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古诗英译的隐喻现象

2015-07-05李娟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红楼梦

李娟

摘 要:古典诗词作品的翻译及其隐喻现象是翻译研究的重点内容。而小说文本中的古典诗词作品是诗词翻译中的难点。所以,本文在比较霍克斯与阂福德的译文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的基础上,拟从以下三个层面对其翻译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即《红楼梦》小说文本中诗词作品对小说文本的影响、诗词作品的共性隐喻问题以及诗词作品语言层面的隐喻现象。特别是对于前两者而言,对这两种问题的阐释更能体现认知语言学的系统隐喻观。同时,对于古典诗词作品的翻译最具指导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古典诗词及作用;隐喻现象分析;个案例证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而《红楼梦》中的诗词作品又堪称经典中的经典,所以,结合小说《红楼梦》文本中的古诗,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探讨古诗英译的隐喻现象更具有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英汉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但从隐喻的角度来说,两者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仔细研究,两者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1]。然而无论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都是研究隐喻问题的焦点。

一、 《红楼梦》中的古典诗词及作用

古典詩词是小说《红楼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有以下几种原因:首先,作为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中的古典诗词作品暗示着小说作者的生活感悟。作者所谓的生活感悟是指作者对小说所描绘的社会生活现象的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不仅体现在其古典诗词作品的描绘中,也体现在其所涉及的小说内容里。然而,无论是体现在古典作品中的作者感悟,还是蕴含在小说描绘的生活现象里的感悟,都是翻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考虑的隐喻问题。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经在自己小说的第一回里,有一首这样的古典诗词作品: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通过这首诗作,既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又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如何通过翻译,使国外的读者在阅读中明确这首诗词作品的隐喻内容就成了翻译者在翻译中思考的核心。因为,对于这首诗词的翻译难点在于突出它对小说的影响,而不仅仅是按照字面的意思把它直译给国外的读者那样的简单。其次,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有的古典诗词还被作者用来提示人物形象的成长经历。换而言之,某些诗词作品在小说《红楼梦》中暗示人物成长经历的内容也成为了翻译过程中隐喻的内容。例如,在林黛玉的《葬花词》一诗中,最后曾经有这样的两句话: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既是对落花的感悟,也是对其自己命运的写照。再如,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还有一些古典诗词既写出生活的情趣,又暗示了一定的寓意。特别是后者,它更是我们翻译时的关键。例如,在小说中,有一道咏螃蟹诗非常耐人寻味,其最后几句是这样写的:脐间积冷谗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因为其中的“香”和“忙”相互配合,把宝玉那一个“无事忙”的绰号表现得淋漓尽致。如何使国外的读者在阅读中,读懂这一层寓意更是我们在翻译中处理隐喻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上边只是简单地总结了小说文本中诗词作品的作用,但这些作用却是翻译者处理隐喻问题的关键。因为,小说中的诗词与单独的诗词作品毕竟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又是我们研究隐喻问题的关键。虽然在此不能穷尽小说文本中古典诗词作品的全部作用,但这几点作为小说文本中诗词作品的共性问题却不容翻译者忽视。

二、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视角下分析翻译中的隐喻观应该是系统性的隐喻观。根据系统性的隐喻观在具体的翻译中就应该对全部的隐喻问题进行详细地阐释和研究。对于本次的研究而言,就是在文学翻译的层面上,结合《红楼梦》中古典诗词的翻译实践探讨翻译中所涉及全部的隐喻问题,即:

1、 诗歌主题的隐喻问题

从文学作品的翻译层面分析,《红楼梦》中古典诗词翻译中的隐喻问题首先应该关注诗词作品的主题隐喻问题。对一个外国读者而言,由于其使用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问题,他对《红楼梦》这样经典小说中的诗词作品的主题理解不可能像国内读者那样很容易地就把握作品的主题,特别是诗词作品主题隐喻的内容,更是他们理解的难点所在。如何利用英语特有的语法手段,特有的文化背景在翻译中把这些诗词作品主题所涉及的隐喻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成了翻译者的首要难题。

2、创作方法的隐喻翻译

在古典诗词的翻译中,不仅存在着诗词作品主题层面的隐喻问题,还涉及到古典诗词作品创作层面的隐喻问题。特别是对于《红楼梦》中这样堪称经典的诗词作品而言,创作方法层面的隐喻问题对其翻译的效果影响更为关键。每一个人都知道汉语与英语有着明显的不同,它们之间的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具体的词汇上,语法规则上,还表现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特别是那些谐音、象征等创作方法在诗词创作中的应用更是翻译的关键。例如:在那首题为《咏柳》的一组诗词作品中,有一首林黛玉的作品,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 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在这一诗句中,“一团团逐对成逑”既是她自己对宝玉的向往,也是其面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感悟,尤其是那一句“飘泊亦如人命薄”使这一团团的柳絮球具有了象征的意蕴。再如,诗词作品中涉及到的人称问题更能对隐喻产生重要的影响。究竟该用何种人称作为叙述、描写、抒情的基础?这一问题之所以被忽略,主要是由于旧体诗词本身看不出人称的缘故,因为句子的主语经常被省略,又因为诗人的言语身份隐而不显[2]。

