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山岛域围垦对邻近水道泥沙运动和海床演变影响分析

2015-07-05季有俊刘杜娟黄潘阳黄承力

水道港口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床渔港水道

季有俊,刘杜娟,黄潘阳,黄承力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舟山岛域围垦对邻近水道泥沙运动和海床演变影响分析

季有俊,刘杜娟,黄潘阳,黄承力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舟山海域岛域围垦与一般近岸滩涂围垦不尽相同,具有地理位置和水动力环境的特殊性。采用舟山钓梁围垦区附近海域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邻近螺门渔港水道围垦前后2个时期的水文泥沙调查资料,对岛域围垦环境下水道附近海域泥沙动力和海床冲淤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岛域围垦后螺门渔港水道潮汐变化并不显著,但是潮流流速大幅度减少,潮流挟沙能力随之减弱,净输沙量减少了90.1%,且净输沙方向由落潮方向变成涨潮方向。泥沙动力条件的改变促使水道及附近海域海床冲淤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由围垦前槽冲滩淤演变为围垦后大幅度淤积,水道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6 m。根据分析认为,围垦工程改变了水道悬沙的输移沉降模式,围垦前大量的泥沙以过境形式输移,而围垦后悬沙进出因围垦而形成的岙湾将以沉降为主。

岛域围垦;泥沙动力;海床演变;峡道效应;舟山海域

围垦工程已成为沿海地区开发土地资源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开发利用在中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长期以来,在港湾开发、河口整治等实践任务的驱动下,不同学科的学者就围垦工程实施对海岸环境的影响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其中,围垦工程对周边海域的水沙环境的影响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动力及冲淤变化进行动力学分析是海岸演变预测与控制的必要手段,也是一个关系到科学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的重要问题。现今国内外围垦工程大多发生在河口、港湾、平直海岸附近,针对这些区域进行的围垦工程对周边海域水沙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已有很多[2-7]。岛域围垦会明显改变岛屿附近的水沙环境和底质类型,并给滩涂养殖和原有港口航道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显得非常重要[8-10]。

舟山群岛海域内由于岛礁众多,水道纵横交错,沟槽、浅滩相间分布,致使水下地形起伏而水深多变,水动力条件复杂,许多研究者已做了很多关于该海域的峡道动力、潮滩动力沉积、泥沙输移及海床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11-14]。近年来为促进舟山市社会经济发展,对舟山海域近岸进行了大规模促淤造地工程,对周围水沙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15-16]。

钓梁围垦工程位于舟山本岛东北部(图1),目前钓梁一期和钓梁二期围垦已经完成,已围垦面积约19 275亩,围区内的钓山、乌龟山、牛头山、梁横岛和梁横山5座岛屿已经由海堤与本岛连接成陆。舟山海域岛域围垦与一般近岸滩涂围垦不尽相同,岛屿间潮流纵横,水深条件多变,峡道效应明显,具有地理位置和水动力环境的特殊性。目前关于舟山海域岛域围垦环境下临近水道泥沙动力和海床演变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吴慧琴等[17]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预测分析了钓梁二期围垦南堤建设后对螺门渔港码头附近海域潮流的影响及冲淤变化情况,但是其预测结果缺少实测资料的验证。本文以舟山本岛东北部钓梁围垦为例,依托钓梁围垦项目所获得的不同年份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并利用研究区不同年份水下地形资料建立不同时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分析了舟山岛域围垦环境下螺门渔港水道潮汐、潮流动力、泥沙运移规律以及海床冲淤等变化特征,并与前期学者开展的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探讨了冲淤调整机理,以加深对岛域围垦工程的实施与邻近海域演变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为岛域促淤围垦工程堤线科学布置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图1 钓梁围垦工程位置及观测站位分布Fig.1 Location of reclamation project of Diaoliang and survey stations

