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户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以兰考县埽怀村为例
2015-07-05刘明月
刘明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欠发达地区农户贫困影响因素研究
——以兰考县埽怀村为例
刘明月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农户的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软肋。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河南的农户贫困问题是我国众多现实而典型的问题之一。文章以贫困县兰考县的埽怀村为例,从农户的有关理论和贫困的相关理论出发,运用实地调研和系统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埽怀村农户贫困的现状做一个宏观分析,基于实际调查,对农户的家庭情况、收入支出情况以及村庄基础设施情况做了一个比较详尽的分析,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该区域农户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村庄水利设施状况和交通设施状况,以及农户家庭成员总数的结论。
欠发达地区;农户;贫困;因子分析
一、贫困问题的提出
传统意义的贫困主要是指收入贫困,即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收入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随着各界对贫困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广化,贫困内涵也从狭义的收入贫困转向广义的人文贫困。贫困不仅仅是缺乏收入的问题,它是一种对人类发展的权利、较长寿命、拥有知识、尊严和体面生活标准等多方面的剥夺(UNDP,1997)。而近几年随着贫困问题的不断提出,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主要有:童星等较早对贫困进行了研究,认为贫困是与经济社会落后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具体来说是由于收入水平较低,进而引发的缺乏正常生活必需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乃至缺乏发展机会的生活状态[1]。董辅礽提出从以下几个层面是否得到满足来理解贫困: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基本需要;其次是生理方面以外的其他方面(包括精神方面)的需要;第三是社会方面的需要[2]。世界银行在《2000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做斗争》中对贫困的研究又作了扩展,保留了物质的匮乏、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健康状况欠佳等基本内容,又增加了面对风险的脆弱性,缺乏社会成就感和不能有效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等方面内容。
贫困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主要有:1997年,吴国宝从农户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家庭财产、热量摄取、生活饮水、住房条件、健康状况、时间利用和社会联系等方面研究穷人的特征[3];2005年,李小云等人开发了参与式贫困指数,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及卫生教育状况等8个指标[4]。2009年,王小林、Alkire使用Alkire和Foster于2007年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从住房、饮用水、卫生设施、用电、资产、土地、教育和健康保险8个维度,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多维贫困进行了测算[5]。2010年,李佳路沿用王小林等人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从消费、环境卫生、教育和健康、脆弱性4个方面对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6]。总之,农户贫困不是单单一个因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
1.研究区域选择
河南省兰考县埽怀村位于兰考县东部,毗邻山东省曹县,村庄共有农户262户,总人数为1122人,其中约有350人外出打工。2013年,村庄有耕地1 170亩,多属于盐碱地,宅基地350多亩,水域120多亩,林地155亩。村庄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村庄于2009年开始使用自来水,水源基本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2010年,村庄打出灌溉用水井30多眼,但由于施工单位对村庄地形不熟悉,建造太深,超过了蓄水层,多数水井不出水。所以村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引用自来水,没有条件的农户则完全依靠大气降水。
村庄道路交通情况:埽怀村紧邻兰曹公路,距离最近的国道G1511是15公里,到兰考县城的距离为43公里,到最近的集镇许河乡的距离是1公里,出行主要依靠城际公交,往来比较方便。村内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设有小学、初中、村级诊所,并通有自来水,水源可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基本可以满足灌溉需求。
2.数据获取
作者于2014年6月30日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十二五”规划河南省贫困村名单中的埽怀村进行调研。根据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深度访谈法,获得第一手数据。问卷内容涉及农户概况、种植结构变化、就业空间变化、家庭收入时间变化、耕地变化等方面,共获得问卷48份,其中有效问卷48份,占调研户数的100%,数据基本上具有合理性、可靠性、代表性、有效性。
三、农户贫困影响因子分析
埽怀村作为平原村,村域资源禀赋要素主要包括农户家庭状况、生产资料、耕地、水源、交通等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影响家庭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农户人均耕地少,文化水平低或没有专业技能,农产品价格低,其他因素如缺水、缺少劳动力等。村庄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有:耕地、水等资源不足,距离中心城市远,村民思想僵化,文化水平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
