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2015-07-05李丽
李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所能做的就是挤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匆忙讨论。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草船借箭》,其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这篇文章我们昨天已经预习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一小组交流一下,《草船借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任务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室里人声鼎沸)
(教师环绕一周回到讲台)
师:下面以抢答的形式检查合作学习的情况。
这其实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而是放羊式学习,是一种“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假象。因为教师没有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没有灵活点拨、科学引导;没有适时调控、及时激励。教师自己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而是任其自由发展,好像把自己当成合作学习的“局外人”。其实不然,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要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有实效,教师以下几项工作不可忽略。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分组。分组好坏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败。一般人会认为,合作学习分组不就是上下两排学生作为一组吗?其实不是,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专家盛群立教授指出:“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当然,农村小学一般班额都比较大,学生比较多,笔者在合作学习时分组的经验是:1.小组成员尽量要坐的彼此近点,靠拢一点,以便于讨论,共享资源。2.学生座次的安排要方便于教师巡视指导,且便于教师到达每个合作小组的座位边,与学生轻声交流。3.小组成员数要相同(一般是4人)。
当然,分组之后就是要明确学生的分工。这分工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分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之间的分工。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给不同小组提出不同的任务,比如说,这四个小组讨论另一个问题,那四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一些任务分工,要明确“你干什么,我干什么,他干什么”,最后小组成员之间再来个整合,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二、灵活点拨,科学引导
当学生进入到合作学习的角色中的时候,此时的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是站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情,袖手旁观?还是融入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参与呢?答案是明确的,我们教师应介入整个合作进程中去。其实合作学习的成功,与教师的灵活点拨和科学引导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虽然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但是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如果这些意外不解决,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比如当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明确时,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说明;讨论声音过大,教师要适时提醒;讨论偏离主题或“冷场”时,教师要灵活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小组提前完成任务的,教师要检查他们完成的好坏,看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者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響到别人。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先举手再发言的习惯。还会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合作方法,如先听同学发言,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我补充一点……”。在汇报交流时学会说“我们认为……”。
三、适时调控、及时激励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考虑时间的调控。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告诉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利用好时间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教师还要掌握好时间长短。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考虑任务的调控。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但任务要求要与学生的主观体验相结合,要与学生的知识技能相结合,要与课文的文本内容相结合,要难易适中。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开展顺利的小组要及时予以激励。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学生得到了激励,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的学生在小组中提高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养成合作的习惯,必将受益无穷。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洋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