1 研究区概况

舟山群岛位于杭州湾东南,岛屿众多,潮流峡道纵横交错,水动力条件复杂。潮汐类型属于不规则半日潮,以M2分潮为主。受峡道地形的制约,峡道内水流以往复流为主[12]。钓梁围垦区北侧、东侧和东南侧岛屿之间均有水道深槽发育,其中梁横山和舟山本岛之间的螺门渔港水道位于围垦区东南侧,围垦之前与围垦区相通,围垦之前水深可达30 m,是当地渔船进入螺门港避风的主要通道。研究区附近海域受周围诸多岛屿屏蔽,岱衢洋和黄大洋的波浪难以直接传入,波浪以风浪为主,平均波高不超过0.3 m,最长周期不超过3 s,波高大于1 m的风浪出现机率极少,仅产生于台风期间[18]。

舟山本岛陆域没有大河流直接注入,只有间歇性的山溪流,径流量较小,特别是现今各个岙湾多有围涂塘坝,已断绝了陆域来沙之源。研究区海域来沙主要包括长江入海物质和附近浅海沉积物再悬浮物质,其中长江入海物质夏季主要堆积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冬季再悬浮的细颗粒物质在浙闽沿岸流作用下南下,它是舟山群岛海域主要的物质来源[19]。受长江来沙影响,舟山海域大部分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局部潮流动力较强海区分布有砂质粉砂、砂和砾[20]。

舟山本岛及附近岛屿海岸大部分由基岩海岸和人工海岸组成,基岩海岸岩性坚硬、抗冲刷能力强,其轮廓几乎保持不变,位置基本稳定,因此,海岸线近期变化与人为的围涂筑堤密切相关。钓梁促围工程于2005年9月开始组织实施,北Ⅱ、北Ⅲ段促淤堤开始修建,2007年5月北Ⅲ段封堵,2007年11月北Ⅱ段封堵;北Ⅰ段2008年12月开始实施,2009年4月封堵;钓梁二期南堤于2010年11月施工,2013年1月封堵。因此,已建成的钓梁围垦区人工海堤已成为该海域新的海岸线。

2 数据与方法

2.1 水文泥沙资料与处理

钓梁围垦工程实施前后分别于2003年7月和2012年8月(农历均为7月)在螺门渔港水道进行过2次水文测验,调查期间天气状况良好。2个时期潮位站均位于螺门渔港,采用自记式水位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观测。两个时期采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SonTek ADCP)进行了大、中、小潮25 h连续潮流观测,其中位于研究区内的水文站A1(2003年7月观测)和水文站B1(2012年8月观测)空间位置基本一致(图1)。潮流的观测同时于每小时整点时刻使用采水器按六层法采集水样,然后将采集的水样带回陆上实验室经过滤和烘干后计算含沙量。本文对2个时期的潮汐和大潮期潮流资料进行了统计和调和分析,并计算出单宽输沙量数值的北分量和东分量后,采用矢量合成法计算出单宽输沙量数值及其方向。

2.2水下地形资料与处理

本文主要采用了该海区4个时期的水下地形测图。第一期为1962年海图(比例尺1:35 000,墨卡托投影,1954北京坐标系,理论最低潮面);第二期为2003年7月围垦区附近水下地形测量图(比例尺1:10 000,高斯投影,1954北京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第三期为2009年7月螺门渔港水道附近水下地形测量图(比例尺1:2 000,高斯投影,1954北京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测区的局限性,仅用于典型断面冲淤分析;第四期为2012年7月围垦区附近水下地形测量图(比例尺1:2 000,高斯投影,1954北京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利用GIS软件对水下地形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地形图数字化、坐标转换为1954北京坐标系、深度基准面统一转换到理论最低潮面、几何投影转换为高斯投影,然后采用Surfer软件中Kriging插值技术建立不同时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围垦前后2个时期研究区附近海域海床冲淤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

3 结果

3.1 泥沙动力条件变化

3.1.1潮汐变化

为了准确地进行实测特征潮位的对比,将测站特征潮位值统一归化至“1985国家高程基准”。从围垦前后2003年和2012年螺门潮位站潮汐统计特征值可见(表1),高潮位有所抬升,最高潮位抬升幅度0.06 m,平均高潮位抬升0.08 m;低潮位变化幅度较高潮位有所增大,最低低潮位下降幅度0.13 m,但是平均低潮位抬升0.22 m;潮差略有减小,平均潮差减小约0.06 m;平均涨落潮历时基本无变化。总体来看,螺门渔港水道潮汐变化并不显著,呈现出高、低潮位有所抬升和潮差略有减小的变化趋势。