1.农户家庭状况分析
通过对农户家庭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被调查农户户主平均年龄为52岁,年龄普遍较大,学历大多为小学及初中毕业,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这就导致户主掌握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发现新的农业信息和创业机会,收入来源一成不变,难以突破贫困枷锁。被调查农户多为4~6口之家,家庭人口较多,在家劳动力平均为1~2人,外出务工劳动力平均为2人,学生数平均1人,收入多依靠外出劳动力的务工收入,家庭负担较重(见表1)。
表1 样本村农户外出务工情况
2.收入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10年前,62%的农户家庭收入来自种植粮食作物,18%的农户家庭收入来自长期在外打工。2013年,30%的农户家庭收入来自长期在外打工,26%的农户家庭收入来自种植粮食作物,还有14%来自经商。从这里可以看出,与10年前相比,外出打工的农户增加,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也增加,说明农户不再一味地依靠土地和庄稼,更多是走出农村去寻找致富的机会。而外出务工收入与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聚类具有优势,说明外出打工对家庭人均收入增加起到一定的作用。外出务工家庭比重占村庄总体的20%~30%,务工地多分散在北京、天津、河北、苏州等地,工种主要为建筑、电子厂普工等,月收入大概在2000~5000元左右。而农民在本地打零工一天收入大概在160元。可见,劳务输出是埽怀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3.农户生产资料和技能分析
埽怀村农户多种植小麦和玉米,种植模式比较单一。调查显示:77.1%的农户表示家里没有电脑,而且90.5%的农户不会使用网上银行。农户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力较弱,农作物种植、买卖的信息只能靠村民之间口耳相传。60.9%的农户在村内购买生产资料,20.7%的农户选择去县城购买种子化肥。有52.9%的农户将家中生产的农产品卖到村内的收购点。61.9%的农户表示村庄从不开展技能培训或农业知识宣讲活动,农户获得农业信息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其他农户或者自己找机会。虽然村内收购点方便了村民生活,偶尔也会开展技能培训或农业知识宣讲活动,但是村民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难以及时获得农作物种植和收购信息,这对改善农户生活、改变村庄面貌是不利的。
4.村庄基础设施状况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交通状况对家庭收入影响较大,占被调查农户的28.6%。42.9%的农户认为距离县城的远近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比较大。村内有小学、卫生所,附近乡镇有初中及高中,通信设施也比较完善,学校、医疗设施、通信设施等对农户家庭收入影响不大。32.5%的农户认为这些设施对家庭收入没有影响。
埽怀村拥有耕地面积1170亩,人均0.96亩,人均耕地较少,而土地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耕地少意味着农户的收入就少。农户拥有耕地与家庭年人均收入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1.36(显著性为0.366),说明耕地面积的大小与农户家庭收入没有直接关系,并不是家里耕地越多收入就越好,主要在于耕地质量。38.6%的农户认为土地和水资源对家庭收入影响比较大,27.3%的农户认为这种影响非常大。就该村而言,土地盐渍化比较严重,水资源不足,生活用水基本能够保障,但水利灌溉设施不足,生产用水非常紧缺,基本是靠天吃饭。调查显示,22.7%的农户表示村里的灌溉排涝等水利设施对家庭收入的影响非常大,38.6%的农户表示影响比较大;46%的农户表示村庄最缺的是水利设施,特别是生产用水严重短缺。
5.农户家庭支出状况
通过对农户家庭支出情况的数据整理发现,农户日常生活费用支出占总支出的51%,其余支出主要在生产投资支出、社交支出方面,分别为18.4%和14.4%,所占比重较小(见表2)。而依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国家和地区生活发展程度的一般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60%以上为绝对贫困型;50%~60%为温饱型;40%~50%为小康型;30%~40%为比较富裕型;30%以下为高度富裕型。我们按照国际标准可以看出,埽怀村农户恩格尔系数为0.51,高于2010年全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0.41,该村还处于温饱阶段,农户的家庭收入多用于日常生活消费,摆脱贫困的难度较大。
表2 消费支出情况
四、分析与结论
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农户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农户的贫困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运用降维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尝试对48户被调查农户的家庭致贫因素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农户个体因素、家庭因素、村庄因素3方面对个体农户贫困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包含户主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3个因素;家庭因素包含家庭人口总量、家中学生数量、家庭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人均耕地面积4个因素;村庄因素包含村庄水利设施状况、村庄交通设施状况、村庄基础设施状况(如学校、医疗设施、通信设施等)、距离县城的远近4个因素。这些影响因子的赋值和含义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设计
基于因子分析原理,本文釆用了11个指标,运用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解释的总方差
表5 成分矩阵
如表5所示,提取4个主成分,分别是外出务工劳动力数、水利设施状况、交通设施状况、家庭成员数。
