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烟粉虱在馆陶县发生与防治
2015-07-05马建英
马建英
土肥植保
棉烟粉虱在馆陶县发生与防治
马建英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属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重要害虫。在我国,有关烟粉虱的最早记载是1949年(周尧)。烟粉虱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在我国的台湾省、云南省、海南省为害经济作物棉花,1997年在东莞局部地区发现烟粉虱,1998年,在乌鲁木齐发现有烟粉虱为害一品红,1999年在河北省廊坊市发现烟粉虱。2000年在广东省份多地大面积暴发,随后我国华北地区京、津、冀、晋一带省份大范围暴发,给农业生产者造成极大损失。目前,烟粉虱在我国除青藏高原地区没有分布外,南至海南岛北至东北内蒙古一带,西至新疆均有分布。寄主植物种类有600多种,其寄主植物主要分布于豆科、锦葵科、茄科、葫芦科、菊科、大戟科、旋花科和十字花科等,其中有多种主要的经济类园艺花卉观赏植物。棉花是馆陶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抗虫棉大面积推广种植,棉田的杀虫剂用量和用药次数大大减少,棉烟粉虱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
一、形态识别
成虫体翅覆盖白蜡粉,虫体蛋黄至白色,复眼红色,前翅脉仅1条,不分叉,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卵有光泽,呈上尖下钝的长梨形,底部有小柄支撑于叶面,卵散产,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但不变黑。若虫长椭圆形,淡绿色至黄白色。伪蛹实为第四龄若虫,处于3龄若虫蜕皮之内,蛹壳椭圆形,黄色,扁平,背面中央隆起,周缘薄,无周缘蜡丝。
二、危害特点
烟粉虱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植株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引起叶面出现褪绿,导致植株衰弱,严重时则出现叶片、棉桃脱落;其次,成虫和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积于叶面和果实上,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严重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叶片光合作用和皮棉的品质。
三、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11—15代,世代重叠。在温室或保护地,烟粉虱各虫态均可安全越冬,自然条件下,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越冬主要在绿色植物上,少数可在残枝落叶上越冬。有学者在棉花上饲养,在平均温度为21℃时,卵期6—7天,1龄若虫3—4天,2龄若虫2—3天,3龄若虫2—5天,4龄若虫7—8天,平均成虫寿命2—5天。成虫产卵期2—18天。每雌产卵120粒左右。在棉花上每头雌虫产卵48—394粒。在28.5℃以下,产卵数随温度下降而下降。气温低于12℃时停止发育,高于14.5℃时开始产卵。一般6月中旬始见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成虫盛发期,9月下旬在棉花生长后期,转移到蔬菜上危害,10月下旬,棉田烟粉虱虫量下降。成虫可在植株内或植株间短距离扩散,也可借风或气流作长距离迁移。
四、发生情况
选取3块馆陶县具有代表性的棉田,自6月初,采取5点取样方法每隔7天调查一次,每点20株,每株查上、中、下3片叶,记录烟粉虱成虫数量。发生情况见图1。
图1 棉烟粉虱种群动态
据调查,2014年棉烟粉虱成虫始见期6月6日,比2013年早7天,比历年早19天。图1显示,自见成虫后到8月下旬前烟粉虱发生呈持续上升阶段,6月16日百株三叶虫量为10头,在8月11日达到最高,百株三叶虫量为1250头,随后呈下降趋势,9月1日百株三叶虫量仅为196头。
五、发生特点
1、发生为害早。本县6月初便始见成虫,早于去年和历年。
2、危害时问长。始见成虫危害时,棉花仅处于7—8叶期,危害一直持续到9月吐絮期,棉花开始吐絮后棉烟粉虱继续危害,危害部位主要为上部较嫩叶片和花蕾。从苗期至吐絮期,棉烟粉虱危害时间长达4个多月。
3、棉株中上部叶片上成虫、若虫量大,下部叶片数量较少。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棉花烟粉虱有明显的趋嫩繁殖习性,中上部叶片虫量明显高于下部叶片,占三叶总虫量的90%以上。
4、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每次调查中都能发现烟粉虱各虫态并存,世代重叠严重,导致危害持续加重。
六、防治措施
1、做好系统监测,掌握发生规律,及时发布病虫情报。
2、农业防治。棉田烟粉虱发生是由温室迁移而致,当温室蔬菜收获后,大棚周围杂草是烟粉虱从大棚迁出后的第一寄主。应该清除温室内带虫的残留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使其迁出后无寄主寄生,对降低大田棉花烟粉虱数量,减轻为害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棉田要清理田间杂草,摘除棉花底部无效叶,将布满害虫的的叶片带出田块,集中处理,破坏烟粉虱栖息环境。
3、物理防治。利用黄色材料做成高度超过棉花植株的黄色板,板上涂抹机油,7—10天涂一次,可有效诱杀成虫。
4、化学防治。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2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2.5%功夫乳油1000倍液和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在傍晚或清晨均匀喷雾。另外还可选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或新型杀虫剂丁醚脲和吡蚜酮等。或用50%杀虫环(易卫杀)可溶性粉剂750倍液喷施,效果好。有触杀、胃毒性。还有内吸性,熏蒸作用,且能杀卵。持效期有14天。还可以兼治蜗牛。在进行化学防治时应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延缓抗药性产生。同时注意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尽量使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
(作者单位:馆陶县植保植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