表12003 年和2012年螺门潮位站潮汐特征值统计Tab.1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tide at Luomen tidal station in 2003 and 2012

3.1.2潮流和输沙变化

通过螺门水道A1水文站(围垦前)和B1水文站(围垦后)大潮期潮流统计特征值对比结果可见(表2),由于钓梁一期和二期修建的海堤对潮流的阻挡作用,钓梁围垦前后潮流特征值具有明显变化,潮流动力大幅度减弱。螺门渔港水道围垦前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达到1.34 m/s和1.24 m/s,围垦后分别为0.52 m/s和0.73 m/s,分别减少了61.2%和41.1%;围垦前涨、落潮垂向平均流速分别为0.77 m/s和0.79 m/s,围垦后分别为0.24 m/s和0.36 m/s,分别减少了68.8%和54.4%。就潮流流速减小幅度而言,涨潮期明显高于落潮期。受南北岸线约束作用,螺门渔港水道潮流呈往复流运动形式,围垦前后涨、落潮潮流流向变化不大,均是涨潮时平行岸线向西流动,落潮时则向东流向外海。

螺门渔港水道潮流动力发生变化会导致潮流挟沙能力发生改变,由表3可见,螺门渔港水道围垦前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279 kg/m3和0.413 kg/m3,围垦后减少到0.235 kg/m3和0.162 kg/m3,分别减少了15.8%和60.8%,减少幅度落潮期远远高于涨潮期。单宽输沙量也发生明显减少,涨潮输沙量由围垦前的26.6 t/m·d减少到围垦后的19.6 t/m·d,减少了26.3%;落潮输沙量由围垦前的44.9 t/m·d减少到围垦后的17.6 t/m·d,减少了60.8%;净输沙量由围垦前的22.3 t/m·d减少到围垦后的2.2 t/m·d,减少了90.1%,且净输沙方向由落潮方向(90°)变成了涨潮方向(249°)。

表22003 年和2012年螺门渔港水道测站大潮期潮流特征值统计Tab.2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tidal current in Luomen Fishing Port Channel during spring tide in 2003 and 2012

3.2 不同时期冲淤变化

3.2.1围垦前冲淤变化

钓梁围垦实施前,通过1962年和2003年水下地形资料对比显示(图2),在自然条件下,螺门渔港水道附近海域具有明显的潮、槽变化。螺门渔港水道西北侧钓山至南峰山之间潮滩发生淤积,0 m等深线2003年较1962年向外海推进,最大推进距离约500 m;梁横山东西两侧0 m等深线均向外推进,潮滩面积有所增加;相反,南峰山至螺门之间岙湾由于距离螺门渔港水道较近,0 m等深线向岸侵蚀后退,最大后退距离约160 m,潮滩面积减少。钓山和梁横山之间的水下浅滩2个时期分布形态相似,西侧2 m等深线圈闭舌状等深线头部向东南方向有所延伸,但总体水深变化不大,说明围垦前该海域水下浅滩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的状态;梁横山东南侧2 m等深线圈闭的水下浅滩形态基本一致;骐骥山西北侧水下浅滩略有淤积,5 m舌状等深线消失,并和梁横山东南侧5 m等深线相连接,但总体来说水深变化不大,泥沙处于缓慢淤积状态。深槽区中螺门渔港水道中部1962年被一狭长的10 m等深线所圈闭,呈东西走向,北侧为中柱礁。2003年10 m等深线有向两侧加宽和向两端延伸走势,北侧可达到1962年5 m线位置;2003年位于10 m等深线中间的20 m等深线圈闭长度达1 770 m,部分区域覆盖1962年10 m等深线,说明该深槽在较强潮流作用下发生明显的冲刷;该水道南边坡2个时期等深线均较密集,2003年2 m、5 m等深线较1962年有向外海推进的趋势。位于螺门渔港水道东北方向梁横山—黄它山之间水深>10 m的深槽南北贯通,2个时期50 m等深线分布形态基本一致,但深槽西侧2003年的10 m、20 m、30 m向西侧移动,冲刷明显,而东侧20 m、30 m等深线略有向东移动,也发生冲刷,因此该深槽有向两侧加宽的趋势。

