出了井喷状态,表现为募资频度增加和因做市商而定增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的特点。
随着参与新三板交易的投资机构和优质公司越来越多,整个新三板市场的活跃度被瞬间提升,融资额、市盈率、发行价等记录正在被新的企业不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