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亦有道

2015-07-05杨岳鹏

杂文月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施恩老大娘淮阴

杨岳鹏

做好事、行善举,还有门道、规矩吗?

之前我没想过这问题。偶读史书,看到两个故事,方知善亦有道,并非臆断。

一则是漂母赠饭。《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落魄时在淮阴城下清江浦钓鱼,正好有几位老大娘在河边漂洗丝棉。有位大娘见韩信饥饿,就送饭给他吃,连续几十天,天天如此。受惠的韩信很感动,有一天对老大娘说:我将来定要重重报答于你。不料想,大娘听了很生气,说:大男人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可怜而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你报答吗?

显然,赠饭的那位老大娘,施恩不图报,品德高尚,令人钦敬。

另一则见于《史记·游侠列传》。说汉高祖当政时,好谈仁义儒道的鲁国土地上有户姓朱的人家,却以行侠仗义闻名于世,被朱家掩护、救活的豪杰之士有好几百人,而受朱家恩惠的普通人,更是不可胜数。可是,朱家从不夸耀自己的能力,也不为施恩于人而沾沾自喜。相反,朱家对曾经接济过的人总避而不见,生怕再让他们碰到。他家救济困乏都从穷人开始,家里从不积攒余财,穿的是破旧衣衫,吃饭只有一样菜,出门只有一架牛车。朱家暗中保护过的季布将军后来发达了,做了河东太守,直到身死,朱家人再没有去见他。因此,函谷关以东的人无不伸长脖子盼着同朱家结交。

扶危济困的朱家,不只不要报答,而且关怀穷人,宁可自己节衣缩食、过苦日子,也要做好事、行善举。朱家乃是名副其实的积善之家,其德行比给韩信送饭的漂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两则故事,尽显善亦有道。此道的核心就在,行善不图报,唯求献爱心。漂母、朱家行善不染一丝世俗气,有一颗难得的对人的同情心和救苦救难的仁爱心。这种施恩他人、博爱众生的胸襟,令许多帝王将相、高士鸿儒望尖莫及。由其善亦有道似可推知——

那些做了一件好事、行了一桩善举而汲汲要人回报的,甚至索要“锦旗”“好处费”的,距真正的善大抵还有八千里之遥。

那些捐了一笔善款,或给孤儿院送寒衣、食物,却又要拿个捐赠“证书”,以给自己扬名,把行善当生意来做的,也有违善之本意。

而逢年过节,带一帮跟屁记者,给困难户“送温暖”的某些官员,拎上一桶油、送上一袋米面,总要人家当面“感谢”、“颂好”,又在媒体上大肆渲染,把行善当恩赐或“政绩”来炫耀的,则是沽名钓誉之举了。与其说他们施恩、行善,倒不如说他们作秀、贴金。

上善若水。真正的善,像春雨般润物细无聲。南梁萧绎《戒子篇》说,“施人慎勿念。”北宋王安石《吴学士转官》诗曰,“好德乐善而无求。”都一个意思,善发乎内心,无欲无求,方为上善。

我这样说善亦有道,并非贬低做好事、行善举,多做一件好事、多行一桩善举,对社会总有助益;我强调的着眼点在,行善须真诚,勿掺杂功利俗念,走向反面而沦作伪善。

善亦有道。古之漂母、朱家的那份道德文化遗产,纯洁、高致。愿当下国人发扬光大之。

猜你喜欢

施恩老大娘淮阴
一饭千金
淮阴:母爱之都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让座
原来是她的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