据1962年和2003年2个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进行冲淤计算结果表明(图3),近41 a来,螺门渔港水道附近海域海床总体表现为槽冲滩淤,冲刷主要发生在螺门渔港水道、梁横山和黄它山之间深槽以及骐骥山西侧深槽,其中螺门渔港水道出现10.0 m以上的冲刷区域,侵蚀速率达0.24 m/a以上,梁横山和黄它山之间深槽幅度达10.0 m以上的范围较大。其他潮滩和水下浅滩则以淤积为主,其中梁横山西侧钓梁一期和二期围垦区以淤积为主,淤积幅度0~2.0 m,淤积速率0~0.05 m/a。梁横山东南至骐骥山之间的水下浅滩淤积幅度在0~1.0 m,淤积速率0.02 m/a。

3.2.2围垦后冲淤变化

钓梁二期南堤修建后,南堤与南侧舟山本岛之间形成一个开口指向螺门渔港水道口门的狭长岙湾。通过2003年和2012年水下地形资料对比显示(图4),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下,螺门渔港水道及附近海域发生大幅度淤积,岙湾内2012年0 m等深线已逼近2003年10 m等深线位置,最大推进距离约440 m;梁横山东南侧0 m等深线已达到2003年5 m等深线的位置,最大推进距离约550 m,潮滩面积明显增加。骐骥山附近水下浅滩也受到较大的影响,西北侧发生较大幅度淤积,5 m等深线圈闭的浅滩被2 m等深线圈闭的浅滩取代。螺门渔港水道水深大,发生快速淤积,2003年存在的10 m等深线消失,仅有5 m等深线出现。梁横山—黄它山之间的深槽受围垦影响相对较小,2012年10 m等深线舌状头部较2003年向南侧略有移动;主深槽东、西两侧10 m、20 m、30 m、40 m等深线均有向西移动趋势,东侧发生淤积,而深槽西侧则发生冲刷。

表32003 年和2012年螺门渔港水道测站大潮期泥沙特征值统计Tab.3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sediment in Luomen Fishing Port Channel during spring tide in 2003 and 2012

图2 围垦前研究区1962年和2003年等深线对比(水深基面:理论最低潮面)Fig.2 Comparison of water depth contours between 1962 and 2003 in the study area before reclamation(water depth basal plane:theoretically lowest tide level)

利用2003年和2012年水深资料对围垦前螺门渔港水道附近海域海床冲淤变化进行冲淤计算结果表明(图5),近9 a来,由于钓梁围垦北堤和南堤的修建,螺门渔港水道及附近海域海床总体以淤积为主,仅在局部区域发生冲刷。淤积范围及幅度最大区域当属螺门渔港水道,最大淤积幅度可达26 m,淤积速率达2.9 m/a,其中,螺门渔港码头附近平均淤积速率约为1.6 m/a。从螺门渔港水道向东和东南方向淤积幅度逐渐减小,说明钓梁围堤的修建对周围潮流动力环境的影响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小。研究区发生冲刷的区域相对较少,主要出现在梁横山和黄它山之间深槽西侧以及黄它山的南侧海域,这可能与黄它山南侧2012年2月开始实施的防波堤工程有关。

图3 围垦前研究区1962~2003年海床冲淤变化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between 1962 and 2003 in the study area before reclamation

图4 研究区围垦后2003年和2012年等深线对比(水深基面:理论最低潮面)Fig.4 Comparison of water depth contours between 2003 and 2012 in the study area after reclamation(water depth basal plane:theoretically lowest tide level)

图5 研究区围垦后2003~2012年海床冲淤变化分布Fig.5 Distribu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between 2003 and 2012 in the study area after reclamation