家庭因素中,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即人力资本因素对贫困影响显著。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地多是北京、天津、江苏、上海等地,月均工资3000元左右,而在家务农一亩地年均收入在700元左右,在如此大的收入差距对比下,劳动力更趋向于外出打工。而且近几年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长期务工和种植粮食作物,以及少数人从事商品贸易活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已经是农户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家庭成员数量即人口总量对贫困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近三十年来,全国各地一直在宣传“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这个农村脱贫致富口号,这也证明了农户家庭人口数量对贫困有一定的影响。现代社会已不再是完全靠体力劳动致富,家庭成员越多,相应的生存压力就越大,相应地更不容易摆脱贫困。
村庄因素中,水利设施和交通设施对贫困的影响较大。水利设施是否健全对农户农作物的耕种以及收获都有影响,并且还会影响农户的生活用水等问题。一般在农村,存在水井挖好但不出水,过度使用地下水,地下水盐碱化等现象,水利设施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户的生产生活。而道路是农村通向外面世界的通道,道路不通农户就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更不用说外出务工或者经商了。交通设施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外出劳动力数量,进而影响村庄的致富进程。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农户收入多用于生活支出。农户的收入多用于日常生活费用支出、生产投资支出和社交支出。农户家庭费用支出的情况表明该地恩格尔系数较高,农户生活基本达到温饱,处于较贫困状态。(2)水利设施对于农户生产生活至关重要。埽怀村为平原村,所有地块均为平地,土壤类型、灌溉条件基本一致,粮食生产以自用为主,加之多数农户经营的农业结构类似(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使得这里整体上体现出农村资源禀赋中水源和交通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较大。(3)外出务工是解决农户贫困的方法之一。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增加,农户在城市获得高于农村的经济收益,使其愿意留在城市。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解决农户贫困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因而相应的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也来越小,未来某一天一部分农户会完全摆脱土地,完全实现农村人口的“市民化”。另外,本文只是结合中部平原地区一个村的调查数据,并不代表大多数贫困地区的贫困影响因子,请广大学者谨慎参考。
[1] 童 星,林闽钢. 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A] .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 .2001.
[2] 王俊文.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吴国宝.谁是穷人[A] .刘文璞,吴国宝.地区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C]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7.
[4] 李小云,李 周,唐丽霞,刘永功,王思斌,张春泰.参与式贫困指数的开发与验证[J] .中国农村经济,2005,(5):39-46.
[5] 王小林,Sabina Alkire.中国多维贫困测量——估计和政策含义[J] .中国农村经济,2009,(12):4-10.
[6] 李佳路.农户多维度贫困测量——以S省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例[J] .财贸经济,2010,(10):12-17.
责任编校:裴媛慧,孙咏梅
Less Developed Areas Poverty Impact Factor Analysis
LIU Ming-yue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al and Law, Zhengzhou 450000, China)
the poverty of farmers has been the focus of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and build a well-off life short and soft rib, in henan province is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 of our country, poverty problem in henan is one of the many reality and typical problem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poor counties lankao, consisting of the village as an example, from the related theory of farmers and the related theory of poverty, the use of field research and system analysis,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combination of normative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first of all, consisting of huai village poverty, make a macro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ers based on the actu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easant household family, income, spending, and village infrastructure situation made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gional poverty popul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ural labor force, the village water conservancy facilities and transportation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total number of peasant household family members.
less developed areas;farmers;poverty;factor analysis
2015-06-05
刘明月,女,商丘睢县人,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城镇化。
F320
B
1007-9734(2015)04-0034-05