3、 诗词体裁特有的隐喻

诗词是一种有别于其它文体的作品,无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诗词,还是单独出现的诗词作品,其共同的隐喻问题,都可以从其体裁特点的层面上进行简要地分析。既中国所有的古典诗词翻译都必须涉及到物象和意境两个层面的隐喻问题。正是因为物象中有这样寄托的情感,才使诗词的意境在翻译中具有了隐喻的问题。就如上边提到的《咏柳》而言,正是因为柳絮那轻柔的特点,才导致了诗词意境中那些由柳絮而成的“柳絮团”成为了林黛玉坎坷命运的象征。

4、 语言层面的隐喻翻译

语言是文学的媒介,所以研究《红楼梦》中诗词及其隐喻问题,一定还要从语言的层面对其存在的隐喻问题进行剖析。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翻译又涉及到两种语言,所以还应该从语言使用对象的层面上,分析隐喻对作者、译者、读者之间的影响。这里的读者是《红楼梦》小说中诗词译文的国外读者。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把存在于原来《红楼梦》诗词中的隐喻现象很好地在译文中保存下来,是每一个翻译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根据汉语英语的不同特点,把英语语法作为翻译手段,在词汇对译的基础上,完成隐喻的传递更是翻译者的翻译技能和翻译策略的具体体现。

三、 《红楼梦》诗词翻译的个案例证

为了更好地说明《红楼梦》诗词翻译中的隐喻问题,我们选择了霍克斯与阂福德的译文并把它与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在《紅楼梦》中,有一首关于贾探春题为《分骨肉》的著名诗词作品,其所描述的内容与贾探春的身世相关。

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But afraid to distress fear that their declining years with tears; 霍克斯与阂福德的译文为:I my remaining years,Will waste away in homesick tears。这两句话分别对译的原作诗句:恐哭损残年。

在他们的翻译中,两者分别使用了不同的人称,对于前者而言,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使用的第三人称,而在霍克斯与阂福德的译文却明确地使用了第一人称,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两种翻译的译者都在根据自己的理解,努力在译文中再现原作中的隐喻。从隐喻的层面分析,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应该好于后者,它能使国外的读者更为容易地理解这首诗作的隐喻内容。在这首诗作中,作者通过“恐哭损残年”这句诗作来暗示探春与父母分别后各自即将遇到的悲惨生活。无论是分别后贾府的衰落,还是后边探春远嫁他方的凄苦,都在这句诗作中有所体现。如果像霍克斯与阂福德翻译的那样,都用第三人称来叙述,虽然能够体现出客观的味道,但是对于原作中那种人称的模糊性却体现不出来。正是这样的模糊性,才使这首诗作在小说中,把小说作者曹雪芹和小说人物形象贾探春的身世、经历联系在了一起。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才使用了一个“主从”的结构来达到这样的目的。即,前边的主句,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达到了霍克斯与阂福德的译文的效果,后边的从句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又把这首诗作在小说文本中的隐喻内容形象而简单地传递给了国外的读者。

从语言的层面讲,在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中,“declining ”这个词语含有“下降”之义。在这样的译文中,“declining ”既可以体现诗句中的“残年”,又可以隐喻其生活境况的一日不如一日之变化;而在霍克斯与阂福德的译文中,“ remaining”一词的基本意义虽然也有“残留”之义,但在一般的语境里,它主要是“剩下的”、“留下”的之义,而这样的意义并不足以把原来诗作中那“骨肉分离”后,探春与父母生活境况的变化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诗作之中。所以说,无论是从文学的层面上分析,还是从语言运用的层面上分析,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文都能较好地传达原来诗作中的隐喻意义。

再次,由于意境在古典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怎样在诗词翻译中传递它就成为一个重要议题[3]。在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译文中,“declining ”的意义更能暗示探春与父母分离后的生活窘境,所以在意境层面的隐喻分析上而言,他们的翻译也具有霍克斯与阂福德的译文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总之,隐喻是翻译实践中最为翻译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认知语言学的系统隐喻观的指导下,结合《红楼梦》中古典诗词的翻译作品探究古诗英译的隐喻现象更能为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曹妙丽.〈红楼梦〉诗词的英译:归化与异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11:156.

[2]徐向晖.翻译心理学视域下的〈红楼梦〉诗词英译对比研究[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01):42.

[3]刘嘉娟.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意境的传递——红楼梦诗词英译解析[J].大家,2010:8.

本文章得到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3SB018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隐喻对于古诗英译的启示”课题的支持。

(作者单位: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