3.2.3典型断面的冲淤变化

在螺门渔港水道口门处设置一典型断面AA′,呈南北走向,跨过水道北侧中柱礁(图1)。通过1962年、2003年、2009年、2012年4个不同年份的水下地形资料对比分析可见(图6),近50 a来,断面AA′冲淤具有明显的地貌部位变化。中柱礁北侧水深较浅,1962~2003年以冲刷为主,冲刷幅度0~5.0 m;由于钓梁围垦工程2005年开始实施,2003~2009年发生大幅度淤积,淤积幅度2.0~6.0 m;至2012年进一步发生淤积,淤积幅度1.0~2.0 m。中柱礁南侧螺门渔港水道水深大,近年来冲淤幅度变化较大。1962~2003年螺门渔港水道主槽及北边坡发生大幅度冲刷,冲刷幅度最大达11 m;然而,钓梁围垦工程实施后,螺门渔港水道深槽却成为淤积速度最快的区域,2003~2009年淤积幅度0~10.0 m,淤积速率0~1.67 m/a;2009~2012年进一步发生淤积,淤积幅度也达0~10.0 m,淤积速率0~3.33 m/a。螺门渔港水道2003年在此剖面上最深处有28.0 m,而2012年最深处仅有9.0 m,且深槽底部由于淤积而变得平滑,水道边坡变缓。

图6A-A′断面水下地形变化Fig.6 Underwater topography evolution of profile A-A′

4 讨论

4.1 围垦前后海床冲淤演变机理分析

从钓梁围垦工程布局来看,围垦前后研究区及附近海域潮流流路发生显著变化。围垦前钓山、乌龟山、牛头山、梁横岛和梁横山均是独立的岛屿,潮流贯通。涨潮流通过螺门渔港水道口门进入钓梁之间海域,然后流向西北进入秀山岛南侧的灌门水道;落潮流方向基本与涨潮流方向相反,钓梁之间海域的落潮流经螺门渔港水道向东流出,沿东南向在靠舟山岛一侧的水道内流向骐骥山的南侧。钓梁二期南堤修建后,根据数值模拟分析[17],岙湾内的纳潮量大幅度减少,造成围堤外水域流速减少,湾口附近流速也减少,这与本文实测水文资料结果一致。钓梁岙湾内涨潮流主要来自骐骥山南侧水道,说明围垦南堤的建造改变了附近海区潮流场,从而改变了泥沙输运格局。

钓梁围垦前螺门渔港水道峡道动力特性显著,其是水沙过境的重要通道。由于潮流动力强劲,底质颗粒物较细,围垦前1963~2003年期间水道发生冲刷(图2)。钓梁围垦实施后破坏了螺门渔港水道的峡道特性,围堤修建使得峡道的封堵甚至压缩不仅影响自身所在位置的水动力和泥沙,而且也影响到周边地区的水沙运动,悬沙的输移沉降模式也因围垦发生变化。围垦前,大量的泥沙以过境形式输移,而围垦后地形变化为岙湾,悬沙进出岙湾后因潮流挟沙能力下降将以沉降为主。根据数模预测结果[17],钓梁二期南堤建设前螺门渔港码头附近平均淤积速率约为0.9 m/a,南堤建设后约为1.1 m/a。本文通过实测资料计算得到螺门渔港码头附近平均淤积速率约为1.6 m/a,可见数模预测结果小于实测资料计算结果,但是淤积强度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由湾口向湾内和湾外东侧逐渐递减。

4.2 波浪作用因素影响分析

尽管研究区受岛屿掩护使得波浪作用较开阔海域较弱,但是舟山群岛海域海底泥沙来源主要是长江来沙,颗粒较细,易悬浮,且该海域潮流动力较强,“波流掀沙,潮流输沙”的输移机制是该海域海床演变的基本动力过程,因此,波浪对研究区周边海底泥沙的作用不能忽略。尤其在冬半年,平均风速较大,常风向偏北,由此引起的风浪强度也相应较大,波浪掀沙作用会导致水体含沙量明显升高。钓梁围垦工程实施前,螺门渔港水道与外海贯通,峡道潮流动力强劲,再悬浮泥沙主要以过境为主;钓梁围垦工程实施后,再悬浮泥沙在潮流作用下进入围垦工程实施后形成的岙湾内,从而影响到水道地区的冲淤和地貌演变。由此可见,研究区外侧海域在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下的再悬浮泥沙是围垦促淤区的主要物源。

