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

2015-07-05武天舒

2015年31期
关键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武天舒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互动性强等优势给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造成了困境。高校如何走出困境,利用新媒体有效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曾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群体作为整个青年群体中最特殊的人群,他们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但同时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处于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阶段,因此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支柱、价值追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已经由过去通过传统媒体被动的接受变成现在更多的通过新媒体的主动的搜索,互动的交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机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一种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其傳播必将依托于媒体。传统媒体时代,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媒体适应了当时的需要,在信息传递,意识形态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传统媒体已渐渐失去了其主导性,相比之下一些新媒体逐渐受到了大学生的热捧,同时,这也给高校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新的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与最喜爱的媒体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大学生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接触率正持续下滑,不接触的比例分别为47.7%、44.5%、39.3%和26.5%,而与传统媒体接触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互联网接触率高达99.4%。”[2]显而易见,新媒体已经超过了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究其原因,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速度优势。传统媒体如报刊、杂志、电视等受出版周期以及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读着或观众往往只能在固定时间接受信息、获取最新资讯。比如报刊每天出版一期,一档电视节目则是每天或每周在固定的时间播出,而杂志更是只有每月甚至每个季度才能买到最新一期。这对于渴望获得信息资讯的大学生来说,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新媒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种在固定时间获取信息的方式。新媒体依托于网络,使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发布出去,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这些信息,了解最新的资讯。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

其次,内容和形式优势。由于受到版面或播出时间等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内容通常经过工作人员的筛选和精心编排,内容具有代表性,同时语言上也更加正式。而当代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彰显自我,传统媒体有限内容和语言习惯往往不能够吸引大学生。相比之下,新媒体的内容更加丰富,语言更加网络化和生活化,更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同时,新媒体更是集文字,图片,影像于一身,因此整个信息传播的过程更加轻松,能够吸引大学生的注意。

最后,互动的优势。过去,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无法主动的选择接收什么样的信息。而借助新媒体,大学生可以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且进行互动参与。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兴起,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使自己也成为一名“媒体人”,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身边事。

相比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速度、内容、形式、参与的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更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的这些优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传播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内化于心。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困境

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传播效果不佳以及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活动,由于这些传统的传播方式未能与时俱进,优化内容,其传播的主导性优势正被逐渐消解;而受大学生热捧的新媒体由于具有分众性、开放性的特点,极易造成茧房效应,受到西方势力的渗透,这给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困难。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吸引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新媒体的逐渐普及,单纯的言语讲授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相比之下,集文字、图片、影像于一身的新媒体授课方式更能吸引大学生的关注。由于一些学校教学资源投入力度不够,或者一些教师没有对新媒体产生足够的重视从而改变自己的授课模式,导致了学生听课效果不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太枯燥无趣。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学生上课不听课只玩手机的乱象。

(二)校园活动流于形式。高校中,班会、社团活动等校园活动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本应该是同学与辅导员相互交流,同学之间交流的重要渠道,但是,由于活动的主题、形式等过于“正式”,因此并不能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积极性。一些班级开班会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参加活动只是“被迫”,并不是从内心出发去参加活动,因此集体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容易产生“信息茧房”。所谓的信息茧房就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3]以微博,微信,贴吧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是基于兴趣关注与现实中的朋友为基础的新媒体应用。这种关注实际上就是具有同种爱好的圈子。这种“圈子”内的信息交流极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在“茧房”内大学生只能听到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信息获取的片面,过度的自信和极度的自我主义。

(四)西方国家通过新媒体发布负面信息。由于新媒体开放性的特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这就容易给一些国外势力造成可乘之机。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一些西方的反华势力将具有西方意识形态的东西进行包装,通过新媒体输出给中国的大学生,以此来混淆视听,使一些原有的信息失真,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迷茫。由于大学生的价值观还不成熟,辨别信息的意识不强,极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形成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等不良习惯。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对策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优化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同时利用新媒体,将传统方法和最新方法结合,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一)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和内容。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采用说教的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由于未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收效甚微。因此,高校应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形式,把课堂讨论、师生互动、情景再现等融入课堂学习中,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课程中,比如,可以将一些事实热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结合,进行讨论,最后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理论去解释这些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新媒体技术,将知识用图片和视频等大学生喜爱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举办丰富的校园活动。校园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应该更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调动起大学生的积极性。辅导员可以将爱国、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重点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而不是走形式,做任务。同时,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建立虚拟的社区,设置议题,让同学们在网上交流讨论,“各种价值原则在理性的辩论过程中会逐渐地深入并扎根于参与者的心灵深处”,[5]错误的价值观念可以在讨论中慢慢纠正。可以通过宣传校园里的模范人物,通过榜样模范激励其他学生。还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在同学中有威望的人做意见领袖,引导主流的价值观念。拉扎斯菲尔德认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眾,而是要经过二级传播,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6]因此,选取意见领袖,通过他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高传播的实效性。

(三)通过新媒体进行针对性教育。辅导员可以开通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与大学生进行课外交流,了解大学生群体中时下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新媒体一对一,一对多的特点也方便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单独或多人的辅导和教育,减少了面对面教育时学生的尴尬。辅导员还可以通过发布一些最新的新闻、消息和身边事,使大学生听到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观点的声音,有利于打破信息茧房。

(四)高校建立自己的各类新媒体平台。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率很高,因此高校也应该建立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借助新媒体信息量和技术的优势,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平台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用一些通俗简单的语言,而并非一些官话套话,在传播的内容上也应该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的实际、大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利用新媒体,发起一系列活动,比如,可以在国庆节的时候举办“我与国企合影”,以此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母亲节的时候发起“我为妈妈做件事”,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四六级将近的时候,发起“四六级倒计时”或“与学霸学经验”等活动,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学校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辟谣一些不实信息,针对一些热门事件进行发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虚拟”与“现实”的有效互动,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新媒体的出现,提供给了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多样化的视角,满足了大学生获取知识、放松娱乐的需求,同时,也给高校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应利用新媒体的特点,改进和优化传统的传播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生活中去,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6.

[2] 靳博.新媒体下大学生的“心”变化[N].人民日报,2014-8-7(14)

[3] 百度百科.信息茧房.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O-_9wWt8wEdPw6p6kuFCM9X0d2eAMLy42pdnQHZEoLLIuBpLWp 2KoRTRDAqpL65r9DHwQ_278C0ZAVC5w4Wjq/2015-7-26

[4] 陶绍兴,朱芬华,计宏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路径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5):83.

[5] 郭彩霞.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4):116.

[6]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9-221.

猜你喜欢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