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崎丰子小说人物性格的双重性
2015-07-05郭彦姝
郭彦姝
摘 要:日本社会派小说家山崎丰子的小说,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其代表作《大地之子》中主人公陆一心人物性格形象典型。他热爱生命,热爱家庭,热爱工作,顽强不屈的性格反面,却蕴藏着一丝软弱。本文在探讨其性格双重性的同时,尝试分析塑造这种性格的原因及其文学价值。
关键词:山崎丰子 人物性格 双重性 《大地之子》 陆一心
山崎丰子的小说,人物形象饱满,性格各异。其作品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徐徐浮现小说主题,阐述作品主旨。《大地之子》是山崎丰子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描述了被历史狂澜拨弄的在华日本遗孤陆一心颠踬淹蹇的半生命运。本文尝试通过小说中主人公陆一心的形象特征,分析小说人物性格的双重性,探索山崎丰子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中的文学魅力。
一、“陆一心”性格的正面
(一)热爱生命的陆一心
陆一心是一个经历了无数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在华日本遗孤,他的前半生时时与死神作着殊死搏斗,看不到希望和前途。但是他卻始终热爱珍惜着生命。出于本能,陆一心从亲友的尸体堆里爬出来;为了生存,他逃离了令他受尽折磨的丁财福家;顽强地生命力让他几次从病魔和死神的手中挣脱;受到冤屈后,为了报答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而靠意志力顽强的活了下来。虽然似乎陆一心都是为了一个个目标而顽强地努力拼搏着,其背后却深深蕴藏着他对生命的执著和热爱。这种热爱已经化作希望,支撑着他的未来。
作者在塑造陆一心热爱生命这一特征时,描写了一个细节。文化大革命期间,陆一心受冤被流放到内蒙古的农场进行劳动改造。期间,曾被安排放羊。“日复一日追赶着羊群的空虚无聊的工作中,唯一的感动是在初生羊仔踏上大地的那一个瞬间。”特别是“如果羊羔不是公羊而是母羊,会使一心心绪平和些。”“因为公羊的食用价值不如母羊,所以,一般除了作为种羊以外,生后数月就会被宰杀。” 这样一个细小入微的情节,山崎却进行特别的心理描写,让读者看到一个历经磨难、身心俱疲、数次徘徊于生死边缘的人对于生命的热爱。
(二)热爱家庭的陆一心
陆一心对养父母是充满感情的。比起养父母对一心的爱,作品中没有特意地描写陆一心如何尽孝,也没有花很多笔墨来抒发他心中对养父母的爱。但是在一些情节中的侧面描写,让读者深刻地体会到陆一心对养父母的感情。从内蒙古劳改农场释放回来时,在火车站与父亲的彻夜长谈;工作后,每次父母来城时的热情招待;另外,吉林省公安厅某处长在提醒陆德志,有一部分日本遗孤为了寻找亲生父母,偷偷前来咨询,甚至抛弃养育其长大的养父母,回到日本的也是大有人在的时候,陆德志毅然决然地回答:“我认为是一心经历了极度恐惧的状态才失去了那段记忆。我们不是那种遮遮掩掩,有隔阂的父子。” 这反映出陆一心和父亲的感情深厚、亲密无间。
另一方面,陆一心对妻儿也是百般呵护。每次出差,无论多忙,他一定会买回毛衣、大白兔奶糖等礼物,让妻子和女儿分享快乐。工作的闲暇,一心甚至会在脑中浮现“现在,燕燕大概正呼呼地睡得正香吧”的念头。下班之后,他还会和女儿一起玩耍,陪她看小人书。完全是一个温柔的丈夫、贴心的父亲形象。山崎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给读者展示出一个无论作为父亲还是丈夫,都充满感情、温柔细致的人物形象。
(三)热爱工作的陆一心
生活上温柔体贴、感情丰富的陆一心,在工作中却是另一个形象——热情、能干、执著而又坚定。他把心放入工作之中,为了企业、为了国家,坚持原则不退让。在宝华制铁的指挥部工作时,作为主要工程师,在中日项目中倾尽全力,甚至不惜和日方正面冲突。因冯长幸的诬陷被贬至偏远的内蒙古大包钢铁公司后,他仍然不灰心不气馁,对公司重点产品铁轨的质量改良倾注全部的心血。因此,他在工作中又是一名事业心很强的优秀工程师,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陆一心”性格中的软弱
虽然小说中的陆一心是一个历经磨难,坚韧不屈,对父母对妻女对事业责任心极强的真男儿,但却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在小说的多处情节之中,读者可以阅读到陆一心的性格深处的另一面。
“‘你证明给我们看!亲手将那个袋子撕掉,用脚踩跺,来证明你思想的解放。学习委员李晶斩钉截铁地说。(省略)一心的布鞋踩在上面。踩着踩着,窝心的感觉涌上心来‘不这样的话,就不能入团了吗?” 这是陆一心入团前接受组织考验的情景。当被人指出他天天佩戴着失散的妹妹原来带过的护身符是相信日本宗教的行为时,陆一心进行了申辩,但申辩未能获取理解之时,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屈服。按对方的要求,用脚踩踏了护身符,踩踏了对妹妹的思念。虽然情非得已,但是,可以看到,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得到团员的身份、旁人的认可,他没有坚持,选择了让渡出这份感情换取自己的所需。
同样,在面对初恋赵丹青时,也展现出了这种软弱。当初恋之门即将打开之时,一心彷徨着是否要把自己日本人的身份告诉对方。内心矛盾的交织使他错过了多次机会,直到毕业后必须确定恋爱关系,无路可退之时,才最终说出了口。而当对方无法接受,提出分手后,他又对着大海放声大哭。这些行为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与他的整体形象迥然不同,令读者看到了一个害怕受到伤害而犹豫不决,内心矛盾而柔弱的陆一心形象。
三、性格双重性的原因
世界上没有毫无瑕疵、完美无缺的人,也没有十恶不赦、一无是处的人。因此,一部成功的小说都会塑造出人性的多重性。但塑造出的形象却又是各不相同。那么作者将主人公塑造成刚毅、智慧,又有担当的优秀人物形象的同时,为何又描绘出其内心软弱的一面呢?