4.3 泥沙冲淤趋势分析

从螺门渔港水道泥沙单宽输沙量来看(表3),围垦前以落潮输沙占优,表明钓山和梁横山之间发生淤积的泥沙主要是从北侧海域进入的,和螺门渔港水道受潮流冲刷的泥沙一起通过落潮流挟带向东侧外海输运。围垦后在螺门渔港水道西侧形成一个狭长的岙湾,输沙与围垦前完全相反,以涨潮流输沙占优,落潮输沙量减少了60.8%,悬沙呈现了“多进少出”的输沙格局,导致螺门渔港水道不断发生淤积。从围垦后冲淤变化分布来看(图3),螺门渔港水道淤积最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泥沙是靠水体挟带的,水越深,淹没的时间越长,可以截留的泥沙量必然就会越多。从泥沙输运通量来看(图7),螺门渔港水道附近B1~B4站位涨潮输沙量均大于落潮输沙量,且净输沙方向均有向狭长岙湾内输送的趋势,表明目前该水道还未达到冲淤平衡状态,仍然处于不断淤积的过程中。其中,B1站涨潮输沙略高于落潮输沙,而中柱礁北侧B2站涨潮输沙则明显高于落潮输沙,净输沙量明显高于B1站,表明中柱礁北侧水道输送进入岙湾内的泥沙量要高于南侧水道。目前螺门渔港基本已丧失其港口功能,因而在梁横山东南侧适宜海域新建了螺门渔港新港区(图3),以适应当地渔民的需求。今后舟山市还规划在新渔港和骐骥山之间建造促淤堤,实施钓梁三期围垦工程,这将进一步增加促淤堤内侧和螺门渔港水道的淤积幅度。

由于三峡水库的修建,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入海泥沙大幅减少[21],长江三角洲已出现了明显的侵蚀现象,因此,参与舟山海域地貌塑造的泥沙可能会减少,但从围垦后冲淤变化分布来看,长江来沙量的减少并没有改变螺门渔港水道及附近海域整体的淤积趋势,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明短期内钓梁围垦促淤工程直接受长江输沙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围垦区发生落淤的泥沙主要是周围海域再悬浮的泥沙通过潮流搬运而来的。

图7 螺门渔港水道泥沙运移趋势Fig.7 Sediment transport tendency of Luomen Fishing Port Channel

5 结语

根据舟山钓梁岛域围垦区附近海域不同时期的水下地形资料,结合邻近螺门渔港水道围垦前后2个时期的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了舟山岛域围垦环境下螺门渔港水道水沙动力条件以及海床冲淤等变化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1)舟山岛域围垦与一般近岸滩涂围垦不尽相同,岛屿间潮流纵横,水深条件多变,峡道效应明显,具有地理位置和水动力环境的特殊性。

(2)舟山岛域围垦后螺门渔港水道潮汐变化并不显著,但是潮流动力大幅度减弱,涨、落潮垂向平均流速分别减少68.8%和54.4%。从而导致潮流挟沙能力减弱,涨、落潮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3.2%和88.6%,净输沙量减少18.8%,且净输沙方向由落潮方向变成涨潮方向。

(3)峡道的封堵导致悬沙的输移沉降模式发生改变,围垦前,大量的泥沙将以过境形式输移,而围垦后地形变化为岙湾,悬沙进出岙湾将以沉降为主,水道最大淤积厚度达26 m。

本文采用的水下地形、潮汐站和水文观测站调查资料在空间位置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给出研究区周边大范围海区围垦前后泥沙动力和海床冲淤变化规律,因此,下阶段将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水动力泥沙数学模型,对围垦后周边海域泥沙动力条件和海床演变进行预测,并对机理做进一步深入分析。

[1]陈吉余.中国围海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34-109.

[2]宋立松.钱塘江河口围垦回淤过程预测探讨[J].泥沙研究,1999(3):74-79. SONG L S.Study on prediction of aggradation processes for reclamation project in Qiantangjiang estuary[J].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1999(3):74-79.

[3]潘存鸿,朱军政.钱塘江北岸尖山一期促淤围垦工程数模研究[J].海洋工程,1999,17(2):40-48. PAN C H,ZHU J Z.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field for Jianshan first⁃phase reclamation project in Qiantang estuary[J].Ocean Engineering,1999,17(2):40-48.

[4]陈道信,陈木永,张弛.围垦工程对温州近海及河口水动力的影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4)∶457-462. CHEN D X,CHEN M Y,ZHANG C.Influence of reclamation projects on hydrodynamic force in offshore and estuary of Wenzhou[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9,37(4):457-462.

