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注意事项

2015-07-05张宁

2015年9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主体

作者简介:张宁(1990.10-),女,辽宁省盘锦市,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笔译方向)。

摘要:政府工作报告翻译是一种基于对政治、政策、事实的全面分析,准确表述报告原文的学术性为。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主体不同于传统的由作者和译者构成的简明二元化结构,而是随着翻译文本的复杂构架逐步演进为具有多元化性质的翻译主体。本文从政府工作报告翻译的多重主体中选择作者本人作为主体,具体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剖析翻译如何拒绝停留于原文表面文字,词能达意,体现报告的主体精神。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主体

进行翻译工作有两个中心,即两个主体:一是译者,二是作者。这就涉及是选择以译者为中心,还是以作者为主体这一问题。从本质来看,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他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载体,或者也可以说是为实现一个目的的两种驱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具体来讲,译者肩负着反映作者意图的重任,译者和作者两大主体在翻译中是相互交融的。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是在中央编译局的组织协调下进行的。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不同于其他散文、诗歌等的翻译,它的翻译主体不单纯局限在作者本人,更是包括国务院有关领导、外交局、外交部专家等组成的翻译集体。因此,政府工作报告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体现主体的地位和角度,维护主体的形象和利益,遵循主体的思维和逻辑,使译文能够体现报告的主体精神[1]。本文为体现总理作为翻译主体的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

一、文风

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从作报告者个人行为角度来讲,总理和听众应进行形式上的交流、实质上的互动,而不是依照既定文本进行宣读[2]。因此,译文的文风要尽量突出报告者与听众之间的交流性,体现出总理的亲民形象,使得民众切实感受到政府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关乎切身利益。为更好地体现这一点,在翻译中不可避免要灵活选择和运用被动语态或启用被动语态。两者皆有利弊:被动语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译文更加连贯,不拖泥带水,进而彰显作报告者干练的作风,但被动语态的使用却使译文少了些许亲民效果,无法将听众带入报告中;主动语态,寓意将强调“我”,将本人与听众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强调“我”与听众的沟通,使得译文变得更加直截了当,加强两者之间交流与互动,体现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

二、术语

术语指特定领域对一些特定事物的统一的业内称谓。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关于经济、关于政治、关于发展等方面的词语,如人均收入(per-capita income)、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moderately easy monetary policy);如政务透明(administrative transparency);如城乡发展不平衡(the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等等这些极具特色的语言。对于这些词语的翻译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如词汇具体化、词义抽象化、替换、删减冗余、增译等,以实现政府工作报告词能达意的良好效果。

1.笼统词汇具体化

《政府工作报告》中常见概括性、宏观性的词汇和词组,工作报告用这些词汇、词组来表明某事物的特征或状态等,这些词语的运用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报告的恢弘大气、概括全面等优势,但英语词汇相对比较严谨、具体。“宏观”与“具体”两者之间存在相应的矛盾,给翻译增加了些许难度。因此翻译时,就要求译者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和文体风格选择用词,将笼统词汇具体化,实现报告内容向更加具体的方向倾斜。

…三公…

official overseas visits,official vehicles,and official hospitality.

…坚持正确处理…和…关系

maintain a balance between …and …

译者用”balance”一词准确地传达了这个意思,强调处理相关关系的重要性,有利于读者的理解。

此外,“…好”在汉语中经常出现,这是一个比较倾向于口语化的词汇,“好”的具体含义和表现程度相对于其他的程度副词更加的模糊、抽象,需要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好”的作用也是比较多的,能够用在结构上,对其进行补充,使句子更容易理解;能够用在名词前,起到加强语气、修饰名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翻译时,要充分地对原文进行理解,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运用。

2.词语意义抽象化

词语意义抽象化,就是把词语的含义进行抽象的理解与表述。在汉语的表达习惯中,往往使用形象化的词语来加强表达,这一传统习惯产生的深远影响体现在正式的政治材料中,它本身也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使正式的语言略显活泼。这就需要译者在进行翻译的同时把抽象词语所展现的各种意向自然地、有机地掺杂进译文当中,这一翻译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政治文化内涵,使译文贴近群众,增加其可读性。

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un the power in the sun

加快“走出去”步伐speed up the overseas pace

3.词语替换

在词语的运用上,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多差异。在汉语中进行动态的表达多使用动词,大多会采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对文章的意义进行强调,这就会出现原用词语的重复或同义词、近义词重复。在英语中,最常用的是名词、代词,而且为避免重复还采用句式的多种变换。二者的矛盾造成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着重注意进行此类之间的转化,这可能会涉及到将代词用来进行副词指示等。

“倾听群众呼声,反映……意愿,集中……智慧”

hear peoples voices,reflect peoples will and pool peoples wisdom

這里面如果都用peoples来表示群众未免过于单调,要想用最简单的改变,可以用theirs进行替换。

4.删减多余词语

多余词语,在翻译的过程中就是一种负迁移,在翻译的过程中,这样的多余词语多是不符合语言内部的规律,将原有文章中的词语直接拿到翻译中来。

…切实提高…质量和效益…

…improve…sustainable and efficient…

5.增译

增译,“增”就是添加、补充的意思,就是把缺少的或不完整的信息添加到翻译中。主要涉及到添加翻译的句子主语以及背景。

“三农”支出超过…

The spending exceeded…,which were used on farmers…

三、总结

综上所述,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明确翻译的主体,从文风和术语两个方面下功夫,还要求译者时刻紧跟发展步伐、关心时事政治,还要不断夯实翻译的基本功,深入掌握深厚的文化背景,创新工作形式,改变工作思路,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弄笙,近年来汉英翻译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J).中国翻译,2002(1)

[2]王弄笙(2006)。十六大报告汉英翻译的几点思考。《中国翻译》,1,56-59。

[3]吴子文(2005)。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语译文中一些值得商榷的译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83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翻译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