(一)情节发展、人物经历的必然
陆一心幼年经历战争,失去了大部分的亲人,不久,又和妹妹失散,孤苦伶仃。第一任养父将其当做牛马般使唤,而他却弱小而无力反抗。逃脱之后,四处漂泊,居无定所。遇到第二任养父陆德志后,物质生活有所着落。然而,一个矛盾刚解决时,另一个问题又突显出来。日本人的身份使他的学习、工作都并非一帆风顺。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蒙受冤罪,被无辜地发配边疆劳改。其中,年轻的人生中还经历了两次大病,都差点夺去他的生命。能够经历如此颠沛流离的人生而生存下来的人,没有一定的韧性和执著,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这些疾病和苦难,恰恰让陆一心更加知道生命的意义,能够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生命、生活的美好。因此,磨难造就了陆一心坚毅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次次新的磨难,往往化为生存下去的勇气,而磨难的离去,又成为陆一心珍惜眼前生活、发奋工作的动力。
当然,这些磨难不仅仅是对陆一心身体的折磨。长时间压抑的政治环境、特殊的身份、周围人群的孤立,使得陆一心虽然坚毅,却不知不觉中又具有了一种恐惧和胆怯的性格。因为他深深地知道弱小的自己无法和强大的环境抗争,特殊的身份会让他不断遭遇困难,于是,他开始动摇、退让、屈服。
(二)人物角色的需要
在小说中,陆一心性格的双重性也是塑造其人物角色的需要。陆一心的人物角色定位于知识分子。首先,养育他的家庭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养父陆德志是一位兢兢业业的小学教师,温文儒雅,知书达理,注重文化教育。陆一心非常敬重养父,从小耳濡目染。其次,陆一心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大学毕业后,进入工作单位,仍然作为知识精英——工程师参加工作。因此,从其青少年大部分时期的环境,可以看到他的成长道路是一条充满文化知识气息的书生之路,陆一心的身上有着浓浓的书卷气。在文人的身上,添加上适当的“弱”的气质,既合情亦合理。这种双重性结合于主人公形象之中,符合人们普遍的认识,为读者所接受。
(三)增加文学效果的需要
弱者的变强,强者的示弱,往往最能打动人们的内心。陆一心的性格双重性恰恰描绘出这一特征。命运的捉弄、时代的波澜令他不得不以屈服、软弱来保护自己得以生存,也令他遇事格外谨言慎行、细致敏感。但是他始终有着自己的信念,为了父母,为了妻女,为了生命,不断拼搏,和无情的命运作着斗争。这种斗争使他顽强地生存下来,随着拨乱反正,重新回到人生的正轨,用自己的知識和才华开启美好的未来,创造幸福的新生活。这种正反对照的性格双重性,如同一首乐曲的高低音,时而从高音走向低音,时而又从低音回到高音,构成美妙的旋律。陆一心在挫折中锻炼出来的刚毅、软弱兼有的双重性格之普遍性,与陆一心柔弱气质随情节变化而若隐若现于字里行间之多样性,在小说之间不断往复,使作品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之余,又展现出人性的真实和哲理化的现实,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从山崎丰子小说《大地之子》的主人公陆一心形象特征中,可以看到山崎丰子在人物塑造中,未将人物性格平面化、单一化。她将人物性格的双重性合理地融入人物形象。这种手法,使得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立体而接近现实。为大众读者所接受、理解的同时,留给读者思考其人物性格之双重性产生原因的余地。这是山崎丰子的小说受广大读者和观众欢迎的原因之一,也是其文学的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山崎豊子.大地の子(一~四)[M].東京:文藝春秋,1994.
[2] 山崎豊子.『大地の子』と私[M].東京:文藝春秋,1999.
[3] 山縣基与志.山崎豊子全小説を読み解く[M].東京:洋泉社,2009.
[4] 左江.解读陆一心的心路历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