[5]王义刚,林祥,吴中.河口边滩围垦后淤积计算方法研究[J].海洋工程,2000,18(3):67-70. WANG Y G,LIN X,WU Z.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depositional rate after warping the bank in the silty estuary[J].Ocean Engi⁃neering,2000,18(3):67-70.

[6]李九发,戴志军,刘新成,等.长江河口南汇嘴潮滩圈围围垦前后水沙运动和冲淤演变研究[J].泥沙研究,2010(3):31-37. LI J F,DAI Z J,LIU X C,et al.Research on the movement of water and suspended sediment and sedimentation in Nanhui spit of the Yangtze Estuary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reclamation projects on the tidal flat[J].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10(3):31-37.

[7]SONG D H,WANG X H,ZHU X M,et al.Modeling studies of the far⁃field effects of tidal flat reclamation on tidal dynamics in the East China Seas[J].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13,133:147-160.

[8]李孟国,时钟,范文静.瓯江口外洞头岛北岙后涂围垦工程潮流数值模拟研究[J].海洋通报,2005,24(1)∶3-6. LI M G,SHI Z,FAN W J.Tidal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the Reclamation Project of Beiao Houtu of Dongtou Island[J]. 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05,24(1)∶3-6.

[9]李志永,史英标.大平岛围垦工程对航道、码头影响研究[J].水运工程,2010(438)∶143-146. LI Z Y,SHI Y B.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Daping Is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on waterway&wharf[J].Port&Waterway Engineer⁃ing,2010(438)∶143-146.

[10]王震,邰佳爱,张东生.东壁岛围垦对元洪港区潮流及泥沙淤积影响的数值模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2):220-223. WANG Z,TAI J A,ZHANG D S.Numerical simulation of influence of Dongbi Island reclamation project on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deposition in Yuanhong Port area[J].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03,31(2)∶220-223.

[11]蒋国俊,陈吉余,姚炎明.舟山群岛峡道潮滩动力沉积特性[J].海洋学报,1998,20(2):139-147. JIANG G J,CHEN J Y,YAO Y M.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edimentation of tidal flat in channels of Zhoushan Islands[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1998,20(2):139-147.

[12]蒋国俊.舟山群岛峡道水动力及沉积特性[J].浙江大学学报,2001,28(1):82-91. JIANG G J.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dynamics and sediments in the strait channels of Zhoushan Islands area[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2001,28(1):82-91.

[13]夏小明,李炎,李伯根,等.东海沿岸潮流峡道海岸剖面发育及其动力机制[J].海洋与湖沼,2000,31(5):543-552. XIA X M,LI Y,LI B G,et al.Process and sediment dynamics of the coastal profile of the tidal channel adjacent to the East China Sea[J].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2000,31(5):543-552.

[14]黄惠明,王义刚.崎头洋附近群岛水域泥沙特征及悬沙来源分析[J].海洋工程,2009,27(1):49-54. HUANG H M,WANG Y G.Analysis on sediment characters and source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archipelago sea waters around Qitou Ocean[J].Ocean Engineering,2009,27(1):49-54.

[15]吴仁豪,童元正,张旭锋,等.舟山凉潭岛填海工程对水动力及海床演变影响的模拟预测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11,30(4):24-30. WU R H,TONG Y Z,ZHANG X F,et al.Prediction of the effect of reclamation near Liangtan Island in Zhoushan water area[J]. 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11,30(4):24-30.

[16]娄海峰,朱晓映,胡金春.连岛造地工程对潮流和海床影响的数值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2010(4)∶7-12. LOU H F,ZHU X Y,HU J C.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Efect of Land Reclamation by Connecting Islands on Currents and Sea⁃bed[J].Zhejiang Hydrotechnics,2010(4)∶7-12.

[17]吴慧琴,李瑞杰,张文虎,等.舟山钓梁二期围垦工程潮流泥沙数值分析[J].水道港口,2014,35(1)∶8-14. WU H Q,LI R J,ZHANG W H,et al,Numerical analysis of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on the secondary Diaoliang reclamation in Zhoushan[J].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2014,35(1)∶8-14.

[18]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舟山群岛新区钓梁区块区域建设用海项目水文泥沙调查分析报告[R].宁波∶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12.

[19]Milliman J D,SHEN H T,YANG Z S,et al.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river sediments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continental shelf[J].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1985,4:37 245.

[20]胡日军,吴建政,朱龙海,等.东海舟山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运移特性[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3):495-500. HU R J,WU J Z,ZHU L H,et al.Characteristic of Surface Sediment Transport in Zhoushan Archipelago Sea Area,East ChinaSea[J].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2009,39(3):495-500.

[21]Yang Z S,Wang H J,SAITO Y,et al.Dam impacts on the Changjiang(Yangtze)River sediment discharge to the sea:The past 55 years and after the Three Gorges Dam[J].Water Resources Research,2006,42(4):W04407.

浙江省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

本刊从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浙江省政府不久前发出了《关于加强海岸线统筹协调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了该省海岸线保护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300 km,形成生态环境良好、海陆空间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该通知提出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海岸线统筹协调运行机制。二是加强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管理。要加快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实现海岸线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规范海岸线保护与使用项目管理。四是实现海岸线资源动态监管。(殷缶,梅深)

《江苏省内河干线航道通航管理规定》2015年7月1日起实施

本刊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江苏省内河干线航道通航管理规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明确渡口运营人应当在渡运航线上下游200 m附近设置渡口标志。顺航道行驶的船舶驶近渡运水域时,应当加强了望、谨慎驾驶、减速慢行,采取有效措施协助避让渡船。地方海事、航道等管理机构可以根据船舶差别化管理的需要,建立“安全诚信船舶”和“诚信过闸船舶”等免于检查、快速通行的激励制度,鼓励船舶所有人、经营人以及船员自觉做好船舶的安全管理,增强船舶所有人、经营人、船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殷缶,梅深)

Influence analysis of sediment dynamics and seabed evolution in adjacent channel under Zhoushan islands reclamation project

JI You⁃jun,LIU Du⁃juan,HUANG Pan⁃yang,HUANG Cheng⁃li
(Laboratory of Engineering Oceanography,the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OA,Hangzhou 310012,China)

The islands reclamation in Zhoushan sea area has particularity of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hydrody⁃namic environment,which i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nearshore tidal flat reclamation.Based on different periods of un⁃derwater topography data in the surrounding waters of Diaoliang reclamation district,and combined with hydrologi⁃cal survey data of Luomen Fishing Port Channel before and after reclamation,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 dynamics and seabed evolution under islands reclamation environm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de variation of Luomen Fishing Port Channel is not significant,but the tidal current velocity decreases sharply. Meanwhile sediment carrying capacity of tidal current also weakens,causing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flux in the channel.The net sediment flux is decreased by 90.1%.However,the sediment transport direc⁃tion changes from ebb tide direction to flood tide direction.The changed condition of sediment dynamic causes the variation of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the adjacent channel,which is mainly presented from channel erosion and floodplain deposition before reclamation to a large range of deposition after reclamation.The maximum depositional thickness in the channel can reach 26 meter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under reclamation project,the sedi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model was changed significantly.Before reclamation,a large amount of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channel in the form of transit,but after reclamation,suspended sediment entering or leaving the bay formed by the reclamation were mainly deposited.

islands reclamation;sediment dynamics;seabed evolution;strait channel effect;Zhoushan sea ar⁃ea

TV 142;O 242.1

A

1005-8443(2015)02-0112-09

2014-09-05;

2014-09-29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资助(201305009);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资助(SJ1307)

季有俊(1981-),男,吉林省白山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和沉积动力学研究。

Biography:JI You⁃jun(1981⁃),male,engineer.

猜你喜欢

海床渔港水道
新西兰Taranaki盆地第四系深水水道迁移规律与沉积模式
渔港
开渔后的博贺渔港总是忙碌而又充满生机
波流耦合作用下双层砂质海床累积液化特征数值分析❋
奇怪的封闭水道
波致砂土海床剪切与液化破坏特征对比研究❋
相聚在王浩儿渔港
凿通运河,江南水道相钩连
近50年来杭州湾七姊八妹列岛海域海床演变分析
静静的渔港 远航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